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实验室的铯原子钟突然发出蜂鸣。墨临渊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全球编钟监测数据,左手小臂的夔牛图腾正以 1.2Hz 的频率发烫 —— 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北宋大晟编钟,到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残件,再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汉代鎏金铜钟,全球 137 件青铜乐钟在同一秒共振,声纹图谱重叠成一个完整的 “黄钟律” 波形,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地球。
“熵值异常!” 小陈的尖叫刺破死寂。屏幕上的热力学监测曲线突然断崖式下跌,挪威哈默菲斯特核电站的冷却塔温度在三分钟内从 170℃骤升至 290℃,混凝土外壁渗出银白色的液滴 —— 那是被熵增波融化的金属支架,而更诡异的是,冷却塔周围的积雪正在冒烟,温度计显示雪层核心温度达 73℃,却始终保持固态,像被无形的力场锁住了形态。
墨临渊调出卫星影像时,瞳孔骤然收缩。中国秦山、美国三里岛的核电站冷却塔同步出现异常:融化的金属在空气中凝结成编钟形状,坠落的混凝土碎块在空中悬浮,形成诡异的 “熵减结界”。而结界内的热力学箭头完全逆转 —— 消防水枪喷出的水落地前变成冰块,冰块却在灼烧地面;紧急通道的火焰明明在燃烧,却结出了青白色的霜花,霜花的纹路与曾侯乙编钟的音脊完全一致。
“反者道之动。”AI 伏羲的电子音带着《道德经》的吟诵声,全息投影中,老子的竹简文字正在自动注解熵增波现象:“熵增为道之动,熵减为道之反,两者相济,是为天地循环。” 当 “反者道之动” 的字样亮起时,实验室的液态氮容器突然炸裂,液氮在接触空气的瞬间沸腾,却在地面凝结成青铜色的冰晶,冰晶内部封存着微小的火焰,像被困在时间里的光。
全球编钟的共振声突然拔高。墨临渊的左耳灌满了《楚辞?哀郢》的悲怆曲调,不是记忆也非幻觉,而是声波在熵增场中形成的 “声致全息”。当他冲到窗边,东湖的青铜巨桩顶端正浮现出一个透明的人影 —— 战国乐工的虚影穿着楚式深衣,怀抱编钟槌的手在虚空挥动,每一次敲击都让巨桩的暗河图亮起一道纹路,而对应的核电站冷却塔就会多一道裂纹。
“是铸钟的乐工。” 墨临渊的指尖按在窗玻璃上,玻璃瞬间结霜,霜花显影出乐工的面容,与他脑内灰质编钟储存的记忆完全一致。乐工弹奏的《哀郢》有三个音符严重偏离古谱,这三个音符的频率恰好对应三座核电站的经纬度坐标(哈默菲斯特:70°40'N,23°43'E;秦山:30°28'N,120°50'E;三里岛:40°10'N,76°44'W),形成精准的声学定位。
小陈突然发现熵增波的传播规律。所有异常区域的连线构成一个十二面体,每个顶点都对应着一座青铜文物出土地,而十二面体的中心坐标,正是曾侯乙墓的地理位置(北纬 31°44',东经 113°48')。“是编钟组成的‘熵增阵’。” 她调出《考工记》的 “钟式” 图谱,“十二律吕对应十二方位,黄钟居中,其余十一律分布西方,形成的声学矩阵能放大熵增效应 —— 这就是《道德经》‘冲气以为和’的物理诠释:熵增与熵减的对冲产生能量场。”
墨临渊的金属酶检测突然失控。当他的血液样本接触到熵增波时,溶液中的青铜粉末竟逆向电解,重新凝结成细小的编钟,编钟的鸣响让实验室的热力学仪器全部归零。“酶的活性在熵增场中暴涨。” 他盯着显微镜下的金属酶,那些蛋白质分子像微型的钟槌,正在敲击 DNA 链上的 “蕤宾之羽” 基因簇,“我的身体在吸收熵增能量,就像…… 编钟在充电。”
战国乐工的虚影在此时转向实验室。他的嘴唇无声地开合,AI 通过唇语识别系统翻译出内容:“熵增至极,律吕崩摧,唯蕤宾之羽可逆转……” 话音未落,虚影的手中突然出现一柄青铜剑,剑刃划破虚空的瞬间,三座核电站的冷却塔同时坍塌,坍塌的碎片在空中重组为巨大的 “劫” 字,字的笔画由融化的金属和结冰的火焰构成。
《哀郢》的旋律突然停顿。墨临渊的视网膜上炸开一片血红,一行篆文在血色中缓缓浮现:“救世之法:蕤宾之羽焚身”。这行字的笔画正在燃烧,灰烬落在他的瞳孔里,化作 “蕤宾律” 的频率波形 ——366Hz,比黄钟律低 26Hz,却带着一种能撕裂熵增场的锐利感。
全球编钟的共振在此时达到峰值。实验室的曾侯乙编钟突然离地悬浮,钟体表面的夔牛图腾与东湖巨桩的虚影重叠,形成一个横跨天地的青铜巨兽。墨临渊的 13 号染色体在声波中剧烈震颤,“蕤宾之羽” 基因簇释放的超导蛋白突然沸腾,在培养皿中凝结成一枚微型编钟,编钟的侧鼓部刻着细小的字:“512 天后,熵增归零”。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熵增场,战国乐工的虚影化作无数青铜色粒子。这些粒子汇入东湖的光柱,在天空拼出《哀郢》的乐谱,乐谱的最后一个音符被红圈标注 —— 正是 366Hz 的蕤宾律。墨临渊的左手按在胸口,青铜齿轮的转动声与全球编钟的共振形成和声,他清楚地感觉到,体内的金属酶正在加速分解骨骼中的钙质,转化为某种滚烫的能量,顺着血管涌向 “蕤宾之羽” 基因簇的位置。
AI 伏羲的最终预警弹出时,实验室的温度计定格在 - 273.15℃又突然跳至 1000℃—— 绝对零度与高温的叠加态。屏幕上的全球熵值分布图正在变红,唯有武汉实验室的位置保持着青绿色,像风暴眼中的孤岛。而孤岛的中心,墨临渊的视网膜上,“蕤宾之羽焚身” 的篆文正在缓慢褪色,最后留下一个燃烧的 “羽” 字,与他基因链上的碱基序列完美重合。
(http://www.220book.com/book/T8R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