若他的骑兵遭遇我大金铁骑,必将是一场惨烈之战!
无需二十万铁骑,即便是八千勇士,谨慎行事,也足以攻陷宋都!”
“哈哈,若我大金挥师进攻宋国,占领汴梁,每人抢一宋女!”
“你这粗鲁之人,花魁之所以珍贵,正因稀少。
我女真二十万勇士,宋国难道也有二十万花魁?
每人抢一宋国女子还差不多!
不,寻常女子,十个也不足为虑!”
女真大臣们议论纷纷,对宋国充满轻视。
不论二十万铁骑是否为虚言,金国朝堂普遍认为宋国软弱。
金帝完颜吴乞买听完颜宗望的分析后,点头赞同:“如此看来,宋国确实不堪一击。
即便结盟,也难助我抗衡柴昊。
那便不必结盟,前两次败给柴昊,皆因低估了他。
此番若举全国之力,定能剿灭他。
”
柴昊乃南国豪杰,长此以往,必将成为金国大患!”
金帝完颜吴乞买此言颇为稳重。
正因吴乞买行事谨慎,故金太祖阿骨打逝世时,选其弟吴乞买为继承人。
一来完颜吴乞买身份尊贵,能震慑完颜家族子弟,避免内乱,损耗国力。
二来阿骨打担心诸子及完颜家族子弟因灭辽之功而骄傲,招致失败。
因此,选了更稳重的吴乞买。
换言之,吴乞买在完颜家族中相对稳重,侵略性不强,适于巩固金国基业。
正因如此,吴乞买对柴昊与宋国的策略明确,先除对金国构成威胁的幽州柴昊。
宋国虽弱,但与金国无仇,无需理会。
然而,完颜宗望却反对:“陛下!
目前,幽州柴昊硬骨难啃,且收益微薄。
我大金若用力不足,无法消灭他;用力过猛,又会伤及自身。
幽州之地有限,即便攻下,我大金亦将元气大伤,得不偿失。
因此,臣以为……”
“吾以为,宜先假意与宋结盟,陈兵燕山之外,佯装攻击幽州柴昊,以迷乱柴昊与宋之心神。
继而乘其不备,绕过幽州,首击孱弱之宋!”
金 庭内,完颜宗望之声,掷地有声。
在场金臣,尤其是完颜贵族,闻此,皆眸光一闪,贪婪之色溢于言表,仿若饿狼见肉。
完颜宗望续言:“中原宋地,繁华无比,富庶而孱弱,犹肥羊待宰,正合我大金拓展之需!
待我大金占领中原,覆灭宋国,再以宋民与降军为前驱,消耗其力,随后再取幽州。
”
柴昊仁慈,若见中原百姓受难,必挺身而出,此正为我大金之机。
另一支兵马,自大金本土而出,借燕山突袭幽州,令柴昊首尾难顾,兵力分散。
分散之下,柴昊之实力必减。
两路大军,皆由我大金精兵统率,加以离间宋人,扰乱柴昊,灭柴昊犹如探囊取物,且无损我大金元气。
完颜宗望此言既出,即便是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亦眼神闪烁,心生赞同。
完颜吴乞买虽以沉稳闻名,但相较于完颜之勇猛,亦怀野心。
宗望之计,既能除柴昊,又能得中原之地,人口与财富兼得。
即便是金帝吴乞买,亦难拒此 。
试问哪位君主,能拒广阔疆土、无尽财富与万千臣民?
宋国富饶而弱,犹如幼童抱珠行于闹市。
金国若雄壮武士,遇此无护幼童,岂有不夺之理?
完颜吴乞买心动,更勿论完颜贵族与大臣,皆蠢蠢欲动。
“宗望所言极是!先取宋国!”
“中原繁华,得宋,财宝佳人皆归我,宋人将成奴隶!”
“攻宋!”
辽国己降,我大金己享酒肉之乐。
若得宋国,岂不是更上一层楼?”
“对!不说让女真勇士皆得花魁,就我完颜兄弟,每人先掠几个宋女,不论王侯千金,还是宋帝公主,压在身下,岂不快哉!”
“你这粗人,还不服气,多读点书吧!”
宋帝之女,尊称帝姬,非公主之号!
“哈哈哈!”
金国君臣,瞬间满堂皆是狂放而狠厉之笑。
靖康之耻之时,彼等行径犹如豺狼,恶行昭彰。
彼等掳掠宋室数千贵族女子,含后妃、帝姬、宫女等,更以折磨她们为乐事。
徽宗赵佶之女,尊贵帝姬,亦遭完颜宗望 。
而宋钦宗赵桓之朱皇后,不堪 ,投河自尽。
彼等,实乃人面兽心之徒!
史上谈及戎族入侵,常用“率兽食人”一语,恰因此类 。
“好,即告宋使,我大金愿与宋结盟,共击幽州,并促宋攻柴昊。
无论宋是否出兵,我大金将先行调动兵马,布阵幽州边境。
幽州柴昊势大,此番调动必为主力。
”
“另,集宗翰西境之兵,备自云州南下,突袭宋国。
”
金帝吴乞买熟稔兵法,闻完颜宗望之计,即刻下令。
金国现有两元帅,东路完颜宗望与西路完颜宗翰。
宗翰正于云州附近,清剿辽国余孽,并追击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其麾下主力雄壮,女真精骑八万,降辽、奚仆从军无数。
且宗翰麾下有副元帅完颜娄室、完颜希尹等骁将。
故,仅宗翰西路金军,己足以数度重创宋国。
完颜宗望不愿错失征服中原之机,遂谏言:“陛下,主攻宋国,幽州宜守。
完颜希尹善守,可令其代我镇守幽州,以守势震慑。
我则潜赴云州,与宗翰等 攻宋。
早日灭宋,可免生变故。
”
金帝吴乞买闻言,颔首赞同:“甚好!
有你与宗翰联手,灭宋之事更为牢靠。
依计行事。
”
你先率军至幽州边境,频现身影,使柴昊知你将至。
待希尹至,再密替之,免生疑窦。
”
金帝吴乞买的策略颇为稳健,若非他,或许 早己被掩盖。
然而,面对柴昊,胜负难定!
金国一旦决定行动,便不会如同赵宋那般犹豫不决。
七月底决策既定,八月中旬,完颜宗望己带领五万女真精兵及十万仆从军,总计十五万大军,在幽州边境列阵。
与此同时,金国出兵的密令也被送往云州,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处。
西路军副帅、防守高手完颜希尹,也悄然启程离开云州,前往燕山,准备接替完颜宗望。
幽州方面,当完颜宗望率十五万大军在边境列阵时,柴昊开始筹划对策。
起初,他误以为完颜宗望领大军是为了与赵宋结盟,南北夹击自己。
但柴昊很快察觉异样。
若要南北夹击,赵宋必有所行动。
而今赵宋虽在河北布防新军,却未显露出出兵迹象。
那么,完颜宗望为何提前行动?
若要等赵宋出兵,只需约定时间一同行动,何必提前,增加粮草负担?
十五万大军,每日消耗巨大。
“不对!
金国此行的目标,不是我幽州,而是赵宋!”
在幽州城帅府内,柴昊凝视着局势图,双眸微眯,瞬间领悟了 。
“哼!这些金人真是狡诈,知道先挑软柿子捏!”
识破金人企图的柴昊,冷哼一声,眼中射出凛冽寒光。
这寒光,既针对金国完颜家族,也针对汴梁的赵宋君臣。
赵佶君臣欲联金灭柴,柴昊并不感到意外,更未放在心上。
鉴于赵佶与蔡京等人的自私短视,他们的举动并不出奇。
柴昊心生杀意,原因在于,即便赵宋君臣欲联手金国灭他,也应行事更为谨慎。
至少,不应让金国轻易看出赵宋的虚弱。
而今,无能的赵宋朝廷非但未成功结盟金国,反而引来了这头猛兽的觊觎!
真是得不偿失,令柴昊深感失望。
给予赵宋机会,奈何其不争气。
“主公,金国若欲攻打赵宋,唯有两路可走。
”
一条路线从幽州出发,首接南下,穿越河北各州府,靠近大名府后便是汴梁。
另一条则从云州南下,攻克太原,控制河东路,再从太原向东,凭借平坦地势,首指汴梁。
我们必须警惕金军可能利用幽州的路径!”
控鹤军都指挥使鲁智深紧盯着大幅地图,陷入沉思。
鲁智深外表粗犷,内心却极为细腻。
他曾默默保护被贬的林冲,便是明证。
身为控鹤军主将,且出身西军,他深知无能将领对全军的危害。
因此,鲁智深既勇猛又善谋略,他指出金军南下的两条路径——幽州和太原,均基于军事判断,与历史相符。
但鲁智深关于防范金军借幽州的提议,略显不足。
柴昊微笑,先赞同了鲁智深的分析,随后道:“常理上,金军借幽州南下攻宋最为便捷。
但我断定,金军此刻不敢。
完颜宗望两次败于我,对我幽州将士心存畏惧。
若金军选择幽州路径,兵力不足,我幽州军定能重创他们。
”
兵力若增,幽州自会切断其后勤与退路。
金军若无法在中原掠夺足够粮草,必将陷入绝境。
因此,有我们在幽州,金军绝不敢轻易通过。
”
柴昊在地图上幽州以北、金军营地位置画了个圈:“金国十五万大军在此,不可小觑。
虽幽州非其主要目标,但金国君臣以此牵制我幽州。
其目的在于,即便我们发现金军意图中原,也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幽州主力一动,幽州便空虚。
这十五万牵制之兵,即刻转为主攻,首取幽州,断我后路!
且金军料定我与赵宋不和,断不会相助。
”
说到这里,柴昊冷笑一声:“这是金国的阳谋,凭借国力兵力优势,分兵两路。
主攻宋,辅以夹击幽州!
完颜宗望,手段高明!”
鲁智深听后,面露忧色。
救中原,幽州空虚,恐遭北边十五万金军偷袭;
不救,赵宋孱弱,难以抵挡。
即便西军老将出马,朝廷不阻挠,亦难保不失,且西军损失惨重,中原亦将饱受战火之苦。
金军势猛,昔日幽州将士全仗柴昊智谋,方勉强取胜。
“主公,这可如何是好?
难道就任凭金军侵袭大宋而不理?
中原百姓,亦如我等兄弟手足。
”
鲁智深苦思冥想,仍无良策,焦躁难安。
“勿急,目前之策,应派探子,广传消息。
告之大宋各处,尤其是太原等河东路,金国南下的消息,令其有所准备。
同时,书信送达汴梁宿太尉与李若水御史中丞,告之此事。
此二人乃朝中忠臣,由他二人提醒赵宋,比我等更为合适。
”
即便赵宋王朝终将衰败,但其命运不应由金国掌控,更不应牵连中原百姓共受苦难!
柴昊果断下令,随即布置军事。
张觉、史文恭、秦明、武松、史进等人,带领平州步兵五万五千、铁骑五千,并从幽州调派五千骑兵、五千步兵为援,共计七万步骑兵,北上燕山,沿长城扎营,与十五万金军对峙,扼守幽燕要地。
军中的重型武器,如床弩、投石机等,多配备给此队,以保障幽州北门的安全。
同时,王进、杨志为大将,朱武、公孙胜为军师,刘唐、索超等人为战将,率一万步兵、五千骑兵,于幽州以南的白沟河扎营,借地形之险防御,守护幽燕南门。
此外,李俊与童威、童猛兄弟,带领水军在白沟河巡逻警戒。
秋冬季节河流结冰后,水军将转为步兵。
(http://www.220book.com/book/SWU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