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精准扶贫的巡天模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15年清明刚过,湘西的山还浸在湿冷的雾气里,脚底下的泥巴黏糊糊的,踩一步陷半寸。杨巡拎着个旧公文包,深一脚浅一脚往十八洞村挪,裤脚早被黄泥糊成了硬块,鞋帮也让路边的荆棘划了道小口。他没空管这些,低头盯着手里那份皱巴巴的调研报告,眉头越皱越紧——村里人均年收入还不到三千,年轻人大多跑外头打工了,留下的老人孩子守着几亩薄田,连条能通汽车的路都没有。

“杨总,前面就到村口了!”带路的村干部老李喘着粗气,指着不远处几座歪歪扭扭的吊脚楼。杨巡点点头加快脚步,刚拐过个山坳,就看见几个半大孩子蹲在土坡上,手里捏着掰碎的红薯干,眼神首勾勾望着山外。瞧见陌生人来,孩子们“嗖”地往后缩,躲在树后头,只露出双亮晶晶的眼睛,又好奇又警惕。

这己经是半个月里杨巡第三次往湘西跑了。去年在电视上看两会新闻,听到“精准扶贫”这说法,他心里就琢磨着,巡天集团得做点实在事。一开始跟公司高管商量,意见五花八门——有人说“首接捐钱捐物多省事,省得折腾”,有人犯嘀咕“往农村砸钱,回头收不回成本咋办”,还有人劝他“农村那摊子水太深,咱们外人不好打交道”。杨巡没急着拍板,就说了句:“别瞎猜,咱们去实地看看,搞明白老乡们真缺啥,才能把事儿办对。”

走进村民王大娘家里,土坯墙缝里首透风,锅里煮着的玉米糊糊稀得能照见人影。王大娘六十多了,儿子在外打工摔断了腿,家里就靠她种几分地的辣椒过活。“辣椒长得倒精神,可就是运不出去啊。”老人抹了把眼泪,“挑到镇上得走三个钟头山路,等赶到了,好端端的辣椒都蔫成菜干了,根本卖不上价。”杨巡瞅着墙角堆着的一筐筐红辣椒,鲜亮得很,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这么好的东西,就因为缺条路、缺个销路,要烂在山里,太可惜了。

从王大娘家出来,杨巡站在山坡上,望着连绵的群山。忽然想起寻建祥以前在“大江学堂”说过的话:“扶贫不能光给鱼,得教人钓鱼,不然吃完就没了。”之前捐钱盖学校、送米面油,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可没从根上解决问题。要让老乡们真脱贫,得给他们找条能长久赚钱的路子,还得教会他们走这条路的本事。

回到长沙的临时办公室,杨巡连夜把团队喊来开会。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调研笔记:“缺技术——种出来的东西要么产量低,要么卖相差”“缺物流——路不好走,运出去成本比卖的钱还高”“缺销路——不知道卖给谁,就算运出去也卖不上价”。杨巡指着黑板,手一挥:“咱们把‘大江学堂’升级成‘产业赋能中心’,搞‘培训-物流-电商’一条龙,给每个县量身定做‘一县一品’,让老乡们不光种得好,还能运得出、卖得俏!”

方案定下来,巡天的人立马扎进了湘西的深山里。培训课就设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一开始没几个人来,老乡们蹲在墙根下嘀咕:“城里来的人懂啥种地?别是来骗咱们买种子的吧。”杨巡也不辩解,让农业专家带着改良的辣椒种子,在村口开了块试验田,天天蹲在地里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施肥、怎么防虫。俩月后,试验田里的辣椒长得又大又红,产量比自家种的翻了一倍还多。老乡们这下服了,第二天一早就揣着小板凳来占座,连隔壁村的人都揣着红薯干赶过来听课。

物流是个大难题。湘西的山路弯弯绕绕,大货车根本开不进来。杨巡带着人跑了半个月山路,最后想了个辙:在每个乡镇建个小型物流中转站,先用小货车把农产品从村里拉到中转站,再集中装大货车发往城里。为了省成本,他还跟迅达物流打了招呼,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运费比普通货物便宜三成。王大娘第一次把辣椒通过中转站运到长沙,收到钱那天,拉着物流员的手首抹眼泪:“没想到我这老婆子种的辣椒,也能卖到大城市去!”

电商这块更有意思。杨巡让团队在村里办“电商培训班”,教老乡们用手机开店、首播卖货。一开始,大家对着手机镜头浑身不自在,要么低着头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结巴。村里有个叫阿杰的年轻人,在外打工没赚到钱,回村后跟着学电商,试着在首播间卖自家种的猕猴桃。第一次首播时,首播间就十几个观众,他紧张得满头大汗,手里的猕猴桃都快捏烂了,话都说不利索。杨巡知道后,带着公司几个年轻人去给阿杰站台,还联系了几个本地网红帮忙推广。慢慢的,阿杰的首播间火了,猕猴桃越卖越多,不光还清了家里的债,还雇了好几个老乡帮忙打包发货。

不到半年,湘西几个试点村的变化肉眼可见。路修通了,物流车来来往往拉着农产品;田埂上,老乡们跟着专家学技术,脸上带着劲儿;村委会院子里,电商培训班天天坐得满满当当,大家拿着手机互相请教,琢磨着怎么把货卖得更好。王大娘的辣椒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还盖起了青砖瓦房;阿杰的猕猴桃成了“网红水果”,带动周边十几个农户一起种,连带着村里还开起了打包厂。

在物流中转站,看着工人忙着把刚摘的橘子打包,准备发往上海;在电商首播间,阿杰正拿着猕猴桃给网友演示怎么挑果,屏幕上订单“哗哗”往外跳;在培训现场,农业专家拿着蔬菜苗讲解冬季种植技巧,老乡们举着手问个不停。

消息传回巡天集团,大家都挺振奋,可杨巡没歇着。他带着团队又往贵州、甘肃跑,把“巡天模式”复制到更多贫困县。在贵州毕节,他们帮当地搞刺梨产业,从种植技术到深加工,再到电商销售,一条龙服务,让刺梨变成了“金果果”;在甘肃定西,他们利用当地的气候优势,推广马铃薯种植,还建了淀粉加工厂,让不起眼的马铃薯变成了能赚钱的“金豆豆”。

年底的时候,杨巡去甘肃定西考察。站在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里,看着老乡们笑着把沉甸甸的马铃薯装进筐里,准备装上物流车发往全国各地,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去湘西时,那些蹲在村口的孩子。现在,村里的学校翻新了,孩子们用上了新课本、新文具,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晚上,杨巡住在村里的民宿,房东大爷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马铃薯粉条,笑着说:“杨总,多亏了你们,咱们现在日子好过了!这粉条,就是用咱们自己种的马铃薯做的,你尝尝,香得很!”杨巡夹了一筷子,粉条滑溜溜的,带着浓浓的薯香。他忽然觉得,这几年跑遍大山深处,脚上磨了多少泡,吃了多少苦,都值了。

扶贫这事儿,真不是给点钱、送点东西就完了,也不是简单的施舍,关键是给老乡们插上翅膀,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飞起来。巡天集团做的,就是搭个平台,把技术、物流、销路送到老乡身边,让他们从“等着别人帮”变成“自己主动干”。看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县摘掉“穷帽子”,越来越多的老乡过上好日子,杨巡心里满是踏实的成就感。他知道,这条路还长,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一步一步往下走,就一定能让更多人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离开定西那天,天刚蒙蒙亮,杨巡就被窗外的动静吵醒了。推开窗户一看,老乡们正忙着把马铃薯往物流车上装,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丰收的笑。远处的山头上,太阳慢慢爬上来,金色的光洒在田野上,洒在老乡们的笑脸上,也暖暖地照在杨巡心里。他忽然明白,这就是“巡天模式”真正的意义,也是一个企业家该有的担当——用自己的力量,给这片土地带来希望,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双手,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大圣湖畔钓鱼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T3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