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梅映竹窗添雅韵,麦秆新艺续传承
星陨镜的光纹刚浸上梅香,风就裹着鹅毛大雪漫了过来——不是初冬那种细碎的雪沫,是能压弯竹枝的厚雪,混着竹阁里飘出的墨香,吸一口都觉得肺里裹着暖,是合魂院深冬的味道。光纹里的景象刚铺展,阿蛮的藤蔓就卷着片红梅花瓣晃悠:“梅花开啦!竹阁后墙的老梅树开得满枝都是,雪压着红瓣,像给树枝系了串红玛瑙!”
凌雪的冰灵罗盘转得慢悠悠的,盘面白光映着雪中红梅,把竹阁窗内的身影照得愈发清晰。她指着靠窗的木桌:“顾奶奶在教小木和阿枣做麦秆梅花!顾奶奶手里捏着染成梅红的麦秆,小木捧着竹篮装剪好的麦秆条,阿枣攥着瓶胶水,三人鼻尖都沾着点墨渍,定是刚帮魏先生裁过春联纸!”
林砚之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见竹阁靠窗的木桌上铺着块蓝布,布上摆着染好的麦秆——梅红的做花瓣,墨黑的做枝干,还有嫩黄的碎麦秆当花蕊,像把春天的颜色都收在了上面。顾奶奶正捏着三根梅红麦秆,指尖灵巧地折出弧度:“做麦秆梅花要先把麦秆泡软,折花瓣时得留着点韧劲,不能太脆,不然一碰就断。你看这三瓣围在一起,像不像刚绽的花苞?”
小木趴在桌边,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麦秆条都忘了放:“像!比去年魏爷爷画的梅花还像!顾奶奶,我也想试试折花瓣,我昨天跟顾伯学编竹枝框了,等会儿把做好的麦秆梅花粘在竹框上,挂在魏先生的书桌前,肯定比贴春联还好看。”阿枣也凑过来,把胶水往顾奶奶手边推了推,鼻尖蹭到桌角的墨砚,沾了点黑墨,像只刚偷舔过墨汁的小猫咪:“顾奶奶,我要做小朵的梅花,粘在我的麦秆小兔子耳朵上,让它变成‘梅花小兔子’,晚上提着麦秆灯的时候,它耳朵上的梅花还能反光呢!”
顾奶奶笑着帮阿枣擦掉鼻尖的墨渍,把折好的花苞递给她:“慢点来,先把花瓣粘在枝干上,胶水别涂太多,不然会溢出来弄脏麦秆。你们魏先生今早写春联的时候还说,等你们做好麦秆梅花,要把它们和春联一起贴在竹阁门上,让合魂院的年味儿比往年更足。”正说着,就听见院门口传来“咯吱咯吱”的踩雪声,魏墨翁挎着个竹篮走进来,竹篮里装着刚写好的春联,红纸映着雪光,艳得像团火。
“哟,这是在做麦秆梅花呢?”魏墨翁把竹篮放在桌上,拿起顾奶奶折的花苞看了看,眼里满是赞叹,“顾嫂子的手艺还是这么巧,这花瓣折得比真梅还灵动。小木,阿枣,你们学得怎么样了?要是学会了,我们再做些麦秆鞭炮,串在春联旁边,过年的时候不用真放炮,看着也热闹。”
小木立刻举起手里歪歪扭扭的花瓣:“魏爷爷,我会折花瓣了!就是折得有点歪,不过多练几次肯定能折好。麦秆鞭炮怎么做呀?是不是用红麦秆编成长长的串,像糖葫芦一样?”魏墨翁点点头,从竹篮里拿出张红纸裁成细条:“差不多,不过要先用麦秆编小圆圈,再把圆圈串起来,外面裹上红纸,看着就像真鞭炮。等会儿顾阁老从镇上回来,肯定会带些红纸和金粉,到时候我们在麦秆鞭炮上撒点金粉,晚上点亮麦秆灯,金粉会反光,像鞭炮在发光一样。”
阿枣听得眼睛都亮了,手里的胶水差点洒在桌上:“太好了!我要做最亮的麦秆鞭炮,挂在我的小床边,这样过年的时候我一睁眼就能看到。顾奶奶,等会儿我做完梅花就跟您学做鞭炮,我还要在鞭炮上粘朵小梅花,让它变成‘梅花鞭炮’!”顾奶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好,都依你。先把手里的梅花做好,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做出来的东西就不精致了。你看这麦秆,虽然普通,但只要用心做,就能变成好看的梅花、兔子、灯笼,做人也一样,要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阿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认真地粘起花瓣来。小木也跟着静下心,手里的麦秆渐渐听话起来,折出的花瓣虽然不如顾奶奶的规整,却也有了几分梅花的灵气。魏墨翁则在旁边裁红纸,时不时指点他们两句:“小木,你这花瓣折得太尖了,稍微圆一点更像真梅;阿枣,胶水别涂在花瓣边缘,不然粘的时候会粘到手上。”
不知不觉,太阳升到了头顶,雪也小了些,竹阁后墙的老梅树在阳光下泛着红,雪落在花瓣上,像撒了层碎钻。顾伯扛着捆粗竹枝从外面进来,竹枝上还沾着雪,他把竹枝靠在墙角,拍了拍身上的雪:“顾嫂子,魏先生,镇上的红纸和金粉买回来了,还顺带买了些糖糕,孩子们肯定爱吃。晒谷场那边的雪扫得差不多了,等会儿我们可以在那里搭个竹架,把做好的麦秆梅花、鞭炮和春联都挂上去,搞个‘麦秆年货架’。”
“麦秆年货架?”小木立刻抬起头,手里的麦秆都掉在了桌上,“顾伯,是不是像镇上的年货摊子一样?我们可以把做好的麦秆手艺都摆上去,等邻村的人来拜年,就能看到我们的手艺了!”顾伯笑着点点头,从布包里掏出包糖糕递给小木:“就是这个意思。等过几天,邻村的李教书先生会带孩子们来合魂院玩,到时候让他们看看我们的麦秆手艺,说不定还能教他们做几个简单的麦秆小玩意儿,让他们也把这份手艺带回去。”
阿枣接过顾伯递来的糖糕,剥了纸就往嘴里塞,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含糊不清地说:“我要教他们做麦秆小兔子,还要教他们折梅花,让他们知道合魂院的麦秆能做这么多好看的东西。顾伯,等会儿搭竹架的时候我也要帮忙,我可以递竹篾,我递得可稳了!”顾伯揉了揉她的头:“好,等会儿搭竹架的时候叫你。先把手里的梅花做好,不然等会儿李教书先生来了,你拿什么给人家看呀?”
大家又忙活起来,顾奶奶继续教小木和阿枣做麦秆梅花,魏墨翁开始裁红纸做麦秆鞭炮的外皮,顾伯则在院子里清理积雪,准备搭竹架。竹阁里的墨香、梅香和糖糕香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冬日歌谣,雪落在竹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这首歌谣伴奏。
中午的时候,顾奶奶做了香喷喷的萝卜炖排骨,还有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麦秆年货架”的布置。小木啃着馒头,含糊不清地说:“我要把我的麦秆小兔子挂在最上面,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还要把编的竹篮放在下面,里面装满麦秆梅花,像个梅花篮。”阿枣也说:“我要把我的‘梅花小兔子’和‘梅花鞭炮’放在一起,再撒点金粉,肯定是年货架上最漂亮的!”
魏墨翁喝了口排骨汤,笑着说:“等会儿吃完饭,我们就开始搭竹架。顾伯负责搭架子,我和顾嫂子负责把麦秆手艺挂上去,小木和阿枣负责撒金粉和整理春联。等布置好了,我们再做些麦秆灯笼,晚上点亮了挂在竹架周围,像个小灯会一样,肯定热闹。”顾阁老也点点头:“是啊,往年过年都是贴贴春联、放放鞭炮,今年有了这些麦秆手艺,年味肯定更足。等明年春天,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们做麦秆风筝,春天放风筝的时候,让麦秆风筝飞满天空,也是一道风景。”
饭后,雪彻底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顾伯带着小木和阿枣去晒谷场搭竹架,魏墨翁和顾奶奶则留在竹阁里整理麦秆手艺。顾伯先用粗竹枝搭好架子的框架,再用细竹篾把框架固定住,小木和阿枣在旁边递竹篾、拿绳子,忙得不亦乐乎。阿枣递竹篾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破了,顾伯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布巾帮她包扎好:“慢点递,别着急,手破了就不能做麦秆梅花了。”阿枣点点头,眼里含着泪,却还是坚持帮忙:“我没事,顾伯,我还能递竹篾,我要把竹架搭得漂漂亮亮的。”
竹架很快就搭好了,像个大大的长方形架子,立在晒谷场中间。魏墨翁和顾奶奶把做好的麦秆梅花、鞭炮、小兔子和灯笼都搬了过来,开始往竹架上挂。顾奶奶把麦秆梅花粘在竹架的横杆上,一朵朵红梅在雪地里格外显眼;魏墨翁把麦秆鞭炮串在竖杆上,红彤彤的像一串小灯笼;小木把自己编的竹篮挂在竹架的角落,里面装满了麦秆梅花;阿枣则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梅花小兔子”放在竹架的最上层,还在周围撒了些金粉。
路过的邻村村民看到晒谷场的竹架,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上面的麦秆手艺。一个抱着孩子的大婶指着麦秆梅花说:“这梅花做得真像啊,比真梅还好看,是用麦秆做的?麦秆还能做这么精致的东西?”顾奶奶笑着点点头:“是啊,都是用晒干的麦秆做的,染上色,折一折、粘一粘,就能变成各种好看的玩意儿。等过几天,我们还会教孩子们做,你们要是感兴趣,也可以来学。”
大婶一听,高兴地说:“真的吗?那我肯定来学,做几个给孩子当玩具,比买的还好看。你们合魂院的手艺就是巧,往年的麦秆画就好看,今年的这些更精致。”周围的村民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学做麦秆小兔子,有的说要学做麦秆灯笼,晒谷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小木和阿枣看到大家喜欢他们的麦秆手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小木拉着阿枣的手:“你看,大家都喜欢我们做的东西!等李教书先生带孩子们来,我们一定要好好教他们,让他们也喜欢上麦秆手艺。”阿枣点点头,眼睛里闪着光:“嗯!我们还要做更多的麦秆手艺,挂在竹架上,让合魂院的麦秆手艺传遍所有村子!”
傍晚的时候,“麦秆年货架”终于布置好了。夕阳照在竹架上,麦秆手艺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金粉反射着光,像撒了一层星星。魏墨翁点亮了挂在竹架周围的麦秆灯,温暖的光芒透过麦秆的缝隙洒出来,照在雪地上,映出一片片金色的影子。顾奶奶端来刚温好的麦仁汤,分给大家:“快喝碗汤暖暖身子,今天忙活了一天,都累坏了。等会儿我们再去竹阁写些福字,贴在麦秆年货架上,就更有年味儿了。”
大家喝着麦仁汤,看着眼前的“麦秆年货架”,心里满是欣慰。顾阁老感慨道:“这些麦秆手艺不仅好看,还能让大家感受到合魂院的温暖和传承。我们的手艺不能只留在合魂院,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学会,这样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魏墨翁也点点头:“是啊,等明年春天,我们可以在合魂院办个‘麦秆手艺学堂’,专门教孩子们做麦秆手艺,让他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传统手艺,把它们传承下去。”
小木喝了口麦仁汤,突然说:“魏爷爷,我以后要当麦秆手艺老师,教更多的孩子做麦秆梅花、小兔子和灯笼!还要编竹篮装这些手艺,让它们走遍天下!”阿枣也举起手里的汤碗:“我也要当老师,和小木哥哥一起教!我们还要做麦秆做的书,把做麦秆手艺的方法都写在上面,让所有人都能学会!”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顾奶奶摸了摸小木和阿枣的头:“好啊,奶奶等着你们当老师,等着看你们教出更多的徒弟,等着看合魂院的麦秆手艺传遍天下。”
夜幕降临,麦秆灯的光芒在雪地里愈发温暖。大家提着麦秆灯,在“麦秆年货架”周围走动着,福字贴在竹架上,映着温暖的灯光,像一个个跳动的祝福。竹阁后墙的老梅树在灯光下泛着红,雪落在花瓣上,像撒了层碎钻,梅香混着麦香飘过来,像把合魂院的温暖都裹在了里面。
星陨镜的光纹慢慢淡了,“麦秆年货架”和竹阁的景象渐渐消失,却留下一股混着梅香、麦香和墨香的气息,像把合魂院深冬的所有热闹和温暖都裹在了里面,飘在通道里,像在说“梅开的艳,灯暖的绵;麦秆的巧,传承的远;合魂院的年,合魂院的愿,永远都在,永远都香甜”。
林砚之回头看,见光纹尽头,隐约出现了合魂院春节的景象——天上飘着零星的雪花,地上的“麦秆年货架”前围满了人,小木和阿枣正在教孩子们做麦秆小兔子;竹阁里,顾奶奶和魏墨翁在写春联,顾伯在编竹篮;晒谷场上,大家围着麦秆灯跳舞,笑声和歌声飘得老远;灶房里,麦仁汤的香味和饺子的香味混在一起,像把所有的温暖都煮在了里面。
那股暖气流还缠在身边,像合魂院的麦秆梅花,永远都那么艳,永远都那么香,永远都在牵引着他们,走向合魂院的下一段旅程,走向传承的下一篇章。光纹往前延伸,春节的景象慢慢清晰,像在说“春节来了,新的传承,开始了”。
林砚之知道,合魂院的故事还在继续,像深冬的梅,春节的灯,麦秆的巧,传承的暖,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永远都不会停,永远都在拓印着关于传承、关于温暖、关于希望的新篇章。而他们,也会跟着星陨镜的光纹,继续往前走,去见证合魂院的每一个节日,每一段故事,每一份温暖,去感受那些藏在麦秆间、梅花旁、春联里的传承力量,去把这些美好和温暖,永远记在心里,永远传递下去。
风从光纹里吹出来,带着合魂院春节的甜香,像在邀请他们,去赴一场关于传承和温暖的新春之约。林砚之拉着凌雪的手,阿蛮的藤蔓缠在他们的手腕上,三人一起朝着光纹尽头的春节走去,走向合魂院新的故事,走向那些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温暖时光。
竹阁的麦秆灯还亮着,像一颗颗温暖的星星,照亮了传承的路;老梅树的花瓣还飘着,像一片片红色的信笺,写满了合魂院的祝福。在这个深冬的夜晚,合魂院的故事,正朝着更温暖、更热闹的方向,慢慢展开新的篇章,而那些关于麦秆、关于手艺、关于传承的温暖,也会像麦秆灯的光一样,永远照亮每一个走过的角落,永远温暖每一个人的心房。
(http://www.220book.com/book/T7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