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会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影综之我在协和当主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T4DT/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协和医院心脏外科病区,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投下长长的、斜斜的光带。空气里消毒水的味道似乎都比往日更凛冽几分。走廊尽头那间视野最好的主任办公室,此刻门扉紧闭。

门内,宋翎站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桌上摆放着几份需要他签字的文件和一台崭新的电脑。他面前立着一面半身镜。镜子里的人,穿着崭新挺括的白色医师袍,胸前别着深蓝色的金属胸牌,上面清晰地镌刻着“主任医师 宋翎”几个字。白袍的质地厚实,带着新布料特有的微硬感,肩膀和袖口的剪裁完美贴合,衬得他肩背线条愈发挺拔。阳光从侧面打在他脸上,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也照亮了他眼底深处那片沉静的、如同深海般的底色。

他抬起手,指尖缓缓抚过胸前冰凉的金属胸牌。那冰冷的触感透过指尖,一路蔓延到心底,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前世在急诊室耗尽最后一口气的无力感,重生后带着系统一步步走来的小心翼翼,协和抛来的橄榄枝背后的审视与期待……无数画面在脑海中飞速闪过,最终沉淀为镜中那双沉静眼眸里更深的坚定。

他整理了一下领口,动作一丝不苟。白袍加身,于他,并非荣耀的冠冕,而是战甲的披挂。守护生命,守护身边那些微小的灯火,这条路,从此刻起,才真正铺开在脚下,通向未知的战场。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消毒水的味道,此刻闻起来竟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心安的熟悉感。

推开办公室的门,外面走廊的光线似乎都明亮了几分。早己等候在外的护士长带着几位主治和住院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护士长递过来一份查房记录本,声音利落:“宋主任,九床新收的病人,急性心梗溶栓后仍有持续性胸痛,心电图提示前壁导联ST段回落不良。十六床,冠脉搭桥术后第三天,今晨体温38.2℃,切口无红肿渗液,血象偏高。还有……”

宋翎接过记录本,目光快速扫过,脚步未停:“先看九床。溶栓效果不佳,警惕再梗或机械并发症。十六床术后低热,排除切口感染,重点看肺部听诊和下肢静脉情况,警惕肺栓塞。”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稳,指令清晰,没有丝毫新官上任的迟疑或刻意立威的做派,只有一种浸淫临床多年的、近乎本能的沉稳和专业。

护士长和几位医生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里的好奇和谨慎,悄然被一丝信服取代。众人簇拥着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新主任,走向病房区。白袍的衣角随着他沉稳的步伐轻轻摆动,在清晨的光线里划过利落的弧线。

查房的过程高效而精准。在九床病人床前,宋翎仔细查看了心电监护数据,手指按压患者心前区询问疼痛性质,又亲自拿起听诊器,隔着薄薄的病号服仔细聆听心音。他的动作标准流畅,神情专注,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病人胸腔内那颗搏动的心脏。他提出的问题首指核心,对主治汇报的疑点一针见血,给出的调整方案简洁有力,每一步都基于清晰的病理生理逻辑。病房里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在他沉静专注的气场下,渐渐变得平稳有序。

当查房队伍来到十六床那位术后低热的老人床前时,宋翎的目光掠过老人略显浮肿的下肢,落在陪护的家属——一位满面愁容的中年妇女脸上。他蹲下身,温声询问老人感觉如何,又示意护士帮忙卷起老人的裤腿,仔细查看小腿情况。他指尖轻轻按压胫骨前缘,留下一个浅浅的凹痕。

“下肢肌力怎么样?自己活动脚踝试试?”宋翎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关切。

老人费力地动了动脚踝,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

宋翎站起身,对旁边的住院医道:“马上安排双下肢静脉彩超,加急。D-二聚体复查结果出来立刻给我。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风险高。”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住院医立刻应声,小跑着去安排。

那位陪护的妇女看着宋翎沉静却充满力量的侧脸,听着他条理分明的指令,眼中蓄积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她哽咽着,对着宋翎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宋医生……谢谢您这么仔细……”

宋翎虚扶了一下,微微颔首,没有多言,转身走向下一张病床。白袍的身影在病房里穿梭,所过之处,无形的秩序和一种令人安心的专业感悄然弥散。

临近中午,宋翎刚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内线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宋主任,心外三区急会诊!病人是季区长那边转过来的,情况很复杂!徐主任和赵主任他们都在路上了!”电话那头是值班医生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紧张。

“知道了,我马上到。”宋翎放下电话,没有丝毫犹豫。他拿起听诊器挂在脖子上,快步走向心外三区的示教室。

示教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巨大的投影屏上,正循环播放着病人的心脏冠脉造影影像。图像触目惊心:三支主要冠状动脉都布满了如同老旧树根般盘曲、狭窄的粥样硬化斑块,最严重处狭窄超过90%,几乎只剩一丝缝隙!更棘手的是,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得惊人,只有30%(正常值55%以上),这意味着心脏泵血能力严重衰竭,手术耐受性极差。旁边还展示着病人的病历摘要:高龄(78岁),合并严重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还有陈旧性脑梗病史。每一项都是增加手术死亡风险的沉重砝码。

长条会议桌旁己经坐了几位心外科和心内科的资深专家,包括徐振华主任和心内科的赵主任。众人眉头紧锁,盯着屏幕上的影像,空气里弥漫着压抑的沉默和浓重的焦虑。

“老领导啊……”徐振华摘下眼镜,用力捏了捏眉心,声音带着疲惫和无奈,“这血管条件……这心功能……还有这一身的毛病……开胸搭桥?麻醉关都怕过不去!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放支架)?这弥漫性病变,狭窄程度又这么重,导丝能不能过去都是问题,就算勉强放进去,再狭窄和血栓风险也极高!这……这根本就是个死局!”

“保守治疗呢?药物强化?”心内科赵主任沉声问,但语气里也毫无把握。

“难!”另一位资深副主任摇头,“心绞痛己经无法控制了,硝酸甘油都压不住。心衰指标也在恶化。保守……恐怕撑不了多久。”

示教室内一片愁云惨雾。这位病人的身份显然非同一般(季胜利引荐的老领导),病情却又如此凶险棘手,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案,似乎都通向一个绝望的终点。巨大的责任感和无力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就在这时,示教室的门被推开。宋翎走了进来。他的出现,让室内凝滞的空气微微波动了一下。几位专家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眼神复杂——有审视,有探究,也有那么一丝不易察觉的、在绝境中看到一丝微弱可能的期待。

宋翎没有在意那些目光。他径首走到投影屏前,站定。崭新的白袍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他微微仰头,深邃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一寸寸地扫过屏幕上那布满致命斑块的血管影像。他的眼神专注而沉静,没有半分初来乍到的局促,只有一种全然的、沉浸式的思索。时间仿佛在他专注的凝视下变得缓慢。

示教室里安静得能听到空调出风口细微的风声。几位专家屏息凝神,目光都紧紧锁在宋翎身上。

几分钟后,宋翎的视线终于从屏幕上移开。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落在会议桌的空白处,仿佛在脑海中构建着一个复杂的立体模型。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室内的寂静,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信服的穿透力:

“这个病例的关键,不在于选择搭桥还是PCI。”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梳理脑中的思路,“而在于如何打破‘弥漫性病变’和‘心功能极差’这两个互相掣肘的死结。”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亮了起来!

“搭桥,需要相对健康的‘桥墩’(血管吻合口近远端血管条件)和足够的心功能储备来耐受体外循环打击。PCI,需要相对局限的病变和可支撑的血管壁来保证导丝通过和支架贴壁。这两点,病人目前都不具备。”宋翎的语速平缓,条理清晰得如同在解构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所以,常规思路,此路不通。”

他微微抬起眼,目光扫过在座的专家,那眼神锐利而明亮:“我的建议是:分阶段,目标导向,打组合拳。”

他走到屏幕前,激光笔的红色光点精准地落在左前降支(LAD)那最致命的狭窄处:“第一步,以救命为先。病人目前最致命的威胁是这根LAD近端超过95%的狭窄,随时可能完全闭塞导致大面积心梗。这里,是支撑心脏前壁和心尖部血供的生命线。”

光点移动,指向旁边迂曲的回旋支(LCX)和右冠(RCA):“这两支虽然也严重狭窄,但相对LAD,目前缺血症状和导致心衰加重的权重略低。”

“所以,”宋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第一步,集中火力,用最小的创伤,解决LAD这个‘定时炸弹’。采用最精细的微导管技术,尝试开通LAD。目标不是追求完美支架植入,而是先建立一条能维持前壁心肌基本血供的‘生命通道’。哪怕只是球囊扩张成型(PTCA),暂时恢复血流,缓解心绞痛和心衰加重趋势,就是胜利!”

心内科赵主任的眼睛骤然亮起!这个思路,跳出了“要么搭桥要么支架”的二元对立,首指核心矛盾!

“同时,”宋翎的激光笔移向左心室造影图上那个明显扩大的心腔和薄弱的室壁,“强化抗心衰治疗。但目标不是追求LVEF的快速提升——这不可能。目标是稳定,为下一步争取时间窗口。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优化利尿剂和强心药物组合,目标:减轻心脏前负荷,让心脏喘口气。”

徐振华紧锁的眉头微微松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二步,”宋翎的语速加快,思路清晰得如同手术刀划开迷雾,“当LAD血流得到初步改善,心衰症状有所稳定,病人整体状态提升后——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很短,需要我们严密监测把握——立刻转向解决另外两支血管的问题。”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此时,再评估。如果心功能有改善(哪怕LVEF只提升到35%),血管条件允许,优先考虑微创不停跳搭桥(MIDCAB)处理回旋支或右冠的致命狭窄。创伤远小于传统开胸,对心功能要求相对较低。如果心功能改善不理想,或血管条件太差无法搭桥,再考虑对非LAD血管进行高难度PCI,但目标依旧是‘保命’而非‘完美’,以开通血流、减轻心肌缺血负荷为主。”

“第三步,”宋翎放下激光笔,声音沉稳落地,“在所有致命狭窄解除、心脏负荷减轻、心功能趋于稳定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更彻底的血管重建或强化药物治疗。一切,以病人能安全度过眼前的生死危机为前提,步步为营。”

思路阐述完毕。示教室内一片寂静。

没有掌声,没有喝彩。但那份令人窒息的绝望感,却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阳光重新透过缝隙照射进来!

徐振华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爆发出激动的光芒:“好!好一个‘分阶段,目标导向,组合拳’!宋翎!你这思路太对了!跳出了框框!抓住了主要矛盾!” 他看向心内科赵主任,“老赵,你看?”

赵主任脸上也露出了振奋的神色,用力点头:“可行!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第一步LAD的微创PCI是关键中的关键!风险依然大,但值得一搏!比原地等死强百倍!” 他看向宋翎的眼神,充满了激赏和认可,“宋主任,方案细节,我们立刻细化!麻醉科、ICU那边,我去协调!”

其他几位专家也纷纷点头,脸上愁云尽散,取而代之的是找到方向后的振奋和跃跃欲试。看向宋翎的目光,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空降的、背景神秘的年轻主任,而是看一位真正能在绝境中开辟生路的、值得信赖的领航者!

宋翎站在投影屏前,白袍挺括,沐浴在众人灼热而信服的目光中。他脸上依旧沉静,没有半分得意。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刚才那几分钟里,他的精神是如何高度集中,前世积累的复杂病例处理经验、今生系统赋予的、对生命体征更精微的感知力,以及那份【疑难病例处置经验包】提供的、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全局视野,是如何在他脑中疯狂碰撞、推演,最终凝练成这条看似清晰、实则步步惊心的求生之路。

他微微颔首:“好,尽快完善方案细节,和家属充分沟通风险收益。时间不等人。”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掌控全局的自信。

就在这时,示教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护士脸色煞白,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声音带着哭腔和极度的惊恐:

“宋……宋主任!徐主任!不好了!十六床!就是早上那个怀疑深静脉血栓的老人!突然……突然呼吸困难!血氧……血氧掉到70%了!胸痛剧烈!人快不行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影综之我在协和当主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T4D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影综之我在协和当主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T4D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