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号”如同悬浮在宇宙子宫中的一颗金属胚胎,其传感器贪婪地吮吸着来自意识奇点核心——那个被李明称为“本源烙印”(Source Imprint)——的数据洪流。传输回来的不再是简单的能量读数或影像,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多感官叠加的“现实模因”(Reality Meme),需要月球空间站最新的“模因解译阵列”进行数小时乃至数天的解析,才能转化为人类意识能够勉强理解的信息碎片。
每一次解析完成,都像在观测台内引爆一颗信息炸弹。
“烙印不是被动的图案,”李明的声音因缺乏睡眠和过度兴奋而嘶哑,他指着最新解析出的动态能量拓扑图,“它在…呼吸。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时空节律扩张和收缩,每一次‘呼气’,就将更强烈的法则涟漪和记忆模因推向宇宙;每一次‘吸气’,则从整个宇宙汲取…反馈。主要是意识活动的反馈,尤其是强烈的、结构化的文明记忆所产生的共鸣。”
张澜补充道,她面前悬浮着瑞林虫族母星的最新生物神经网络扫描图,上面叠加着本源烙印的能量流谱线,两者显示出惊人的同步性:“看这里,当虫族全球性的痛苦达到峰值时,烙印对应区域的能量流会出现一个微小的‘湍流’,而当我们织忆者的调和之歌起到效果,痛苦稍减时,湍流会平复,甚至反馈回一种…极其微弱的、安抚性的模因回声,虽然它目前还无法完全抵消星球级别的混乱。这印证了李明的猜测,烙印有‘感知’,它在与全宇宙的意识进行某种…对话。”
林小梅凝视着那不断自我重构的多维烙印图像,它瑰丽、复杂、威严,仿佛包含了宇宙所有的可能性和秘密,却又散发着一种非人的、近乎机械的深邃感。“对话?”她轻声问,更像是在自言自语,“还是…调试?它似乎在根据反馈,不断微调着输出‘配方’,试图找到一个最优的…宇宙状态。”
这种“调试”带来的影响愈发深远。地球上,被称为“奇迹”或“异常”的事件逐渐变得频繁,甚至开始常态化。
北欧的极光不再仅仅是带电粒子流撞击大气层的光影秀。在艾拉和她的织忆者小队于北极圈内进行的一次深度冥想引导后,极光变成了流动的、覆盖小半个星球的巨大意识画布。上面时而浮现出泽尔甘植物城市的脉络图,时而流转着虚空族的暗物质编码,甚至偶尔会短暂拼凑出某个逝去文明的象形文字。它们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投影,而是蕴含着微弱但可被织忆者解读的信息流——关于能量潮汐的预警、关于遥远星域新出现的法则稳定区的坐标、甚至是一些抽象的科学或哲学概念。极光预报,变成了宇宙天气预报和跨文明信息简报。
撒哈拉沙漠深处,那座被暗物质薄膜覆盖的古天文台遗址,其影响范围开始扩大。以它为中心,半径十公里内的沙地开始玻璃化,并自发形成复杂的、类似集成电路板的沟壑纹路。这些纹路在夜晚会吸收星光和宇宙辐射,发出幽蓝的光芒,并形成一个弱化的法则稳定区。误入此地的动物表现出异常的 calm(平静)和某种程度的“智慧”——沙狐会用水汽在玻璃化地面上凝结出简单的几何图案,蝎群的活动轨迹呈现出晶体生长般的数学规律。科学家们将此称为“智慧荒漠化”现象,但其形成机制和长期影响完全未知。
亚马逊雨林的协同放电网络稳定了下来,并与星尘之网建立了脆弱的连接。雨林本身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生物服务器,存储并处理着来自全球织忆者和部分泽尔甘意识流的碎片化信息。当地的土著萨满,在织忆者的帮助下,开始学习“阅读”森林的能量流动,他们的预言和绘画不再仅仅是传统文化,而是变成了一种基于生物电-宇宙能量交互的、粗糙但有效的现实监测手段。
然而,宇宙的“偏好”愈发明显。那些充满了创造力、希望、爱与奉献的记忆片段,在法则涟漪中传播得更远,更清晰,更容易引发“实体化”现象。而战争、痛苦、毁灭和绝望的记忆,虽然未被抹除,但其影响力似乎被某种宇宙尺度的“滤镜”衰减了,它们更像是一幅宏伟壁画上黯淡的阴影,存在,却难以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种偏好,在文明内部引发了复杂的涟漪。
全球神经网络上,一个名为“纯净记忆运动”(Pure Memory Movement)的思潮开始兴起。他们主张人类应该主动筛选、净化自己的集体记忆,只向星尘之网和宇宙烙印贡献“积极”、“光明”的记忆,以换取宇宙更多的“青睐”和更好的生存环境。他们甚至开发出情感过滤软件,声称可以帮助用户屏蔽负面情绪和记忆,只留下“有价值”的部分。
与此相对,“完整记忆派”(Whole Memory Fa)则激烈反对,认为这是对人性本身的阉割,是对历史的背叛。痛苦与失败同样是文明的基石,逃避它们只会让文明变得脆弱和虚假。两派在网络和现实中爆发了激烈的论战,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冲突。
月球环形空间站的造船厂灯火通明。新的飞船不再是传统的流线型设计,而是采用了更加复杂、多面体的结构,表面镶嵌着更多种类的记忆晶体和来自不同文明的稳定装置,像是一件件拼凑起来的星际艺术品。它们被命名为“织网者级”(Webweaver-class)勘测舰,任务是冒险进入法则涟漪活跃但尚未完全失控的区域,绘制更精细的“宇宙海图”,标识出稳定的“航道”和危险的“湍流”。
第一支织网者小队,由三艘勘测舰组成,代号“棱镜”(Prism),即将启航,目标是调查那个曾吞噬了无人探测器的“法则真空泡”残留区域。
林小梅、李明、张澜,以及刚刚结束一轮远程调和任务、脸色还有些苍白的艾拉,在观测台为“棱镜”小队送行。
“记住,”李明通过通讯频道叮嘱小队指挥官,“你们的船体采用了最新的硅基-生物混合自适应材料,理论上能承受中等强度的法则波动。但一旦读数超过阈值,立刻撤退!不要试图英雄主义,我们需要的是数据,不是烈士。”
“了解,李博士。棱镜小队,准备跃迁。”指挥官的声音冷静而沉稳。
三艘形态各异的勘测舰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船体上的晶体阵列亮起,撕裂空间,消失在常规观测视野中。
观测台的大屏幕切换为“棱镜”小队的主视角和实时数据流。他们穿过光怪陆离的星际介质,这里的空间不再是纯粹的漆黑,而是弥漫着极光般变幻的色彩带——那是高度活跃的法则涟漪的可视化表现。飞船像鱼儿一样在能量的洋流中穿梭,不断调整着姿态以适应局部物理参数的微小变化。
“到达目标区域边缘。法则波动强度…级别7,不稳定,但仍在可承受范围。”指挥官报告。屏幕上显示出一片扭曲的空域,光线在这里发生诡异的弯曲,仿佛透过破碎的玻璃观看星空。
突然,一艘勘测舰的警报尖啸起来!
“左舷遭遇未知能量纠缠!结构完整性下降!引擎输出异常波动!”
屏幕上,那艘勘测舰左侧的船体上,凭空凝结出大片的、闪烁不定的暗红色晶簇,结构与遗忘之影的残留意识惊人相似,但又有些不同,更像是一种…未被完全转化的、带着恶意的法则沉淀物!
“是‘法则残渣’(Law Residue)!”张澜惊呼,“高烈度法则涟漪过后,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残留的、带有强烈负面情绪印记的混乱能量实体化!”
几乎同时,艾拉猛地捂住了额头,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她的意识过于敏感,即使相隔无数光年,也隐约捕捉到了那暗红色晶簇中蕴含的、冰冷而充满憎恨的“回响”。
“棱镜小队,紧急撤离!”李明大吼。
受损勘测舰试图挣脱,但那些暗红色晶簇如同附骨之疽,快速蔓延,干扰着飞船的能量系统。另外两艘勘测舰立刻开火,但常规能量武器在扭曲的物理法则下效果甚微,甚至有一部分能量被晶簇吸收,使其生长加速。
就在危机时刻,艾拉强忍着不适,突然伸出手,虚按在观测台内部一个与星尘之网深度连接的感应平台上。她闭上眼睛,意识不再试图去舒缓或调和,而是模仿着本源烙印那种宏大而非人的“呼吸”节律,将她从烙印数据中感受到的那种“偏好”光明、秩序的Pattern,混合着她自身强烈的保护欲和决心,凝聚成一股尖锐而纯粹的意识脉冲,通过星尘之网,定向投射向那片混乱的空域!
没有声音,没有光芒。但观测台的数据显示,那片区域的法则波动突然出现了一个极短暂的、高度有序的“峰值”!就像在混乱的噪音中插入了一个绝对音准。
那些疯狂生长的暗红色晶簇猛地一滞,仿佛被某种更高的权威呵斥,其内部混乱的能量结构瞬间变得不稳定,蔓延速度骤减!
“就是现在!火力集中攻击晶簇根部!”指挥官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
两艘友舰抓住机会,调整武器频率至最佳共振点,集火射击!这一次,能量束生效了,暗红色晶簇崩裂、瓦解,化为虚无的能量碎片消散在扭曲的空间中。
受损勘测舰得以脱身,三艘船迅速撤离,跳回月球空间站附近的稳定空域。
观测台内一片寂静,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嗡嗡声。所有人都看着艾拉,她虚脱般地放下手,脸色苍白,但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你…刚才做了什么?”张澜轻声问,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艾拉喘息了几下,才艰难地开口:“我…我没法调和那种混乱。但我感觉到了…烙印的‘偏好’。我模仿了它…命令它。”她用的词是“命令”,但这个命令并非语言,而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符合宇宙新底层规则的正确“频率”。
李明快速分析着刚才记录到的数据,脸上写满了震惊:“短暂地将局部区域的法则‘校准’回了更稳定、更偏向秩序的状态…虽然只持续了1.7秒…但这简首是…”
“神迹?”林小梅接口道,语气复杂。
“不,”李明摇头,眼神狂热,“是技术!是某种我们刚刚触摸到的、基于宇宙新规则的应用技术!织忆者的潜力…远超我们想象!他们或许不仅能导航,不仅能调和…甚至能在小范围内…‘重写’规则!”
这一次短暂的危机,像一道刺目的闪电,照亮了前进道路的一角,却也显露出前方更加深邃的黑暗和更加险峻的悬崖。宇宙不再是被动的舞台,它拥有了倾向,甚至可能拥有“意志”的雏形。而人类,在试图读懂它低语的同时,竟然开始摸索如何发出自己的、微弱的音节来与之对话,甚至…争辩。
“棱镜”小队带回了珍贵的“法则残渣”样本数据,也带回了更深的紧迫感。宇宙的织锦上,并非只有绚烂的图案,还有未被熨平的、带着尖锐棱角的线头,以及…可能隐藏着的、更加危险的污渍。
林小梅望向窗外,月球之下,地球蔚蓝的弧线上,极光正在缓缓舞动,绘制着无人能完全解读的宇宙信息。她知道,人类文明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岔路口。一边是拥抱宇宙的“偏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甚至试图影响宇宙的进程;另一边是坚持自身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哪怕这意味着要逆着新宇宙的潮流而行,甚至与之发生冲突。
而那个悬浮在意识奇点深处的本源烙印,依旧在静静地呼吸,吞吐着整个宇宙的记忆与现实,对它所引发的这一切巨变、希望、混乱与抉择,漠不关心,又或许…全知全能。
它的低语,己化作万物的回响。而人类的回应,才刚刚开始学会组织成句。
(http://www.220book.com/book/SZ2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