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的咸阳城,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巍峨的宫墙。正月朔日,秦二世胡亥在咸阳宫前殿举行登基大典。年仅二十岁的新帝身着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登上龙座。然而,这场看似盛大的典礼背后,却暗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机。
一、登基大典:粉饰太平下的暗流
登基当日,咸阳宫内外张灯结彩,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次向新帝行礼。胡亥端坐龙椅,表面镇定自若,内心却充满不安。他深知,自己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在赵高和李斯的策划下,兄长扶苏被赐死,蒙恬等忠臣良将遭囚禁,这一切虽然瞒过了天下人,却难保不会有人心怀异志。
左丞相李斯在大典上宣读诏书,称颂胡亥“圣德巍巍,承继大统”,并宣布大赦天下。然而,大赦令的墨迹未干,一场血腥的清洗计划己在胡亥与赵高的密谋中成型。赵高在胡亥耳边低语:“陛下初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陛下之位,若不及早铲除,恐生祸乱。”胡亥本就生性多疑,听此言语,心中杀意顿生。
二、手足相残:皇室血脉的凋零
二月,咸阳城的寒意愈发刺骨。胡亥首先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兄长们。公子将闾三兄弟平日里谨言慎行,在朝中并无过失。然而胡亥却以“不尽臣道”为由,派使者将他们囚禁于宫中。将闾悲愤地质问使者:“宫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尽臣道?”使者冷酷地回答:“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最终,将闾三兄弟被迫拔剑自刎,临死前高呼“天乎!吾无罪!”其声凄厉,闻者落泪。
公子高见此情形,深知难逃一死,为保家人平安,主动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他在奏疏中写道:“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骊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胡亥大喜,不仅准奏,还赏赐十万钱以厚葬。
最惨烈的当属对十二位公子和十位公主的处决。胡亥将他们诱骗至咸阳街市,以莫须有的罪名,当众施以磔刑。刑场上,公子们的怒骂声、公主们的哭喊声与刽子手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青石板路。围观的百姓无不掩面而泣,却敢怒不敢言。这场血腥屠杀,让整个咸阳城笼罩在恐惧之中。
三、铲除异己:朝堂的腥风血雨
在清洗皇室成员的同时,胡亥与赵高开始对朝中大臣动手。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联名上书,劝谏胡亥停止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减轻百姓赋税徭役。胡亥不仅不听,反而将二人下狱治罪。冯去疾和冯劫不愿受辱,在狱中自杀身亡。
蒙氏兄弟是秦始皇时期的股肱之臣,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蒙毅在内辅佐朝政,位至上卿。赵高因曾被蒙毅治罪,怀恨在心,趁机向胡亥进谗言,称蒙氏兄弟与扶苏勾结,意图谋反。胡亥听信谗言,先赐死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逼蒙恬吞药自尽。蒙恬仰天长叹:“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言罢,饮药而亡。
朝中大臣见此情形,人人自危。赵高趁机安插亲信,把持朝政。凡有不从者,皆以各种罪名处死。御史大夫、廷尉等重要职位先后被赵高的党羽占据,整个朝堂被其牢牢掌控。
西、民心尽失:帝国的末日征兆
胡亥的残暴统治和血腥杀戮,不仅让皇室和朝堂人心惶惶,更让天下百姓对秦朝彻底失望。繁重的赋税徭役本己让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又目睹皇室的自相残杀和朝廷的腐败,民间怨声载道。
在楚地,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悄然流传;在沛县,亭长刘邦暗中结交豪杰,积蓄力量;在会稽郡,项梁、项羽叔侄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整个大秦帝国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己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只待一个契机,便会彻底爆发。
秦二世胡亥的杀戮之路,不仅斩断了皇室的血脉,摧毁了朝堂的根基,更失去了天下民心。这场血腥的权力游戏,最终将他自己也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警示着后世统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SY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