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0章 一个都别想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T6GW/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200章 一个都别想跑

基辅-波尔塔瓦铁路沿线的某处无名原野上,g08重机枪的声音,从各个方向传来,交织成松散的火网,把一批批试图突围的露沙步兵扫倒在地。

殷红的鲜血交汇流淌,化作刚刚种下一个多月的冬小麦的肥料。

德玛尼亚机枪手们都快把扳机彻底扣死了,恨不能把扳机扣出指痕来,但敌人还在源源不断试图冲破防线。

这就是12月8日、也即基辅包围圈彻底合拢之后的次日上午,发生在波尔塔瓦以西数十公里外某处无名原野上的一幕。

包围圈已经合拢,可临时防线还非常松散,堑壕也来不及挖完。一些小段、

无法连成一片的简易壕,和一些零散的散兵坑。

德玛尼亚人的总兵力是不少的,可要沿着200多公里长的北侧封锁线布防,哪怕把大半个集团军近二十万人丢进去,每公里阵地也就分到大几百人。

每公里都分不到1门105或是150毫米榴弹炮当然实际作战时,也不可能把火炮一门门单放在防在线,而是会把每5~10公里防区内的炮群集中起来,构成一个8~12门火炮的炮兵营阵地集中使用。

哪儿有敌军突围、守军要调用炮火支持,大炮就利用射程优势集中轰击。

而试图突围的露沙人,却可以把所有兵力都拧成一股绳,尽量集中突破。

故而即便德玛尼亚人占据了绝对的地利,可以用缺省的重机枪阵地疯狂扫射杀伤敌人,还能调用到少量炮火,却仍然架不住露沙兵从防线薄弱的地方冲过来。

就比如此时此刻,防守这段几公里宽防线的德玛尼亚军,只有一个步兵团。而试图突围的露沙人,却集中了一个军,甚至更多。他们在夜间提前集结机动、避过了侦查,即将天亮的前夕发起突围。

德玛尼亚人没来得及针对性集中兵力堵口,饶是在激战中依托绝对地利和火力网打出了超过20倍的伤亡,但还是被一部分露沙人冲了出去。

突围激战持续了足足3个小时,德玛尼亚人伤亡了400多人,而露沙人的伤亡已经过万了,还有好几千人成功突围,更多的人即将冲出去。

就在堵口作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战场的西侧,终于传来了隆隆的声响。

原本已经口干舌燥苦苦死撑的德玛尼亚守军听到这个声音,顿时就士气大振,战意高涨。

“是鲁路修师长的坦克部队来增援了!弟兄们顶住,把露沙人全部杀回去!”负责守卫这段防区的德玛尼亚团长立刻高呼下令,各级军官也都层层加码,让将士们誓死不退。

数十辆坦克终于以每小时15公里以上的速度、赶到了战场,发动机都全力转动得快要过热了。

12月上旬的露沙北方,或许已经降温封冻。但基辅罗斯黑土平原相对偏南,天气还要暖和一点,至少要到中旬过半才可能封冻,运气差的话可能要到12月下旬。

这就意味着,今年初冬的泥泞期,要到那时候才彻底结束。

基辅罗斯黑十大平原的积水是无法彻底排出去的,秋雨造成的泥泞,最终不是排水排于了才结束,而是被冻住了才结束。

在泥泞彻底结束前,坦克在这样低洼平坦的地段赶路多多少少还有点慢,最多开15公里时速。装甲车就更慢了,估计10公里都不到。

随着坦克群赶到,车顶上的密集机枪火力很快把成千上万的露沙兵一片片扫倒。

而且坦克可以不受固定阵地的影响,哪儿危急就往哪儿堵。堵到近乎贴脸的距离上,在200米内对着突围敌群猛攻。

露沙人终于被杀得溃不成军,彻底放弃了逃生的企图,潮水般四散退去。

而诸如此类的场景,在12月8日当天,至少发生了好几次,并不是每一处都能及时得到机动部队快速支持的。

加起来至少也跑掉了上万人,但在突围过程中被打死的更加多得多。

被打得严重伤残的露沙伤兵也有上万人,德玛尼亚人也没那么多医疗资源去救治这些非突围不可的死硬分子,就让他们躺在战场上自生自灭吧。

12月8日一整天的突围战和堵围战,进行得还算顺利。

之前人类战史上也没围堵过那么大的包围圈,总归有很多新问题是第一次遇到。

鲁路修和冯博克、隆美尔以及其他一些机动部队的将领,随机应变各展所长,一边摸索一边进步,很快迭代着战术。

同时,鲁路修还从全局出发,建议集团军司令鲁普雷希特公爵、跟奥国人交涉一下,让协助作战的奥第3集团军该加把劲了,从南线加快进攻。

因为从露沙人的突围力度可以看出来,到了这时候,他们才后知后觉地把主力几乎都拉到北边了,南边肯定很空虚。

所以,原本和露军菜鸡互啄相持的奥军,应该转入全面进攻,以便快速压缩敌人的生存空间,缩小包围圈。

只有包围圈变得更小了,围困用的部队才能减少,人力和装备才能被大量腾出来,防线才会越来越厚实。

鲁普雷希特公爵听了之后,也采纳了这个建议。

原本他不希望奥军损失太大,一直没让奥军打大纵深的进攻战役,最多只是沿着控制线往前打二三十公里就收手了。现在形势有变,奥军当然也要跟着调整。

当天晚上,在南线的克里沃罗格和索菲伊芙卡一线,本次战役前才刚刚就任奥第3集团军司令的赫尔曼库斯马内克冯布格诺伊施塔特中将,在收到友军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命令、以及鲁路修参谋长的私人建议后,很快对部队下达了准备明日全线总攻的命令。

没错,这位赫尔曼库斯马内克中将,就是半年多前曾死守普热梅希尔要塞直至弹尽粮绝才奉命投降、随后又被鲁路修从利沃夫战俘营里救出来的那位将军。

当时和他一起被救出来的,还有4万多德玛尼亚族奥国战俘,和4万多波西米亚战俘。

后来这些被解救的士兵都成了鲁路修和卡尔中将的下属,组建了一个德第6集团军的编外独立军。当时库斯马内克中将还一度担任了那个独立军的军长,后来才换的卡尔柳德波特。

再后来,其中一部分德玛尼亚本族精锐骨干,还被鲁路修拿去组建了“大德玛尼亚”装甲教导师。

不过随着鲁路修掌握那支部队的时间越来越久、鲁路修自己也升到了准将,他也更有底气直接贯彻指挥,不再需要该部队原本的老领导帮衬了。

但鲁路修向来与人为善,他就通过鲁普雷希特元帅,向奥国总参谋部建议,在此次战役前,让库斯马内克回去奥军串行,担任奥第3集团军司令,也算是给库斯马内克升官了。

他当初能死守普热梅希尔要塞半年多,死战不屈,也算是奥军将领里一员坚毅果敢的名将,管一个主力集团军完全管得好。

而由于奥军的军事实力实在不堪大用,战场上几乎完全仰仗德玛尼亚军,鲁普雷希特元帅的威望又越来越高,便是奥皇都不敢否决他的建议,最终奥国总参谋部顺水推舟从了此事。

鲁路修也算是借着这个机会,在奥军当中安插进了一枚更大的钉子,也算是在为将来战后分赃时布局。

chapter_();

他需要将来的奥军中,有更多高层是亲德人土,这样才能在将来的风雨飘摇中齐心协力。

鲁路修是库斯马内克的救命恩人,亲自从战俘营里捞对方出来,要是再送他几场功劳,让他在奥军里做到最高层,将来何愁对方不投桃报李。

为了让库斯马内克尽快熟悉部队,鲁路修还在战役开始前,说服了鲁普雷希特元帅,把原本已经编入第6集团军独立军的那2万多匈牙利族战俘整训而来的士兵,重新划归奥第3集团军,好让库斯马内克上任时有足够的嫡系手下可用。

至于当初救出来的德玛尼亚族和波西米亚族士兵,当然是不能还了,那些已经是鲁路修的内核家底班子了。而匈牙利族士兵之所以能还,都是因为那些匈牙利士兵是在匈牙利战役的最后阶段,在喀尔巴阡地区被救出来的,不是鲁路修本人救的,才方便做顺水人情。

至于库斯马内克本人的立场,他也很急于重新证明自己,所以这次一得到进攻命令,很快就热血沸腾,很想出力。

随着南线的库斯马内克发起进攻,包围圈的面积也在短短两三天内就飞快缩小了一大圈。

进攻之前,奥第3集团军在第聂伯大弯地区的战线,还维持在克里沃罗格、索菲伊芙卡铁路这一线,这条铁路往东可以一直连到第聂伯罗。

12月9日、10日两天,库斯马内克就往前突破了好几十公里。

露沙人在南线的部队已经撤得差不多了,剩下断后的部队也是兵无战心。加之没想到奥军突然就进攻得那么坚决,露沙人猝不及防,足足有2个军的殿后部队在2天内被再次细分包围、随后歼灭投降。

库斯马内克的奥第3集在12月10日这天,推进到了克列门丘克、克洛皮夫尼茨基一线

对这些地名不熟悉的看官,可以大致理解为,库斯马内克把战线推到了后世连接波尔塔瓦到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之间的铁路在线。

也就是说,南线被整个往前推了80多公里,把露军空虚的地带都应占尽占,还把整个包围圈从原本的梯形裁剪成了一个三角形。

把原本梯形四条边里最短的那条顶边直接裁没了,本来梯形顶边的两个点分别是波尔塔瓦和第聂伯罗。被库斯马内克推了两天后,第聂伯罗已经变成了大后方。

露军最终被挤到了以基辅-波尔塔瓦-乌曼为顶点的三角形局域内,包围圈内的面积也从3万多平方公里压缩到2万多平方公里。

库斯马内克在南线快速挤敌占区水分的同时,鲁路修和冯博克在北线也没闲着。

12月9日和10日两天,北线的封堵战也呈现出了不少新的战术创新。

露沙人在8日的突围战效果不理想、拖延得太久,被德玛尼亚人用机动部队随时增援堵漏打回去后,就痛定思痛,琢磨对策。

当天晚上普列韦上将和米索伊洛中将在沙盘推演了一下突围战术后,决定让前线突围部队在夜间提前突前部署重炮,以图在敌军的封锁在线用重炮打开一个缺口一之前8日的突围战,露沙人并没有怎么集中利用火炮,不是他们不想用,而是来不及部署。

这个时代的炮兵阵地,至少要半天功夫的部署才能用,没法随叫随到随展开的。而大规模集结炮兵又容易被敌人提前警觉、预测到突围方向,露沙人怕暴露,才不得不用纯轻步兵突围,导致死伤惨重。

吸取教训后,8日午夜之前,露军炮兵就开始集结,找了波尔塔瓦和基辅铁路沿线的一座小城卢布内的西郊,作为预定突破点。

然后在半夜里疯狂赶路把好几个军的野战炮集中过去,并且趁着黎明前的几个小时紧急部署炮兵阵地,并最终在9日天亮前半小时开始炮火准备。

对面的德玛尼亚军果然来不及针对性地集中兵力,面对敌人占据局部炮火优势,填线部队只好放弃第一线堑壕,退过铁路线,退到后方的第二道临时简易堑壕,还疯狂地临时挖掘额外的散兵坑。

半小时后,露沙人借着第一缕晨曦发起了冲锋。

因为防御纵深被极大压缩了,德玛尼亚人的防线很快被冲得岌岌可危。

前一天露沙人跟他们纠缠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堪堪突破,然后拖到了装甲援兵赶来救场、导致露沙一方功亏一篑。

现在露沙人提前夜里准备炮兵,集中火力追求速战速决。普列韦上将自己估计一个多小时就能撕开口子了,坦克应该来不及赶来。

但是,就在普列韦上将觉得自己即将得逞的时候,新的变故很快又打破了他的幻想。

天空中传来了轻微的嗡嗡声,居然是德玛尼亚人的数十架战斗轰炸机赶来了。

就在过去的两天里,德玛尼亚军队在合拢包围圈后,鲁路修参谋长就让工兵加班加点,在前线建造临时跑道的野战机场,并且从后方转移了一批飞机和弹药过来。

飞机的数量不多,这个时代的各国空军规模都很小,载弹量也很少,难以对大规模步兵集群造成什么伤害。

但是对付仓促集结起来的炮兵群,却可以起到拔群的重点压制效果。

露沙人在天亮前的炮火准备,就已经让德玛尼亚军意识到了他们的突围方向。

虽然这次的攻势会快得多,估计坦克来不及赶来,飞机却来得及。地勤人员在天亮前紧急做好了准备,趁着第一缕晨曦让飞行员们起飞,不过半个小时,就找到了露沙人夜间部署在防线后面的炮群。

然后一堆5公斤的小炸弹和机枪扫射招呼下去,露沙人的炮兵火力一下子就短暂哑火了。

大炮虽然很难直接炸坏,可炮兵的伤亡足够让露沙人个把小时之内恢复不了开炮效率。这个时间差,就足够装甲车赶来战场增援了。

最终,普列韦上将的又一次突围尝试也被扼杀。

而且经过这两战的消耗,露沙人中突围欲望最死硬的骨干也巨量折损,幸存下来的也多半没有这种的心气了。

包围圈的总面积,却在以每天一两成的速度缩小。

每多过一天,德玛尼亚人封锁在线的兵力密度就有可能比前一天再增加一成。越往后露沙人突围的希望就越缈茫。

更要命的是,鲁路修那边吃一堑长一智,在12月9日的战斗结束后,又向鲁普雷希特公爵献策了一条新的建议。

那就是从10号开始,每天要扩大飞机深入露控区侦查的纵深距离,至少深入50公里侦查。

之前侦察机因为数量不够、临时机场也在施工,所以侦查复盖面积太小了,这才没有提前发现敌军炮群集结。

增加侦查纵深后,露沙人的大炮不可能在一夜之内完成超远距离运输转移,所以只要稍稍有集中的趋势,德玛尼亚军队就能立刻做出预警,提前判断敌人可能的大致突围方向。

如此一来,露沙人9号那种局部炮兵集中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果不其然,12月10日当天,普列韦上将还想再换个地方尝试一次,但直接踢在铁板上了,为此又损失了一个炮群。

包围圈里剩下幸存的露沙军队,连大炮都集结不起来了,突围的希望也就此彻底掐死。

部队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想再打、只求投降活命的声音,在露沙军中愈发蔓延,最后都蔓延到普列韦上将这个方面军司令耳朵里了。

连普列韦上将本人都彻底动摇了。

浙东匹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6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T6G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