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飞大理的航班降落在傍晚。走出机舱时,的风卷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宋翎帮杨桃拎着行李箱,看她仰着头看天空——大理的云很低,像棉花糖似的堆在青灰色的瓦檐上,夕阳把云朵染成了橘粉色,比社区花田的晚霞还要温柔。
“许红豆说在出口等我们。”杨桃拿出手机晃了晃,屏幕上是许红豆发来的消息,说她和陈南星在停车场的白色吉普车旁。
刚走到出口,就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许红豆穿着件浅蓝色的棉麻衬衫,头发扎成松松的马尾,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陈南星还是那身休闲装,手里举着个“欢迎杨桃宋翎”的纸牌,牌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向日葵,一看就是临时赶工画的。
“桃子姐!宋医生!”陈南星挥着牌子跑过来,给了杨桃一个大大的拥抱,“可算把你们盼来了,红豆姐昨天就开始念叨,说要给你们做酸辣鱼。”
许红豆笑着拍了拍杨桃的胳膊:“路上累了吧?先去民宿放行李,晚饭我都备好了。”她的目光落在杨桃手里的布包上,“这是带的礼物?看着像手工做的。”
“嗯,给你们带了点向日葵香囊,”杨桃打开布包,里面是两个绣得格外精致的香囊,一个上面绣着洱海边的风车,一个绣着古城的石板路,“用咱们社区花田的干花瓣填的,驱蚊还安神。”
“太好看了!”许红豆接过来闻了闻,“比我在古城买的那些精致多了,桃子姐你这手艺,不去摆摊可惜了。”
陈南星凑过来看:“我的这个上面有小太阳!谢谢桃子姐!”他把香囊别在背包上,拉着宋翎就往停车场走,“宋医生,快给我讲讲你们的花田,红豆姐天天说我种的多肉太娇气,说你们的向日葵才叫真本事。”
大理的民宿在洱海边,是栋两层的白族小楼,院子里种着三角梅和绣球花,二楼的露台正对着洱海,远处的苍山在暮色里像道青黑色的屏障。许红豆把他们的行李拎到二楼房间,推开窗时,海风带着淡淡的腥味涌进来,吹得窗帘哗啦啦地响。
“这房间视野最好,”许红豆说,“早上能看到日出从海面升起来,比北京的朝霞壮观多了。”
杨桃趴在窗台上看海,远处的渔船亮着点点灯火,像撒在水里的星星。“真漂亮,”她回头冲宋翎笑,“比照片里好看一百倍。”
晚饭是在民宿的院子里吃的。许红豆做了酸辣鱼、水性杨花和乳扇沙琪玛,都是地道的大理味道。陈南星抱着啤酒瓶,给宋翎讲他们在大理的日子——怎么租下这栋小楼,怎么学着种多肉,怎么在古城的巷子里发现藏得最深的小吃店。
“桃子姐,你是不知道,”陈南星夹了块鱼放进嘴里,“红豆姐以前在大城市当酒店经理,哪会做饭啊,现在炒的水性杨花,比饭店的还好吃。”
许红豆笑着瞪他:“就你话多。”她给杨桃盛了碗汤,“桃子姐,你们打算在大理待几天?我给你们列了个清单,喜洲古镇的稻田、沙溪的玉津桥,还有巍山的小吃,都值得去看看。”
杨桃接过清单,上面的字迹清秀工整,每个地名后面都画着小小的笑脸。“我们打算待一周,”她说,“主要是想放松放松,宋翎在医院忙了大半年,也该歇歇了。”
宋翎正看着院子里的三角梅,闻言笑了笑:“其实是我想来看洱海,听说这里的水土养人,想看看能不能种向日葵。”
“种向日葵?”许红豆眼睛一亮,“院子里有空地啊!我们之前想种点蔬菜,一首没来得及,你们要是有种子,咱们明天就试试?”
“带了!”杨桃从包里掏出个小纸包,里面是精心挑选的“逆行者”种子,“我特意带了混合了北京泥土的种子,想看看在大理能不能发芽。”
陈南星立刻站起来:“那明天就种!我去翻地,宋医生指导,桃子姐负责给种子‘开光’——你绣的香囊那么灵,肯定能让种子长得好。”
大家都笑起来,晚风穿过院子,吹得三角梅的花瓣落在桌上,像撒了把粉色的星星。
第二天一早,宋翎和陈南星就在院子里翻地。陈南星拿着小锄头,动作笨拙却卖力,宋翎在一旁指导他怎么松土、怎么施肥,时不时弯腰捡起土里的小石子。作者“小蒋iop”推荐阅读《影综之我在协和当主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杨桃和许红豆坐在屋檐下,一边挑选种子,一边聊着天。
“桃子姐,你和宋医生怎么认识的啊?”许红豆手里捧着种子,阳光照在她脸上,显得格外柔和。
“在社区的花田,”杨桃想起第一次见宋翎的样子,他穿着白大褂,蹲在地里给向日葵看病,认真得像在做一台精密的手术,“那时候他刚从武汉回来,看着特别累,却还是每天去花田帮忙。”
她顿了顿,笑着说:“后来发现他看着严肃,其实心特别细。我绣东西扎到手,他比我还紧张;花田的向日葵生病了,他查资料查到半夜。”
许红豆看着院子里的两个身影,宋翎正在帮陈南星擦掉脸上的泥,动作自然又温柔。“能遇到这样的人,真好。”她轻声说,眼里带着羡慕。
“你们也一样啊,”杨桃拍了拍她的手,“我听宋翎说,你为了陪南星养病,特意辞了工作来大理,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许红豆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种子分得更均匀了些。
地翻好后,宋翎和杨桃一起种下种子。杨桃的动作格外轻柔,把每粒种子都摆得整整齐齐,宋翎在旁边填土,手指抚过的泥土,像是在触摸一个新的希望。
“记得每天早上浇水,”宋翎对陈南星说,“大理的阳光足,别让土干了。”
“放心吧!”陈南星拍着胸脯,“我给它们建个‘成长档案’,每天拍照记录,等你们下次来,保证长得比北京的还高。”
下午,西个人去了喜洲古镇。稻田正是碧绿的时候,风吹过,稻浪像绿色的海洋,远处的白族民居粉墙黛瓦,像嵌在绿海里的珍珠。杨桃和许红豆走在前面,手里举着刚买的喜洲粑粑,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笑声被风吹得很远。
宋翎和陈南星跟在后面,看着她们的背影。“宋医生,”陈南星忽然说,“有时候觉得,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能和喜欢的人一起看看风景,就挺好的。”
宋翎点头,目光落在杨桃身上。她正回头朝他挥手,阳光照在她脸上,辫子上的向日葵发绳晃来晃去,像个小小的太阳。“嗯,”他轻声说,“是挺好的。”
晚上在古镇的饭店吃饭,老板是个白族大叔,听说他们从北京来,特意送了壶自酿的梅子酒。酒液酸酸甜甜的,带着果香,喝下去胃里暖暖的。
“尝尝这个乳扇,”许红豆给杨桃夹了块,“蘸着白糖吃,越嚼越香。”
杨桃咬了一口,奶香味在嘴里散开,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对了,我带了全球花友群的照片,你们看,荷兰的‘和平籽’开花了,老范说下个月就寄种子过来,咱们可以在洱海边种一片。”
本子里贴满了世界各地的向日葵照片:东京的向日葵长在樱花树下,纽约的种在街头的花坛里,悉尼的开在碧海蓝天下……每张照片旁边都写着种植人的名字和心愿。
“真好啊,”陈南星翻着本子,“等我病好了,也去世界各地看看这些花,告诉它们,北京的花田有个叫陈南星的人,也在为它们加油。”
许红豆握住他的手,眼里闪着光:“会好的,等你好了,咱们一起去。”
宋翎看着杨桃认真给他们讲解每张照片的样子,忽然觉得,这趟大理之行,不止是为了放松。他们带着北京的种子来,带着各地的花讯来,其实是在把不同地方的温暖和希望,像串珠子似的串在一起,让这份关于守护与生长的故事,在更远的地方继续下去。
回民宿的路上,月亮己经升起来了,照着洱海面,像铺了层碎银。杨桃靠在宋翎肩上,手里攥着片从喜洲稻田摘的稻叶,轻声说:“你说,咱们种在院子里的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
“很快,”宋翎握着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绣花、打理花田磨出来的,“大理的风暖,水土好,它们会像这里的人一样,活得踏实又自在。”
远处的民宿亮着灯,像洱海边的一颗星星。院子里新翻的土地上,带着北京泥土气息的种子正在悄悄酝酿,等待着在大理的阳光下,长出属于它们的新的枝叶,就像那些跨越山海的思念与约定,总能在合适的土壤里,开出最温暖的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T4D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