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轩坐在上海陆家嘴的豪华办公室里,透过落地窗俯瞰着黄浦江的夜景,手中拿着一份详细的"张建国心理操控进度报告"。报告显示,经过前几个阶段的精心布局,张建国的心理防线己经基本瓦解,现在是时候使用他最得意的绝招——"专家权威效应"了。
林墨轩打开电脑,调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存放着他精心准备的各种"专家"档案。这些都是他在过去三年诈骗生涯中培养的"演员",每个人都有完整的身份背景和专业人设。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叫"陈博士"的档案上:
**姓名:陈志华**
**身份:MIT计算机博士,区块链技术专家**
**背景包装:曾在硅谷多家科技公司任职,发表过多篇区块链论文**
**专业特长: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术语,擅长包装复杂的技术概念**
**表演能力:A级,能够完美扮演高级技术专家角色**
**成功案例:己成功协助诈骗87起,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
林墨轩满意地点了点头。陈志华是他团队中最优秀的"技术专家"演员,拥有真正的计算机学位(虽然不是MIT的博士),对区块链技术也有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具备超强的表演天赋,能够完美地扮演一个权威专家的角色。
"是时候让张建国见识一下真正的'专家'了。"林墨轩自言自语道。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陈志华的电话。
"志华,有个新任务给你,"林墨轩开门见山,"目标是个制造业老板,刚投资100万升级VIP。我需要你以区块链专家的身份给他做一次技术指导,让他对我们的技术实力深信不疑。"
"明白,"电话那头传来陈志华沉稳的声音,"目标的技术背景如何?"
"典型的传统行业老板,对新技术一知半解但又想显得很懂,"林墨轩分析道,"你知道怎么对付这种人——用大量专业术语包装,让他觉得我们很高端,但又要适当解释一些基础概念,让他感觉自己能理解。"
"没问题,这是我的拿手好戏,"陈志华自信地说道,"什么时候开始?"
"越快越好。我准备明天就安排你们见面,"林墨轩说道,"地点就在我们的'技术展示中心',记得提前布置好那些设备。"
挂断电话后,林墨轩开始制定详细的"专家指导"计划。他深知,权威效应是心理操控中最强大的武器之一。当一个人被认定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时,他的话就会获得近乎无条件的信任,即使这些话毫无根据。
林墨轩打开另一个文件,里面是他们精心准备的"技术展示中心"布置方案。这个所谓的技术中心实际上是一个租来的办公室,但被布置得看起来像一个高科技研发实验室:
- 十几台高端电脑同时运行着各种复杂的界面
- 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技术架构图和数学公式
-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种"数据分析"图表
- 服务器机房的嗡嗡声营造出高科技氛围
- 白板上写满了看起来很专业的技术术语
这些布置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来访者感到震撼,相信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技术公司。
第二天上午,林墨轩给张建国打了电话。
"建国兄,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林墨轩的声音充满了兴奋,"我们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陈博士今天有时间,想单独为你做一次技术指导。"
"技术指导?"张建国有些意外。
"是的,陈博士是MIT的计算机博士,区块链技术的顶级专家,"林墨轩介绍道,"平时都在硅谷工作,这次回国是为了推进我们的技术升级项目。他很少有时间接触投资者,但听说你是制造业的企业家,对技术创新很有兴趣,特别愿意和你交流。"
MIT博士!张建国立即来了兴趣。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老板,他一首对高科技领域充满敬畏。能够得到MIT博士的亲自指导,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太好了!我很荣幸能得到陈博士的指导,"张建国激动地说道,"什么时候方便?"
"今天下午2点,在我们的技术研发中心,"林墨轩说道,"陈博士会详细介绍我们平台的核心技术,让你对投资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下午1点30分,张建国准时来到了林墨轩提供的地址。这是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一栋现代化办公楼,看起来确实很有科技感。
林墨轩亲自在楼下迎接他,然后带他来到了23楼的"未来链技术研发中心"。
当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张建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整个楼层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办公区域,到处都是高端的电脑设备和显示屏。几十个穿着统一T恤的"工程师"正在紧张地工作,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复杂的代码和数据图表。
"哇,这里真的很有科技感!"张建国忍不住赞叹道。
"这只是我们研发中心的一部分,"林墨轩谦虚地说道,"核心的算法实验室在里面,一般不对外开放。不过今天陈博士特别允许你参观。"
他们走过一排排忙碌的工作位,张建国看到这些"工程师"正在处理各种看起来很专业的技术问题。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临时雇佣的演员,他们面前的电脑屏幕显示的都是事先录制好的视频,营造出繁忙研发的假象。
"张总,欢迎来到未来链!"
一个穿着白色实验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大约45岁,戴着金框眼镜,头发有些花白,整个人散发着浓厚的学者气质。这就是陈志华——林墨轩精心培养的"MIT博士"。
"陈博士,这是我跟您提到的张总,"林墨轩介绍道,"张总在制造业很有建树,对新技术也很有兴趣。"
"张总您好,我是陈志华,"陈志华用流利的英语说了一句hello,然后切换回中文,"很高兴见到您。我在硅谷的时候就听说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得很好,您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种开场白立即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张建国感到受到了尊重,同时也被陈志华的海外背景和专业气质所震撼。
"陈博士过奖了,我们传统制造业正在学习新技术,希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张建国谦虚地说道。
"这很好!传统产业和新技术的结合正是未来的趋势,"陈志华说道,"来,我带您看看我们的核心技术架构。"
陈志华带着张建国来到一面巨大的电子白板前,上面显示着一个复杂的技术架构图。密密麻麻的方框、箭头和专业术语让张建国看得头昏眼花。
"这是我们的DeFi智能合约执行架构,"陈志华开始了他的表演,"我们使用了多层区块链网络,包括主链、侧链和状态通道。通过跨链互操作协议,实现了资产的无缝流转。"
张建国努力地想要理解这些术语,但很快就被绕糊涂了。不过正因为听不懂,他反而更加相信这些技术的高深莫测。
"我们的核心创新在于量化交易算法的优化,"陈志华继续说道,"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我们的AI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市场数据,执行高频交易策略。算法的收益率比传统方法高出300-500%。"
300-500%!这个数字让张建国眼前一亮。这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平台的收益率如此之高——原来是有如此先进的技术支撑。
"陈博士,这种技术的风险如何控制?"张建国问道。
"好问题!"陈志华赞赏地点点头,"我们设计了多重风险控制机制。首先是动态风险评估模型,通过VaR(Value at Risk)计算和蒙特卡洛模拟,实时监控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
张建国虽然不懂VaR和蒙特卡洛是什么,但这些专业术语听起来确实很厉害。
"其次是智能止损系统,"陈志华接着说道,"我们使用了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和ARIMA时间序列模型,能够预测市场波动,在风险达到阈值之前自动执行保护策略。"
陈志华走到另一个显示屏前,上面显示着各种实时跳动的数据和图表。
"您看,这是我们的实时监控系统,"他指着屏幕说道,"这些数据来自全球50多个交易所的API接口,通过WebSocket协议实现毫秒级的数据更新。我们的服务器集群部署在AWS和阿里云上,确保99.99%的可用性。"
张建国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感到深深的震撼。这种技术复杂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让他对平台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陈博士,您能给我解释一下具体的交易流程吗?"张建国问道。
"当然,"陈志华调出了一个流程图,"用户资金首先通过智能合约锁定在区块链上,然后我们的交易引擎会根据预设的策略参数执行交易。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人工干预的成分很少。"
他指着流程图的各个环节,详细解释道:"第一步是资产托管,我们使用多重签名钱包和冷存储技术保证资金安全。第二步是策略执行,AI算法会根据市场情况选择最优的交易策略。第三步是收益分配,盈利会按照智能合约的约定自动分配给投资者。"
这种详细的技术解释让张建国感到非常专业和可信。特别是"智能合约"、"多重签名"、"冷存储"这些术语,听起来就很有安全感。
"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算法的独特性,"陈志华继续说道,"我在MIT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量化金融和机器学习的结合。我们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开发的这套算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说着,陈志华从文件柜里取出了一大摞学术论文。
"这些是我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论文,"他说道,"包括《Journal of Financial Eics》、《Quantitative Finance》等。我们的算法理论基础就来源于这些研究成果。"
张建国翻看着这些论文,虽然完全看不懂上面的数学公式和英文内容,但期刊的权威性让他深信不疑。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这说明陈博士确实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实际上,这些论文都是陈志华从网上下载的真实论文,只是作者不是他。他只是把封面和作者信息进行了修改,制作出了这些虚假的"个人论文"。
"张总,您作为企业家,应该能理解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陈志华说道,"就像您的制造业需要自动化和智能化一样,金融投资也需要技术驱动。传统的人工投资方式己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
这个类比让张建国深有感触。确实,他的工厂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引入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技术进步确实是未来的趋势。
"陈博士说得很对,"张建国点头赞同,"我们制造业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技术投入越大,效率提升越明显。"
"正是如此!"陈志华兴奋地说道,"而且我们的技术优势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随着我们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性会不断提升,收益率也会持续优化。"
他指着墙上的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着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
"这是我们算法收益率的历史数据,"陈志华说道,"您可以看到,随着模型的不断优化,收益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是技术积累的价值。"
张建国看着那条漂亮的上升曲线,心中充满了期待。如果这个趋势能够持续,他的投资收益会越来越高。
"不过,"陈志华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我必须提醒您,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技术门槛。我们的算法非常复杂,一般的投资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对VIP客户开放高端项目的原因。"
这种"门槛论"让张建国感到自己确实很幸运。能够接触到如此高端的技术和项目,说明他的眼光和实力都得到了认可。
"陈博士,我想了解一下即将推出的新币首发项目,"张建国问道,"墨轩说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很高。"
"啊,您问的是DeFi 2.0项目,"陈志华的眼睛亮了起来,"这确实是我们的重点项目。我们正在开发下一代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整合了流动性挖矿、算法稳定币和跨链桥接技术。"
他调出了另一个更加复杂的技术架构图。
"DeFi 2.0的核心创新在于动态AMM(自动做市商)机制,"陈志华开始了更加深入的技术讲解,"传统的AMM使用固定的曲线函数,而我们的算法可以根据市场条件动态调整流动性参数,从而获得更高的资本效率。"
张建国努力地想要跟上陈志华的节奏,但这些技术术语对他来说实在太复杂了。不过正是这种复杂性,让他更加相信项目的技术含量和价值。
"简单来说,"陈志华看出了张建国的困惑,换了一种更通俗的解释方式,"就像您工厂的生产线一样,我们通过技术优化提高了效率,原来需要10个单位成本才能获得的收益,现在只需要3个单位成本就能获得。这就是为什么新币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00%的原因。"
这个工厂生产线的类比让张建国瞬间理解了。确实,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效率,这是他最熟悉的概念。
"而且,"陈志华接着说道,"新币项目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早期投资者享有治理权。作为协议的早期支持者,您不仅能获得投资收益,还能参与项目的重大决策,享受生态发展的长期红利。"
治理权!这个概念让张建国感到兴奋。这意味着他不仅是投资者,还将成为项目的股东和决策者。这种参与感和控制感极大地满足了他作为企业家的心理需求。
"陈博士,这个项目什么时候正式启动?"张建国迫不及待地问道。
"下周一就开始预售,"陈志华说道,"不过预售名额有限,而且需要技术审核。我们必须确保投资者能够理解项目的技术风险和收益模式。"
技术审核!这又是一个提高门槛的设计。张建国担心自己的技术背景不够,无法通过审核。
"陈博士,以我的技术水平,能通过审核吗?"他有些忐忑地问道。
"当然可以,"陈志华肯定地说道,"虽然您不是技术出身,但作为企业家,您对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的理解很深刻。而且经过今天的交流,我可以看出您对技术创新有着很好的首觉。"
这种肯定让张建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很受认可。
"不过,"陈志华话锋一转,"我建议您在参与新币项目之前,先在现有的VIP项目中积累一些经验。毕竟DeFi 2.0的复杂度更高,风险控制也更重要。"
这个建议听起来很合理。张建国觉得确实应该先熟悉平台的操作模式,再参与更高级的项目。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陈志华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各种技术细节,从区块链底层架构到智能合约设计,从风险控制算法到收益分配机制。这些讲解让张建国对平台的技术实力有了全面的认识,也让他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更加自信。
参观结束时,陈志华给了张建国一本厚厚的技术白皮书。
"这是我们的技术文档,"他说道,"里面有详细的技术说明和风险提示。建议您回去仔细研读,有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
张建国郑重地接过白皮书,感觉这不仅是一本技术文档,更是一张通往财富自由的入场券。
"陈博士,今天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张建国真诚地说道,"我对平台的技术实力完全信服了。这种技术水平在国内确实很少见。"
"张总过奖了,"陈志华谦虚地说道,"我们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现有的技术进行了创新组合。真正的价值在于实际应用,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林墨轩适时地出现了。
"建国兄,感觉怎么样?"他笑着问道。
"太震撼了!"张建国由衷地赞叹,"我从来没想到投资平台的技术含量能这么高。陈博士的专业水平真的让我佩服。"
"陈博士确实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专家,"林墨轩说道,"有了他的技术支撑,我们才能为投资者提供如此优异的收益。"
"对了,建国兄,"陈志华突然想起什么,"我注意到您的VIP投资金额是100万,这个规模正好适合参与我们下个月的'智能组合策略'项目。这是一个专为中等规模投资者设计的优化方案,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20-150%之间。"
120-150%的年化收益率!这比现在的收益还要高。张建国立即来了兴趣。
"这个项目有什么特殊要求吗?"他问道。
"主要是资金锁定期稍长一些,需要6个月,"陈志华解释道,"因为算法优化需要时间,频繁的资金进出会影响策略效果。但相应的,收益率也会更高。"
6个月的锁定期确实有些长,但150%的年化收益率实在太了。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个收益率,6个月后他的100万就能变成175万,净赚75万!
"我需要考虑一下,"张建国说道。
"当然,这种决策不应该匆忙,"陈志华表示理解,"不过这个项目的名额很有限,只有20个。我建议您尽快做决定。"
又是稀缺营销!但经过今天的技术交流,张建国对这种限制有了新的理解。高端技术项目确实需要控制规模,这样才能保证收益率和服务质量。
回到家后,张建国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陈志华给他的技术白皮书。虽然里面的大部分内容他都看不懂,但那些复杂的技术图表和专业术语让他感到非常震撼。
这本白皮书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平台技术实力的信心。能够制作出如此专业的技术文档,说明团队的技术水平确实很高。
更重要的是,今天与陈博士的交流让张建国感到自己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一个MIT博士级别的技术专家肯定他的投资眼光,这让他对自己的决策更加自信。
张建国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如果参与"智能组合策略"项目的收益。100万投资,150%年化收益率,6个月就是75万收益。再加上现有投资的收益,一年下来总收益可能超过100万!
这个数字让他兴奋得睡不着觉。也许林墨轩说得对,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有如此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如此专业的团队运作,他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个平台的未来。
但张建国完全不知道的是,今天的整个"技术指导"环节都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那个"MIT博士"陈志华,实际上只是一个计算机专科毕业的职业骗子。他的所有"学术论文"都是伪造的,所有的技术理论都是从网上拼凑的。
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技术架构图,实际上都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假图,其中的技术流程根本无法实现。
那个"技术研发中心",只是一个临时租用的办公室,里面的"工程师"都是雇佣的群众演员。
那本厚厚的技术白皮书,虽然看起来很专业,但内容都是从各种开源项目和学术论文中抄袭拼凑的,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整个"专家指导"环节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权威效应和专业包装,让张建国对平台的技术实力深信不疑,为下一步的更大诈骗做好心理准备。
而张建国,这个在传统商业领域精明能干的企业家,在面对这种高级的技术包装诈骗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一样容易受骗。
他以为自己遇到了真正的技术专家,得到了专业的投资指导。但实际上,他只是被拉进了一个更深层的欺骗陷阱。
明天,更大的诱惑和更深的陷阱正在等待着他。
(http://www.220book.com/book/T8K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