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林媛点了点头,补充了一句,
“他们说,是全村人凑钱,请最好的绣娘,绣了好几个月。”
苏奇沉默了片刻。
他放下了手里的报告。
“我去看看。”
……
医院住院部大厅里,人越聚越多。
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这群来自深山的村民,和他们怀里那个神秘的红布包裹。
当苏奇出现在大厅时,所有的喧闹,瞬间安静了下来。
“苏医生!”
“是苏神!”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石头村的村长和石兰,看到苏奇,激动得眼眶都红了。
“苏医生!您可来了!”村长拄着拐杖,快步上前,几乎要给苏奇跪下。
苏奇扶住了他。“村长,石老师,这么远跑过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村长连连摆手,
“能再见到您,我们这把老骨头,就是走上十天十夜也值了!”
“苏医生,”石兰也走了上来,她的脸因为激动而泛红,
“我们全村人,都特别感谢您。现在我们村里通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新的粮仓,再也不用吃发霉的玉米了。高老板派来的工程队,正在给我们建新的学校和医院,孩子们都说,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当个好医生!”
她说着,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了一叠信。
“这是孩子们,写给您的信。”
苏奇接了过来。信纸是那种最便宜的作业本纸,字迹歪歪扭扭,但每一笔,都写得很用力。
“苏神仙哥哥,谢谢你……”
“苏医生,我以后也要去江城,找你……”
苏奇一封封地看着,他那张一向平静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罕见的,柔和的表情。
“好了好了,先办正事!”村长打断了这温情的一幕。
他对着身后的几个壮劳力一挥手。
“快!把咱们的‘大宝贝’,给苏医生亮出来!”
那几个村民,立刻合力,将那个巨大的红布包裹,抬到了大厅中央。
周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浩站在苏奇身后,死死地捂住了自己的嘴,他己经做好了再次被“震撼”的准备。
村长和石兰,一人抓住红布的一角。
“苏医生,您看好了!”
两人对视一眼,猛地,将红布扯开!
一瞬间。
整个大厅,再次陷入了凝固。
张国栋刚好路过,他脸上的笑容,再一次,僵住了。
李浩的眼珠子,瞪得比上次还要大。
就连苏奇,在看到锦旗内容的那一刻,也忍不住,将目光移开了一秒。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另一面,同样制作精美,金光闪闪的巨大锦旗。
锦旗的正中央,用最鲜艳的丝线,绣着一幅画。
画上,是几张歪歪扭扭的课桌,拼成了一张“手术台”。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低着头,在一个躺着的老人身上,做着什么。
旁边,还有几个人,打着手电筒照明。
这幅画的绣工,极其写实,甚至有些拙劣。
但所有知道苏奇事迹的人,都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就是苏奇在石头村,为那位“七爷爷”,做食管支架手术的场景。
画的左右两边,是两行同样龙飞凤舞的大字。
“赠:当代华佗在世扁鹊江城中心医院苏奇神医”
“石头村全体村民敬赠”
如果只是这样,这面锦旗,虽然画风清奇,但也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但最致命的,和上次一样,是画的下面,那一行点睛之笔的小字。
“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个,愿意为我们拼命的,好人。”
这行字,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赞美。
只有一句,最朴素,也最滚烫的,来自最底层人民的,最高评价。
“噗……”
张国栋,又一次,没忍住,笑喷了。
但他笑着笑着,眼眶却红了。
他擦了擦眼角的泪花,走过来,重重地拍了拍苏奇的肩膀。
“好小子……你这面锦旗,比上次那个胖迪迦,还他妈的‘重量级’!”
李浩也低着头,肩膀一耸一耸的。
他不是在笑,他是在哭。
他想起了在石头村的那个雨夜,想起了那间简陋的“手术室”,
想起了那个老人喝下第一口水时,整个村子爆发出的欢呼。
他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能跟着这样一个人,做这样一番事业,值了。
“苏医生,怎么样?”村长一脸得意地炫耀着,
“这可是我们村里,手最巧的王大娘,带着十几个妇女,一针一线,绣了三个月才绣好的!独一无二!”
“是啊,苏医生,”石兰也在一旁补充,
“我们知道,您什么都不缺。我们山里人,也没什么好东西能报答您。这点心意,是我们全村人,最珍贵的东西了。您一定要收下。”
苏奇看着那面锦旗,看着上面那幅有些滑稽,却又无比真实的画。
他又看了看村长和石兰,那两双充满了真诚和感激的眼睛。
他沉默了。
这一次,他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对身后的李浩说。
“把锦旗收好。”
“挂到荣誉墙上。”
“就挂在那个胖迪迦的旁边。”
“啊?哦!好!好的主任!”李浩擦干眼泪,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小心翼翼地,和几个保安一起,将那面“重量级”的锦旗,抬走了。
苏奇对着村长和石兰,还有他们身后的所有村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
他开口。
他也曾对送来锦旗的人说过这两个字,但大多只是礼节。
这一次,他看到了锦旗背后,一个村庄新生的希望。
……
苏奇的办公室里。
那面描绘着“课桌手术”的锦旗,被庄重地,挂在了荣誉墙最显眼的位置。
它的旁边,就是那个憨态可掬的,胖迪迦奥特曼。
两面画风截然不同的锦旗,并排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又和谐的景观。
一个代表着,现代流行文化中,对“光”和“英雄”的朴素想象。
另一个,则代表着,在最真实的苦难中,对“仁心”和“希望”的最高礼赞。
它们共同指向了,墙壁前,那个正在安静看报告的年轻人。
苏奇处理完村民们的事情,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对他来说,外界的喧嚣,村民的感激,都只是他漫长征途中的风景。
他的目光,永远在前方。
……
苦逼的豆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T4Q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