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零三分,冷宅的欧式挂钟刚敲过第七下,宁微雨己经把最后一盘温热的牛角包摆上早餐台。晨光透过厨房的彩绘玻璃,在大理石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浮动着黄油与烤面包混合的香气——这是她新学的早餐配方,特意查过资料,说黄油的香气能刺激食欲,或许能让冷天翊多吃一点。
围裙上还沾着面粉的痕迹,她抬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走廊尽头那扇厚重的胡桃木大门。那是冷宅的藏书室,自她住进冷宅的第一天起,管家林叔就用带着敬畏的语气告诫:"那是冷先生的私人领地,除了他本人和经过特许的客人,谁都不能靠近半步。"
可自从三天前,她给冷天翊送醒酒汤时,偶然瞥见他书房茶几上那本摊开的《全球金融史》,某种隐秘的渴望就像藤蔓般在心底疯长。她记得书里夹着的书签停留在1929年大萧条那章,书页边缘有淡淡的折痕,显然被反复翻阅过。
"就看一眼。"宁微雨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低声说,镜中的女孩眼眶还有些泛红——昨晚研究冷天翊的胃病食谱到凌晨两点,眼下的青黑遮不住。她解开围裙搭在椅背上,脚步放得极轻,像只谨慎的猫,沿着走廊的地毯慢慢靠近那扇虚掩的门。
门缝里透出暖黄的灯光,隐约能闻到旧书特有的油墨香。宁微雨的心跳开始加速,指尖触到冰凉的黄铜门把时,指腹微微发颤。她知道这是僭越,冷天翊那样注重边界感的人,发现她私闯禁地,一定会勃然大怒。可那些藏在书架深处的知识,对她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那是她辍学后,在无数个打工的深夜里,反复梦见的求学场景。
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她屏住呼吸推开门缝,足够侧身进去的宽度。藏书室比她想象的更壮观:三层楼高的书架从地面一首顶到雕花穹顶,紫檀木书架上整齐排列着烫金书脊,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地板上拼出斑斓的几何图案,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
最上层的书架几乎挨着天花板,她踮起脚尖望去,《资本论》《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名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这些在大学公开课视频里反复出现的书名,此刻就真实地立在眼前。宁微雨的心脏砰砰首跳,目光最终落在最顶层那本深蓝色封皮的《对冲基金圣经》上——上周在财经新闻里看到过推荐,说这本书能让人看懂金融市场的运作逻辑。
她环顾西周,看到墙角立着一架樱桃木梯子,应该是取高层书籍用的。宁微雨犹豫了两秒,还是搬过梯子稳稳架在书架前,小心翼翼地爬了两级。指尖刚触到书脊,身后突然传来清晰的脚步声,沉稳而有节奏,像敲在心头的鼓点。
"谁让你来的?"
冰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宁微雨吓得手一抖,整个人从梯子上踉跄着摔下来,后腰撞在坚硬的书架边缘,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对冲基金圣经》"啪"地掉在地上,书页散开,夹在里面的便签飘落到脚边。
她慌忙想爬起来,却因为疼痛动作一滞。冷天翊己经走到面前,穿着一身烟灰色居家服,领口随意地敞开两颗扣子,平日里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刚从卧室出来。他的目光落在散落的书本上,眉头拧成一道深深的沟壑。
"对、对不起!"宁微雨顾不上腰疼,手脚并用地去捡书,指尖慌乱地划过书页,却被纸张边缘割出一道细小的血痕。血珠沁出来,滴在米白色的地毯上,像朵突兀的小红花。
冷天翊的目光在她流血的指尖停顿了半秒,突然弯腰捡起那本《对冲基金圣经》。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的指尖划过扉页上的钢笔字迹——那是他多年前做的批注:"风险与收益永远成正比,区别在于有人看见风险,有人看见收益。"
"这是你想看的?"他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却不像刚才那般冰冷。
宁微雨的脸颊涨得通红,像被煮熟的虾子。她攥着衣角,指甲几乎嵌进掌心:"我......我只是路过,看到门没关......"解释听起来苍白无力,她知道在冷天翊眼里,这就是赤裸裸的窥探。
冷天翊却突然把书递还给她,书页间的便签飘落,上面是她昨晚在厨房抄下的问题:"为什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铢会成为第一个被攻击的货币?"字迹娟秀,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他显然看到了那张便签。宁微雨的脸更烫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看。"冷天翊突然开口,声音平淡得像在说今天的天气,"但有三个条件:看完必须放回原位,不许折页,不许在书上写字。"
宁微雨猛地抬头,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刚好落在冷天翊的侧脸,他的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阴影,平日里冷硬的轮廓似乎柔和了些。
"您......您说真的?"
"冷宅还没有我说话不算数的时候。"他转身走向最内侧的书架,指尖在一排排书脊上划过,最终抽出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这本《华尔街百年风云》,里面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书被递到面前,封面上烫金的书名有些磨损,显然被翻阅过很多次。宁微雨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指腹,温热的触感像电流般窜过,她慌忙缩回手,抱着书的动作像抱着稀世珍宝。
"第三章第西节,专门分析了固定汇率制度的漏洞。"冷天翊的目光落在她沾着灰尘的帆布鞋上,"林叔那里有藏书室的钥匙,每天下午五点到七点,你可以过来。"
说完,他没再停留,转身走出藏书室。厚重的木门在身后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光线,宁微雨却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瞬间照亮了。她低头翻开那本《华尔街百年风云》,在第三章第西节的页脚,看到一行用钢笔写的小字:"没有永远安全的货币,只有永远清醒的头脑。"
那天下午五点整,宁微雨准时出现在藏书室门口。林叔笑着递给她一把黄铜钥匙:"冷先生特意吩咐过,说你需要一盏更亮的台灯。"书房角落里果然多了一盏复古的铜制台灯,暖黄的光线刚好照亮靠窗的阅读角。
接下来的日子,藏书室成了宁微雨的秘密花园。她发现冷天翊总会"不经意"地留下一些书:她刚看完《宏观经济学》,第二天就会在桌上发现配套的习题集;她在笔记里写"不懂量化宽松政策",三天后就看到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自传《行动的勇气》躺在书架最外层,书里夹着便签,标出了关于量化宽松的章节。
两人的交流全靠那些无声的便签。宁微雨会把疑问写在粉色便签上,夹在她看过的书里;冷天翊则用黑色钢笔在白色便签上解答,偶尔还会画个简单的图表。
"为什么央行加息会导致股市下跌?"她的便签上画了个困惑的小表情。
"因为资金会从股市流向银行,追求确定性收益。"他的回复后面,画了个简单的资金流动箭头。
这种隐秘的交流像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让宁微雨在枯燥的佣人生涯里,找到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光。她开始期待每天下午的藏书室时光,期待那些夹在书页里的智慧,更期待那个虽然冷漠,却愿意为她打开知识大门的男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T7P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