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5章 隆美尔的困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X55/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老张0612”推荐阅读《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天幕的镜头从盟军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切换到了海峡对岸——法国北部,德军西线的指挥部。这里的气氛同样紧张,却弥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无力与焦灼。画面的中心,是那位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元帅——埃尔温·隆美尔。

1943年底,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指挥防守从荷兰到法国卢瓦尔河以北海岸线的部队,其防御的核心,正是盟军可能登陆的地区。他精力充沛,亲赴前线,驱车视察了几乎每一处海滩、每一座碉堡。他坚信,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最初24小时,必须将盟军登陆部队歼灭在滩头。

为此,他大力推动“大西洋壁垒”的建设,要求在海滩上大量布设水下障碍物(如“比利时门”、“捷克刺猬”)、地雷,并在后方部署强大的、可快速机动的装甲预备队。他的口号是:“我们必须把敌人阻止在水里,不仅要阻碍他们上岸,还要在他们上岸之前就摧毁他们的登陆工具。”

“隆美尔……他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柏林无忧宫,小毛奇忍不住点头,“滩头决战的思路是正确的。盟军的弱点正在于其登陆初期力量的脆弱。”

法金汉却皱起眉头:“但是,他的权限有多大?他能否调动关键的装甲部队?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的看法似乎与他不同。”

天幕立刻揭示了德军内部深刻的裂痕。隆美尔的顶头上司,西线德军总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是一位资深的普鲁士贵族军官,代表着传统德军总参谋部的观点。他及其参谋部认为,在盟军拥有绝对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将宝贵的装甲师过早地部署在靠近海岸、易遭轰炸的地区是危险的。他们主张将装甲预备队部署在后方纵深地带,待判明盟军主攻方向后,再实施强有力的反击。

这种战略分歧的背后,还隐藏着德军高层根深蒂固的阶层偏见。隆美尔出身平民,并非容克贵族,其元帅军衔主要源于在北非的战功,这在一些出身普鲁士军事贵族的同僚眼中,多少有些“暴发户”的意味,认为他缺乏指挥大规模集团军群的经验和战略深度。

天幕播放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在一次高级会议上,隆美尔因战术问题与人发生争执,他试图以元帅的权威压服对方,厉声道:“你记住是在跟一个元帅说话!”

而对方,一位资深的容克军官,竟冷冷地回敬道:“你才指挥过几个师?”

“混账!竟敢如此顶撞一位战场功勋卓著的元帅!”威廉二世看到此景,出于对权威的维护,首先感到愤怒。但他随即沉默,因为这暴露了德军高层严重的内部矛盾。

小毛奇叹息道:“派系倾轧,门户之见……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军队的大忌。隆美尔虽然锐气十足,但在西线,他几乎是孤立的。”

隆美尔面临的困境远不止于此。他对盟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在盟军精心编织的“水银计划”等战略欺骗下,也陷入了迷茫。

尽管他个人首觉上对诺曼底有所警惕,并曾试图加强该地区的防御,但来自德军情报部门(FremdeHeereWest,西线外军处)的“权威”判断,以及无线电侦听、空中侦察(看到的是英格兰东南部的假象)所获得的“铁证”,都强烈指向加莱。盟军制造的巴顿“第一集团军群”的幻影,成功地吸引住了德军主力,包括最精锐的第15集团军和数个装甲师。

更致命的是,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OKW)对战略预备队(特别是装甲部队)的控制。关键的装甲师,如党卫军第1装甲军(包括著名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其调动必须得到远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本人的批准。这种高度集中的、脱离前线实际的指挥模式,使得德军在面临危机时反应极其迟缓。

隆美尔曾多次要求获得这些装甲师的指挥权,以便在关键时刻能迅速投入战斗,但均未获完全批准。他只能在有限的权限内,勉力加强防御。

“愚蠢!遥远的最高统帅部怎么能比前线指挥官更了解情况?”巴黎,福煦元帅愤然道,“这是拿破仑时代就该被抛弃的指挥方式!”

霞飞点头:“隆美尔的手脚被束缚住了。他看到了危险,却无力做出最有效的部署。柏林的那位落榜生,正在用他的微操葬送前线将士的努力。”

天幕综合展示了隆美尔在D日前夕面临的绝境:

1.战略误判:主力被盟军的欺骗行动牢牢钉在加莱方向。

2.内部掣肘:与上级龙德施泰特战略思想不合,且受到传统军官团的排挤。

3.指挥僵化:关键预备队的调动权掌握在远离战场、信息滞后的希特勒手中。

4.资源不足:“大西洋壁垒”远未达到宣传中的强度,许多工事尚未完工,雷区也不完整。

5.海空劣势:盟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德军白天几乎无法有效机动。

在D日前几天,由于天气恶劣,隆美尔甚至判断盟军不可能近期登陆,于6月5日返回德国,准备为妻子露西庆祝生日,并计划次日晋见希特勒,再次争取对装甲部队的指挥权。

“他……他离开了前线?”伦敦,丘吉尔(1914年)看到这一幕,感到难以置信,随即是一种巨大的庆幸,“这是命运对盟军的眷顾吗?”

乔治五世国王沉吟道:“或许不全是巧合。连续的坏天气和成功的欺骗,让德国人产生了可以暂时松懈的错觉。”

天幕之上,未来那位元帅的困境与挣扎,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穿透时空,清晰地映照在1914年观者的眼中。1914年的埃尔温·隆美尔充满了普鲁士军官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看着未来那个身居高位、却陷入重重掣肘、连下属都敢出言不逊的“自己”,隆美尔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最高荣誉的向往,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愤怒和难以言喻的憋闷。

“怎么会这样?”他心中呐喊,“指挥体系混乱,同僚倾轧,最高统帅远离战场却横加干涉……这样的战争,如何能打赢?”他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洞察了危险却无力回天的巨大挫折感。未来的自己那双忧郁而坚定的眼睛,让他提前体会到了身居高位的孤独与沉重。一种强烈的意念在他心中升起:如果是我,我绝不会让前线的指挥官陷入如此境地!

在同一座小城,另一位年轻的女子——露西·莫林,未来的隆美尔夫人,此刻正与家人一起观看天幕。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爱慕的光芒,尽管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看!那是埃尔温!他成了元帅!他在为德意志战斗!”露西对身边的人激动地说,完全忽略了未来丈夫所处的困境,只为他取得的崇高地位而骄傲。在她眼中,无论未来如何,那个她深爱的男人都是英雄,正在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她内心充满了支持他的决心,仿佛己经准备好成为他未来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港湾。

而在城市的另一角,一位名叫沃尔布加·施德默的年轻姑娘,心情则如同打翻的五味瓶。她曾对年轻有为的隆美尔中尉心存好感,但命运的轨迹却并未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此刻,看到天幕上那位位高权重、却眉宇间带着忧郁的隆美尔元帅,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不甘心涌上心头。

“那个位置……原本也许……”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能酸涩地看着天幕上站在隆美尔身边、享受着荣光的露西,将那份羡慕与嫉妒深深埋藏。她所看到的,不仅是隆美尔的困境,更是自己错失的另一种可能的人生。

与此同时,在整个海登海姆,乃至整个符腾堡地区,隆美尔的乡亲们却爆发出巨大的支持声浪。酒馆里,广场上,人们举杯为他们的“埃尔温”欢呼。

“看到了吗?我们海登海姆的隆美尔!他是元帅!”

“那些柏林的贵族老爷们排挤他!这不是他的错!”

“就算这一仗输了,也是柏林那帮人和最高统帅部的责任!隆美尔己经尽力了!”

“他永远是我们符腾堡的英雄!是我们小城走出来的大将军!”

在这些普通德国百姓心中,隆美尔的形象并未因未来的困境和可能的失败而受损,反而因其平民出身、战功赫赫却遭受不公而更添光彩。他们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地方自豪感,将隆美尔与遥远的、看似僵化腐朽的柏林高层区分开来。对于他们而言,隆美尔的悲剧性命运,恰恰印证了他的忠诚、能力和正首。



    (http://www.220book.com/book/SX5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SX5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