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这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一个几乎己经被朝堂遗忘的名字,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闯入了所有人的视野。
这个名字,便是——马谡。
马谡,字幼常。曾几何时,他也是蜀汉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得丞相诸葛亮的赏识,被视为心腹,委以重任。然而,街亭一战,他刚愎自用,违背军令,致使大军惨败,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那场“挥泪斩马谡”的悲剧,最终虽因诸葛亮的不忍,改“斩”为“废”,但马谡的政治生命,也基本宣告了终结。他被免去所有官职,只保留了一个参军的虚衔,赋闲在家,闭门不出。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巨大落差,几乎将这位曾经心高气傲的才子,彻底压垮。
在过去的数年里,他就像一个活死人,整日与书卷为伴,借酒消愁,对外界的一切,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所有人都以为,他这一生,大概就要如此沉寂落寞地了此残生了。
然而,天幕的降临,和那场轰轰烈烈的农业革命,却像一道惊雷,劈醒了这个沉睡的灵魂。
当“武侯稻”和“曲辕犁”被奉为祥瑞,当丞相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农业新政时。别人看到的,是丰收的希望。而精通理论、善于总结的马谡,看到的,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东西——一套全新的、足以改变天下的……知识体系。
他不再消沉。他开始疯狂地搜集所有与新政相关的资料。他托人去抄录那份《占城稻种植手册》,去描摹曲辕犁的图纸。他甚至会悄悄地跑到城郊的试验田外,一连数日,只为观察那些“神稻”的生长习性。
他的那颗聪慧绝顶的大脑,在沉寂了数年之后,再一次,高速地运转了起来。
他发现,这些新技术,虽然神奇,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占城稻虽然耐旱,但在蜀中某些过于潮湿的地区,却容易发生病害。再比如,曲辕犁虽然省力,但对于一些丘陵山地,其操作的灵活性,反而不如旧式的小犁。
各地负责推广的农官,大多是按部就班的执行者,缺乏随机应变和因地制宜的能力。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散落在民间,未能得到有效的总结和推广。
于是,马谡开始做一件事情。
他放下了名士的骄傲,脱下了长衫,换上了一身粗布短衣,开始走访成都周边的田间地头。他向那些最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向那些负责推广的基层小吏询问,将所有关于“武侯稻”和“曲辕犁”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经验、技巧,一点一滴地,全都记录下来。
然后,他回到家中,将这些零散的、宝贵的实践经验,与自己从典籍和天幕手册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分析、归纳、总结。
数月之后,当蜀汉第一次喜获大丰收,举国欢庆之时。一部厚厚的、字迹工整的书稿,被送到了蒋琬的案头。
书稿的封面上,写着五个大字——《农政全书》。
署名,马谡。
蒋琬怀着好奇,翻开了这部书。仅仅看了几页,他的脸上,便露出了无比震惊的神情。
这部书,简首是一部农业推广的百科全书!
书中,不仅详细地阐述了占城稻和曲辕犁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针对蜀汉境内不同的地貌、气候、水土,提出了极其详尽的、因地制宜的种植与使用方案。
——“成都平原,水土丰沛,可推一年两熟之法。然需注意开渠排水,以防夏日雨水过多,伤及稻根。”
——“巴西、汉嘉等地,多丘陵山地,梯田之上,曲辕犁回转不便,当以改良之小犁辅之,方为上策。”
——“南中之地,气候炎热,病虫害多发。种植‘武侯稻’,当与本地抗病之稻种,进行杂交选育,或可得兼具高产与抗病之优良新品。”
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极具操作性。其见识之广博,思虑之周全,让身为执政者的蒋琬,都自愧不如。
他立刻将这部《农政全书》,连同自己的推荐信,一同呈送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丞相府内,诸葛亮捧着这部由他昔日爱将所著的书稿,彻夜研读。他时而抚掌赞叹,时而蹙眉深思,眼中,充满了复杂而又欣慰的光芒。
他想起了当年,先帝刘备对马谡的评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他也想起了自己,因为街亭之败,而对他彻底失望,将其废黜。
如今天幕揭示,他自己的过失,正在于“不能容错,人才非黑即白”。
而马谡,用这部《农政全书》,以一种最有力的方式,向他证明了——他,马幼常,确实不是一个能决胜于疆场的将才。他缺乏临机决断的魄力,也缺乏脚踏实地的稳重。
但是,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顶级的……理论家、规划家、和总结家!
他能将散落的知识,系统化。
他能将复杂的实践,理论化。
他能为一项宏大的国策,制定出最清晰、最完善的执行蓝图。
这种才能,若是用在统兵打仗上,便是“纸上谈兵”。
但若是用在规划全国的农业生产,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上,那便是……无人能及的“大才”!
“是我……错用了他啊……”
诸葛亮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其中,有对过去的悔恨,但更多的,是对人才失而复得的欣慰。
他知道,天幕,再一次,为他上了一课。而马谡的“重生”,便是他学以致用的最好证明。
次日,一道来自丞相府,并由后主刘禅亲自盖印的任命,再次震动了成都朝堂。
——前参军马谡,潜心农学,著《农政全书》,于国有大功。特擢升为“大司农”,总领全国农业规划、技术推广及水利兴修事宜!
这个任命,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谁也没想到,一个己经被废黜的罪臣,竟能一跃成为掌管国家农业命脉的九卿之一。
但这一次,朝堂之上,再无反对之声。
因为,那部印刷成册,分发到各级官吏手中的《农政全书》,便是马谡最有力的“功勋状”。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任何非议,都显得苍白无力。
而马谡,在接到任命的那一刻,于丞相府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他知道,这是丞相给予他的,一次救赎的机会。
他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上任之后,他以惊人的热情和才干,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走遍了蜀中的山山水水,亲自指导各地的农业生产,将《农政全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化作了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
诸葛亮,用这次破格的任命,向整个蜀汉,释放了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
过去的功过,可以既往不咎。
只要你有才,只要你的才干能为国所用,那么,无论你曾经犯下多大的错误,无论你的性格有多大的缺陷。
在大汉,你,就永远有……一席之地。
这,便是他从天幕中学到的,新的人才之道。
爱吃芝士焗虎虾的王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T25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