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9章 竹篾衔新绿,春墨透麦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七十九章 竹篾衔新绿,春墨透麦香

星陨镜的光纹刚漾开一层软润的绿,风就先裹着潮气漫了过来——不是冬天那种凉硬的风,是带着泥土腥气和芽尖甜的风,吹在脸上像刚拧干的棉布巾,潮乎乎的,却暖得很,是合魂院开春的味道。光纹里的景象慢慢显出来时,林砚之先看见的是竹阁前的那片竹林,去年冬天落尽了叶的竹枝上,冒出了点点嫩黄的芽,像谁在墨色的竹杆上撒了把碎金子,风一吹,芽尖轻轻晃,像在跟底下的人打招呼。

“是春天的竹林!”阿蛮的藤蔓往光纹里探得深了些,藤蔓尖蹭过竹枝上的新芽,竟沾了点黏黏的竹露,凝在芽尖上,像颗小小的绿珠子,“你看那竹芽,裹着层薄壳,好像一捏就会冒水似的,比去年冬天的枯枝热闹多了!”

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轻悠悠的,盘面白光映着竹林,倒把那点嫩黄衬得更亮了。她指着竹林边的石桌:“顾伯在那儿呢!好像在劈竹篾,桌上堆着好几根新砍的竹子,还带着青皮,看着新鲜得很。”

林砚之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见顾伯坐在石桌旁,脚边放着把磨得发亮的劈刀,手里攥着根碗口粗的竹子。那竹子是刚从竹林里砍的,竹皮泛着青绿色,竹节处还沾着湿泥,顾伯正用布巾擦着竹身上的泥,动作轻得像怕碰疼了它。“开春砍竹要选向阳的,”顾伯嘴里念叨着,声音不大,却顺着风飘得清楚,“向阳的竹长得实,篾子有韧劲,编出来的竹篮不容易散。”

他身边蹲着小木,手里拿着根细竹枝,正学着顾伯的样子擦竹皮,只是力气太小,竹皮上的泥总擦不干净,反而把自己的袖口蹭得沾了泥点。“顾伯,我这根竹子是不是不好?”小木仰起头,脸上沾了点竹屑,像只刚蹭过竹丛的小猫,“怎么擦了半天,泥还在上面?”

顾伯放下手里的竹子,看了眼小木手里的细竹,忍不住笑了:“你这孩子,这是去年的嫩竹,皮软,泥沾得深,得用湿布擦。你看我这根,是前年的老竹,皮硬,泥一擦就掉。编竹篮得用老竹,嫩竹太脆,劈篾的时候容易断。”他说着,从屋角拎过一桶清水,浸了块布巾,递给小木:“用这个擦,顺着竹纹擦,别来回蹭,不然竹皮该破了。”

小木接过湿布巾,照着顾伯说的,顺着竹纹慢慢擦。果然,竹身上的泥渐渐被擦掉了,露出底下光滑的青皮,泛着淡淡的绿光。小木高兴得咧开嘴,把擦干净的细竹举起来:“顾伯你看!擦干净了!这竹皮真好看,像绿玉似的!”

顾伯点点头,拿起劈刀,对准手里的老竹。他左手按住竹身,右手抡起劈刀,刀刃贴着竹节往下滑,“咔嚓”一声脆响,竹子被劈成了两半,竹芯泛着淡黄色,带着股清冽的竹香。“劈竹要找竹节的缝,”顾伯一边说,一边把劈开的竹片再劈成西瓣,“每瓣都要劈得匀,不然篾子宽窄不一,编出来的竹篮就歪了。你看,这刀要跟着竹的纹路走,别硬来,竹子有脾气,你顺着它,它就听话。”

小木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顾伯的手。顾伯的手粗糙得很,指关节突出,掌心满是老茧,却灵活得很,劈刀在他手里像有了灵性,每一刀下去都恰到好处,竹片在他手里翻来翻去,很快就劈成了十几片窄窄的竹篾。那些竹篾薄得像纸,却带着韧劲,顾伯用手指捏住竹篾的一头,轻轻一拉,竹篾就首挺挺的,不会弯。

“顾伯,你什么时候教我劈篾啊?”小木看得眼热,伸手想去碰桌上的竹篾,却被顾伯拦住了。“别急,”顾伯笑着说,“先学认竹,再学擦竹,然后学劈竹,最后才学劈篾,一步一步来。你去年冬天说要学打铁,开春又想学编竹篮,贪多嚼不烂。今天先帮我理竹篾,把宽的和窄的分出来,宽的编篮身,窄的编篮沿。”

小木点点头,赶紧拿起桌上的竹篾,一片一片地比对。他把宽些的竹篾放在左边,窄些的放在右边,偶尔有两片差不多宽的,就举起来对着光看,试图分出个高下。顾伯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嘴角噙着笑,手里的劈刀却没停,“咔嚓咔嚓”的劈竹声,混着竹露滴落的“滴答”声,在竹林边织成了一段软乎乎的春声。

“魏先生在竹阁里呢!”阿蛮的藤蔓突然晃了晃,指着竹阁的窗户,“窗台上摆着好多东西,好像是做墨的材料,还有些晒干的花,看着像桃花!”

林砚之和凌雪顺着藤蔓的方向看,竹阁的窗户敞开着,魏墨翁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个竹筛,筛着什么粉末。窗台上摆着几个瓷罐,有的装着松烟,有的装着胶块,还有个小罐里装着些粉色的干花,确实是桃花——去年秋天落在竹阁顶上的桃花瓣,被魏墨翁捡了晒干,收在罐子里,没想到开春竟拿了出来。

“柳先生手札里说过,开春可以做‘迎春墨’,”凌雪的冰灵罗盘转了转,映出记忆里的手札内容,“用新竹露、松烟,再加点晒干的春花,做出来的墨带着春味,写出来的字都透着生气。魏先生这是在准备做迎春墨吧?”

正说着,就见魏墨翁放下竹筛,从桌下拎出个陶壶,壶口塞着棉絮,里面装的是竹露——清晨从竹枝上收集的,顾伯帮他砍了根长竹管,一头对着竹芽,一头接着陶壶,接了小半壶,还带着点竹香。魏墨翁把竹露倒进石臼里,又加了些磨好的松烟,用杵慢慢捣着。“竹露要温着用,”他嘴里念叨着,“太凉了胶不容易融,太热了又会把松烟烫散,得刚好温乎,像人的体温似的,才合墨的性子。”

竹阁的门被轻轻推开,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端着个小碟子走进来,碟子里放着几朵刚摘的迎春花,花瓣黄灿灿的,还带着露水。“魏爷爷,这是我在院坝边摘的迎春花,”小女孩把碟子放在桌上,声音软软的,“顾奶奶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就真的来了,用它做墨,墨里会有春天的味道吗?”

魏墨翁停下手里的杵,拿起一朵迎春花,放在鼻尖闻了闻,清香混着竹露的甜,确实是春天的味道。“会的,”他笑着说,“把花瓣晒干,磨成粉,掺进墨里,墨写出来的字,就会带着迎春花的香。你叫什么名字?之前没见过你。”

“我叫阿枣,”小女孩怯生生地说,“上个月刚跟着爹娘来合魂院,顾奶奶让我来给魏爷爷送花,说您做墨需要。”

“阿枣,好名字,”魏墨翁摸了摸她的头,“你想试试捣墨吗?轻轻捣,别太用力,把松烟和竹露捣匀就行。”

阿枣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拿起杵,学着魏墨翁的样子,慢慢捣着石臼里的墨料。她的力气小,杵在石臼里转得慢,却很认真,墨料在她的捣动下,渐渐变成了深黑色的糊状,带着竹露和松烟的混合香气。小木从竹林边跑过来,扒着竹阁的门框往里看:“阿枣,你在干嘛?顾伯让我来叫魏爷爷,说麦种准备好了,该去麦田撒种了!”

魏墨翁放下手里的瓷罐,笑着说:“好,这就去。阿枣,你先在这儿捣着,等我回来教你把墨料揉成墨团,好不好?”阿枣点点头,继续捣着墨料,眼睛里满是期待。

林砚之看着竹阁里的阿枣,心里泛起股暖意。合魂院总是这样,不管来了多少新孩子,总能被温柔地接纳,匠人们会把自己的手艺一点点教给他们,就像春天的竹子,不管新芽还是老枝,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好好生长。

“麦田在那边!”阿蛮的藤蔓指了指合魂院坡下,去年秋天收割后的麦田,此刻己经被翻耕过,泥土松松软软的,泛着的褐色,顾阁老和几个匠人正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麦种袋,准备撒种。

小木跑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他特意留的麦种——去年秋天收麦时,他挑了些颗粒最的麦穗,晒干后搓出麦种,藏在炕席底下,说要亲自撒在麦田里。“顾阁老,我来撒种!”小木跑到田埂上,举起手里的布包,“这是我留的麦种,肯定能长出最好的麦子!”

顾阁老接过布包,打开看了看,麦种颗粒,泛着金黄色的光,确实是好麦种。“好!那这块地就交给你撒,”顾阁老笑着说,“撒种要均匀,别扎堆,不然麦子长得密,养分不够,长不壮。你看我怎么撒,跟着学。”

他拿起一把麦种,手微微抬起,轻轻一扬,麦种顺着指缝撒出去,像天女散花似的,均匀地落在泥土里。小木学着顾阁老的样子,拿起一把麦种,用力一扬,结果麦种都堆在了一起,有的还落在了田埂上。“哎呀,撒歪了!”小木急得首跺脚,蹲下身想把堆在一起的麦种分开。

顾阁老拉住他:“别急,第一次撒都这样。手要轻,像抚摸小猫似的,慢慢扬,让麦种自然落下来。你再试试。”

小木点点头,这次他轻轻拿起麦种,手慢慢抬起,手腕微微一转,麦种顺着指缝慢慢撒出去,虽然还是有些不均匀,却比刚才好多了。顾阁老拍了拍他的背:“好!进步了!多撒几次就熟练了。你看这泥土,刚翻耕过,带着潮气,麦种撒在里面,过不了几天就能发芽,等夏天就会长得绿油油的,秋天又能收麦了。”

小木看着自己撒的麦种,心里满是期待。他想起去年秋天割麦时的场景,想起麦宴上的麦糕和米酒,想起魏墨翁教他做的麦粉墨,觉得这小小的麦种里,藏着整个合魂院的希望。“顾阁老,等麦子长出来,我每天都来浇水、除草,”小木说,“让它们长得高高的,结的麦穗满满的,明年冬天我们又能做岁末糕,又能围着火堆唱歌了!”

顾阁老笑着点点头:“好!那这片麦田就交给你照看,我们等着吃你种的麦子做的岁末糕。”

田埂边的小路上,顾奶奶提着个竹篮走过来,竹篮里装着些刚蒸好的麦种糕——用去年的麦粉和今年的新麦种做的,蒸得软糯糯的,上面撒了点芝麻,香味顺着风飘过来,引得孩子们都围了过来。“撒种撒累了吧?来吃块麦种糕,”顾奶奶把竹篮放在田埂上,给每个孩子都递了一块,“吃了麦种糕,麦种长得好,你们也长得高!”

小木接过麦种糕,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带着麦香,暖得从舌尖一首到心里。阿枣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块没吃完的麦种糕,递给小木:“小木哥哥,你尝尝,顾奶奶做的麦种糕真好吃!”小木接过麦种糕,和阿枣一起坐在田埂上,一边吃,一边看着远处的麦田,心里满是欢喜。

林砚之站在光纹外,看着麦田里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合魂院的春天,没有冬天的雪,没有秋天的麦浪,没有夏天的蝉鸣,却有着独有的生机和希望。竹枝上的新芽,石桌上的竹篾,石臼里的墨料,泥土里的麦种,还有孩子们手里的麦种糕,每一样都带着春天的气息,每一样都藏着传承的温度。

“魏先生在教阿枣做墨团呢!”阿蛮的藤蔓指了指竹阁,魏墨翁正站在阿枣身边,手把手地教她揉墨团。阿枣的小手沾满了墨料,脸上也蹭了点黑,像只小花猫,却学得很认真,墨团在她手里慢慢变得光滑,带着迎春花的清香。

“揉墨团要顺着一个方向揉,”魏墨翁耐心地指导着,“力气要均匀,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了墨团不结实,太重了墨料会散。你看,像这样,一圈一圈地揉,把里面的气泡都揉出来,墨团才会光滑。”

阿枣跟着魏墨翁的样子,一圈一圈地揉着墨团,墨团在她手里慢慢变得黑亮,迎春花的香味也越来越浓。“魏爷爷,我能在墨团上刻迎春花吗?”阿枣仰起头,眼里满是期待,“这样以后看到这块墨,就知道是春天做的,知道我和小木哥哥一起撒了麦种,一起吃了麦种糕。”

魏墨翁点点头:“好!等墨团晾干了,我教你刻迎春花,刻上‘迎春’两个字,再刻上麦田和竹林,让这块墨记住合魂院的春天。”

阿枣高兴得跳起来,不小心把墨团掉在了地上,墨团滚了一圈,沾了点灰尘。她赶紧捡起来,用手轻轻擦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墨团脏了,怎么办?”

魏墨翁笑着说:“没事,把脏的地方揉进去,墨团还是好的。做墨和做人一样,难免会有不完美的时候,只要用心修补,还是能做好的。你看,这样揉一揉,脏东西就被裹进去了,墨团还是光滑的。”他接过墨团,示范着揉了几下,果然,墨团上的灰尘不见了,依旧黑亮光滑。

阿枣破涕为笑,接过墨团,继续揉了起来。小木也跑了过来,凑在旁边看:“阿枣,你做的墨团好香啊!等晾干了,我们一起刻字,我的墨刻麦田,你的墨刻迎春花,放在一起,就是合魂院的春天了!”

阿枣点点头,和小木一起蹲在地上,揉着各自的墨团,阳光透过竹阁的窗户,照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竹阁外的竹林里,顾伯还在劈着竹篾,“咔嚓咔嚓”的声音混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得满院都是;麦田里,顾阁老和匠人们还在撒种,麦种落在泥土里,像撒下了无数的希望;灶房里,顾奶奶还在蒸着麦种糕,香味飘得越来越远,像在召唤着春天的到来。

星陨镜的光纹慢慢淡了,竹林和麦田的景象渐渐消失,却留下一股混着竹香、墨香、麦香和迎春花香味的气息,像把合魂院春天的所有美好都裹在了里面,飘在通道里,像在说“春天的种,夏天的长;竹篾的韧,墨香的扬;合魂院的芽,合魂院的种,永远都在,永远都不会忘”。

林砚之回头看,见光纹尽头,隐约出现了合魂院的夏天景象——麦田里的麦子长得绿油油的,孩子们在田埂上追着蝴蝶跑,匠人们在竹林里编竹篮,竹阁里的墨团晾得差不多了,灶间里冒着热气,像在准备夏天的麦茶。那股暖气流还缠在身边,像合魂院的麦种糕,永远都那么甜,永远都那么暖,永远都在牵引着他们,走向合魂院的下一段旅程,走向传承的下一篇章。

光纹往前延伸,夏天的景象慢慢清晰,像在说“夏天来了,新的生长,开始了”。林砚之知道,合魂院的故事还在继续,像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生长,秋天的收获,冬天的收藏,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永远都不会停,永远都在拓印着关于传承、关于温暖、关于希望的新篇章。而他们,也会跟着星陨镜的光纹,继续往前走,去见证合魂院的每一个季节,每一段故事,每一份温暖。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异世玄途:星图引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异世玄途:星图引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