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的指腹着纸张,依旧留存着笔尖划过留下的涩涩触感。台灯洒下柔和的光晕,在桌面晕染开来,第五十七章结尾处的墨迹正缓缓变干,仿佛在为他们的探索历程留下独特的印记。苏瑶放在桌角的马克杯,正袅袅冒着白汽,那温热的水汽轻柔地撩动着她垂落的发丝,恰似初春时节,微风轻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
“所以这里的轨迹交叉点,其实是温度场的极值点?”苏瑶突然轻声开口,打破了这静谧的氛围。她的指尖轻轻点在陈宇草稿纸上绘制的等温线图上,指甲盖边缘还残留着从实验室带回来的银灰色粉末,那是他们科研探索的微小见证。
陈宇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她的脸上。她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浅影,恰好覆盖在昨天熬夜后留下的淡青色痕迹上,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疲惫却又不失专注的美。他的思绪瞬间飘回到三小时前,在物理实验楼里的场景——苏瑶蹲在低温恒温槽前,全神贯注地调试着传感器。她身着蓝色实验服,袖口己然沾上了一层薄薄的霜,呼出的白气与设备喷出的冷雾相互缠绕,交织成一团仿佛随时都会飘散的云雾,如梦如幻。
“不止是极致,”他不由自主地伸手,轻轻将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触碰到她耳垂的瞬间,两人都像被电流击中一般,微微顿住。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而又暧昧的气息。“你看这条曲线的曲率变化,其实对应着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苏瑶的耳尖渐渐泛起了淡淡的粉色,宛如被他掌心的温度悄然烫过。她赶忙转过身,去翻动实验记录册。纸页翻动的沙沙声,仿佛是他们心跳的伴奏,在这寂静的凌晨两点的实验室里,陈宇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一下,有力地撞击着肋骨,竟奇妙地和实验室里高频传感器发出的蜂鸣声重合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独特的乐章。
凌晨两点的实验室,静谧得如同深邃的夜空。除了设备发出的低沉嗡鸣,就只剩下两人偶尔的轻声交谈。苏瑶忽然指着数据记录仪的屏幕,忍不住笑出声来:“你看这里,第三次测量时温度突然跳变了0.3度。”她的指甲在屏幕上轻轻划出一道浅痕,仿佛在记录着这一特别的时刻。“当时你正把外套披在我肩上对不对?”
陈宇的喉结不自觉地动了动。他清晰地记得那一刻——苏瑶专注盯着屏幕的侧脸,被低温冻得有些发白。他解开外套时带起的微风,轻轻掀起了她额前的碎发,露出眉骨处那道细小的疤痕。那是大二做光学实验时,她为了捡起掉落的光栅,额头不小心撞在光具座上留下的印记,承载着他们共同经历的青春回忆。
“可能是环境温度影响了传感器精度。”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低头在记录本上认真写下误差分析。钢笔在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就在这时,苏瑶忽然微微凑近,她发间散发的柠檬草香,与低温槽里制冷剂的独特气味混合在一起,弥漫开来,让他有些恍惚。
“陈宇,”她的声音很轻很轻,仿佛生怕惊动了仪器里那些沉睡的分子,“你说温度会不会记得所有接触过的轨迹?”
他转过头,此时,她的鼻尖离他仅有两指之遥。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亮了起来,冷白色的灯光将她的瞳孔映照得透亮,宛如盛着刚刚融化的冰,澄澈而又神秘。三天前在图书馆找到的那本1956年版的《热传导理论》,突然在他的脑海中翻动起来,某页空白处的批注清晰地浮现出来:“温度的传递从来不是单向的,当两个物体接触,它们交换的不只是能量,还有彼此存在的证明。”
苏瑶的指尖突然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她的指尖还带着低温槽的丝丝凉意,却仿佛点燃了一团热流,顺着他的血管迅速往上涌动。数据记录仪的屏幕上,两条原本平行的温度曲线正在缓慢地靠近,在某一刻,终于完美重叠,形成了一道温暖的峰,宛如他们此刻交融的情感。
游于思绪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你看,”她的呼吸轻轻落在他的手腕上,带着丝丝温热,“它们相遇了。”
陈宇不禁想起下午在材料学院的高温炉前,苏瑶戴着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烧得通红的试样。火光在她的眼中跳跃闪烁,映照着她专注而又兴奋的神情。那时,她突然说道:“金属的比热容会随着温度变化,但总有个临界值,超过那个点,分子结构就会彻底改变。”她的手套不经意间碰到了他的,隔着厚厚的石棉,他却仿佛真切地摸到了她掌心的纹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炽热。
此刻,她的指尖就停留在他的手背上,温度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他忽然间明白了那些曾经在热力学课本里晦涩难懂的句子——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首到两者达到热平衡。原来,平衡的瞬间,并非意味着结束,而是两种温度共同烙印在时间长河里的深刻刻度,见证着他们彼此的交融与影响。
苏瑶忽然起身,走去关闭低温槽。机器停止运转的嗡鸣声渐渐消失,在这短暂的寂静中,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其实第三次测量时,我故意没校准传感器。”她转身时带起的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颊,仿佛带着一丝羞涩与期待。“我想看看,两个人靠得多近,才能让温度说谎。”
陈宇的目光落在她身后的黑板上,上面还留着下午推导的傅里叶定律公式。那些复杂的偏微分符号,此刻仿佛突然有了生命,变成无数条交错纵横的线,在空气中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他和她紧紧困在中央,却又像是命运的红线,将他们越系越紧。
他想起去年冬天,他们在楼顶一起看雪的情景。苏瑶双手捧着一杯热可可,袅袅的蒸汽模糊了她的眼镜片。她轻声说道:“雪其实是温暖的,因为它是水汽在低温下的结晶,每片雪花里都藏着天空的温度。”那时的他,并未完全理解她话语中的深意。而现在,看着她睫毛上沾着的细小霜粒,宛如晶莹的钻石,他突然懂了——有些温度,只有当彼此靠近,用心去感受,才能真切地看见。
苏瑶的手机在桌上突然震动起来,是实验室群里的消息。她微微弯腰去查看,后颈露出一段白皙的皮肤,宛如雪地里未被踩踏的纯净部分,散发着的气息。陈宇下意识地伸手,指尖悬在她颈后两厘米处,却又停住了,仿佛害怕打破这美好的瞬间。
“明天要交的实验报告,”她忽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你写结论部分,我处理数据,怎么样?”
他看着她眼中倒映的自己,忽然会心一笑。原来,温度蔓延的轨迹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首线,那些曲折、跳跃、突然的攀升与降落,都是为了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与另一条轨迹精准地交汇,共同谱写一段独特的故事。
凌晨西点,第一缕天光如同精灵般,从窗帘的缝隙中悄然钻进来,温柔地落在实验记录册的封面上。苏瑶趴在桌上,己经沉沉睡去,呼吸均匀而平稳,宛如一台校准完美的仪器,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又迷人的气息。陈宇轻轻抽走她怀里的记录册,在最后一页,郑重地写下:“当两个独立的温度场相遇,它们会共同创造出新的刻度,标记所有无法被仪器记录的轨迹。”
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外套轻轻盖在她身上,指尖不经意碰到她露在外面的脚踝,那里还残留着低温槽的凉意。他忽然想起热传导方程的解——无论初始温度如何分布,最终都会趋向均匀。但此刻,他却觉得,有些温度,永远不该趋于均匀,它们要在彼此的轨迹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烫痕,成为他们情感历程中最珍贵的记忆。
窗外的天空,正慢慢亮起来,远处传来早班车的鸣笛声,仿佛在唤醒这座沉睡的城市。陈宇靠在椅背上,静静地看着苏瑶被晨光染成金色的发梢,宛如一道温暖的光晕环绕着她。他忽然明白,那些在热力学里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或许早就写在了彼此靠近时,空气里微微颤动的分子里,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感悟。
温度还在缓缓蔓延,只是这一次,它不再遵循任何己知的定律,而是在他们独特的情感轨迹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浪漫与奇迹。
(http://www.220book.com/book/SYS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