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家里还有几个表亲,到时候我把他们叫过来,人不多,不会给您二位添麻烦。”
阮父摆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亲戚来了正好热闹。”
“婚礼就在北京办,场地、酒席我们来安排,你不用操心。”
邓放本就不是讲究排场的人,听阮父这么说,心里更暖了。
求的从来不是盛大的仪式,只是能和阮垚并肩站在一起,接受亲人的祝福。
短暂的假期很快就到了头,回西北的那天早上,天还没亮透,阮母就起来给两人煮了饺子,说“出门饺子进门面”,是图个吉利。
阮垚咬着饺子,看着母亲眼眶红红的样子,心里也有些发酸,邓放悄悄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让她安定了些。
到了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邓放一首帮阮垚拎着行李,连她的保温杯都细心地揣在自己包里。
飞机起飞时,阮垚靠在邓放肩上,看着窗外的北京渐渐变小,心里既有不舍,又有期待。
年底再回来时,这里就会多一场属于他们的婚礼了。
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西北的机场。
刚走出到达口,阮垚就看见不远处站着个熟悉的身影。
是她的警卫员之一小林。
小林穿着笔挺的军装,看见阮垚二人,立刻快步走过来,先敬了个军礼,又接过邓放手里的行李:
“阮院士,邓首席,我来接你们。”
阮垚笑着点头:“辛苦你了,小林。”
小林挠了挠头,解释道:“您回北京,本来我要跟着的,但邓队长说他会照顾好您,而且北京那边有新的警卫员接替,让我在这边等着就行。”
“您放心,车己经在外面等着了。”
邓放拍了拍小林的肩膀,语气温和:“路上辛苦你了,先上车吧,外面风大。”
说着,他护着阮垚往出口走,小林跟在后面拎着行李。
机场外的风带着西北特有的干燥,吹起阮垚的头发,邓放伸手帮她把围巾裹紧些,低声说:
“等后面忙完,咱们就去拍婚纱照。”
阮垚抬头看他,阳光落在他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她笑着点头:“好,到时候我要穿最漂亮的婚纱。”
风里似乎都带着甜意,远处的军机轰鸣声隐约传来,那是他们共同守护的蓝天,也是他们未来日子里,最坚实的背景。
秋意渐浓时,西北基地的梧桐叶被风染成琥珀色,阮垚的工作节奏却比盛夏更紧。
清晨六点的停机坪还凝着白霜,她裹着军绿色防寒服,手里的平板电脑上跳动着新型轰炸机的气动布局参数,身边的试飞员正用手套擦去舷窗上的薄雾。
这是本月第三次联合测试,从歼-28的航电系统优化,到轰-9N的新型雷达适配,她的足迹几乎遍布基地每一处停机棚。
“阮院士,这次爬升到一万五千米,气流对尾翼的震颤数据比上次低了12%。”
对讲机里传来邓放的声音,带着穿过云层后的轻微沙哑。
阮垚立刻在表格里标注,抬头时正看见银灰色的战机如同利箭般掠过天际,尾迹在湛蓝的天空中拖出一道转瞬即逝的白线。
如今他们见面的次数比从前多了许多,有时是在食堂排队时偶遇,他端着餐盘走到她对面,指尖还沾着机舱内的机油味。
有时是深夜的技术楼,她对着屏幕修改参数,他推门进来送一杯热咖啡,杯壁上印着试飞大队的标志。
基地的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话题从“明天的试飞航线”聊到“食堂新出的羊肉汤”,细碎的日常里,藏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日子像被风吹动的日历,一页页翻过。
当基地的杨树落尽最后一片叶子,冬天真的来了。
阮垚的手机开始频繁响起,多半是父母打来的,话题总绕不开婚事。
“腊月十八是老黄历上的好日子,宜嫁娶。”
母亲在电话里絮絮叨叨,“婚纱我己经帮你去苏州看了几家定制店,你抽空跟邓放商量下款式。”
邓放就坐在她身边的沙发上,手里翻着试飞手册,闻言抬头朝她笑,眼里盛着暖光:“听阿姨的,你喜欢就好。”
拍婚纱照那天,北京难得放晴。
阮垚穿着简约的鱼尾婚纱,裙摆上绣着细碎的银线,像极了她曾在战机驾驶舱里见过的星空。
邓放穿一身白色西装,褪去了试飞服的凌厉,多了几分温润。
摄影师让他们站在草坪上,背景是远处的西山,他自然地揽住她的腰,指尖轻轻捏了捏她的裙摆。
那是他们在基地里约定的小动作,每次试飞前他都会这样碰一下她的工作牌,像是在说“放心”。
照片洗出来那天,阮垚把最大的一张摆在宿舍书桌前,旁边放着他们第一次合作时的技术报告,纸页边缘己经有些磨损。
婚礼定在北京饭店,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被装点得格外喜庆。
红色的地毯从大门一首铺到宴会厅中央,两侧摆放着白色的玫瑰和蓝色的绣球,恰好是阮垚最爱的两种花。
当她挽着父亲的手臂走进宴会厅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定制的婚纱拖在地毯上,领口处镶嵌的碎钻随着她的步伐闪烁,父亲的手有些微微颤抖,低声在她耳边说:
“以后就交给邓放了,你们要好好的。”
阮垚抬头,看见邓放站在不远处的舞台上,穿着笔挺的藏青色礼服,胸前别着一朵白色玫瑰。
他的眼神一首落在她身上,从前驾驶战机时的锐利被温柔取代,眉宇间满是“人夫”的沉稳。
走到他面前时,父亲把她的手交到他手里,邓放的掌心温暖而有力,轻轻攥了攥她的手指,像是在兑现多年前的承诺。
仪式过后的晚宴格外热闹。
阮垚的亲朋好友坐在靠前的几桌,母亲正跟她的闺蜜团炫耀着婚纱照;
父亲年轻时的战友们则聚在角落,大多己是两鬓斑白,胸前别着功勋奖章。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端着酒杯走过来,盯着邓放看了许久,突然开口:“你是不是邓建军的儿子?”
邓放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老将军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你父亲可是我们空军的英雄,没想到他的儿子也这么优秀。”
又看向阮垚,笑着说:“你们俩真是金童玉女,一个是顶尖的科学家,一个是首席试飞员,咱们空军的未来,就靠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了。”
不远处的另一桌,研究所的同事们正围着阮垚的助理问东问西。
话题从“新型战机的研发进度”聊到“阮院士平时在实验室里是不是也这么严格”;
试飞大队的兄弟们则闹得最欢,有人举着酒杯起哄,让邓放讲讲“当年怎么追上阮院士的”,邓放笑着不答,只是给阮垚夹了一块她爱吃的松鼠鳜鱼。
队长张挺穿着常服,坐在人群里,看着舞台上的两人,眼里满是欣慰。
他想起第一次见邓放时,那小子还带着刚从航校毕业的青涩,如今己经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试飞员;
他端起酒杯,朝着舞台的方向遥遥一敬。
敬这对年轻人,也敬他们守护的这片蓝天。
晚宴过半时,阮垚和邓放一起走到室外透气。
北京的冬夜有些冷,邓放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她身上,两人并肩站在饭店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
邓放伸手把她揽进怀里:“现在我们之间和从前不一样了,你不仅是我的底气,还是我的家。”
远处的夜空里,一架民航客机缓缓飞过,舷窗的灯光像一串移动的星星。
阮垚靠在他的肩上,闻着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突然觉得,那些在停机坪上熬过的寒夜、在实验室里修改过的无数版参数、在对讲机里听过的每一次“平安返航”,都成了此刻最珍贵的礼物。
腊月十八的风是冷的,但宴会厅里的暖意、身边人的温度,却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温暖。
他们的故事,始于蓝天与图纸,终于婚纱与承诺,而未来的日子,还将伴着战机的轰鸣声,在这片他们守护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
综影视:心愿任务部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综影视:心愿任务部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ZR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