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章 文脉相传

小说: 烽火海棠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海棠 http://www.220book.com/book/T93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湘南烽火录》出版后的第三个春天,阿棠接到了一通来自湘南文旅局的电话。电话那头说,楚家大院要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清理顾晏廷当年住过的厢房时,发现了一堵夹墙,里面藏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

阿棠连夜赶回湘南。铁盒子被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沓泛黄的书信,还有个用红布包裹的物件。书信的字迹苍劲有力,是顾晏廷的手笔,收信人却不是楚玉微,而是沈文轩。

“民国二十七年冬,玉微将码头账册交予我,嘱我妥为保管。观其字迹,知其近日操劳过度,心疼不己……” 阿棠轻声念着信中的内容,指尖微微发颤。原来当年楚玉微看似强硬的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牵挂。

红布包裹的物件是个砚台,砚台的侧面刻着朵海棠花,与楚玉微日记里画的那朵如出一辙。砚台的凹槽里,还残留着些许墨痕,像是刚被使用过。阿棠突然想起奶奶说过,顾晏廷其实也喜欢舞文弄墨,只是在战场上从不显露。

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告诉阿棠,修缮过程中,还在海棠树的根部发现了块石碑,上面刻着 “楚顾两家,共守此土” 八个大字,落款是民国三十五年春。阿棠抚摸着石碑上的字迹,能想象出楚玉微和顾晏廷并肩而立,看着石匠刻下这行字时的场景。

“这块石碑太有意义了,一定要放进纪念馆。” 阿棠对工作人员说。她的脑海里己经有了新的展览方案,要把这些新发现的文物与之前的狼头令牌、银质胸针等放在一起,让参观者更全面地了解那段历史。

回到北京后,阿棠把顾晏廷写给沈文轩的书信整理成册,取名《烽火尺素》。在整理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顾晏廷在信中总是称呼沈文轩为 “文轩兄”,语气虽有客气,却也带着几分真诚。而沈文轩的回信,也总是以 “晏廷吾弟” 相称,字里行间满是理解与支持。

“原来他们之间不是只有竞争。” 阿棠喃喃自语。她之前总以为,顾晏廷和沈文轩因为楚玉微而心存芥蒂,却没想到在烽火岁月里,他们早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共同守护着楚玉微和这片土地。

《烽火尺素》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位研究民国史的学者给阿棠寄来一封信,说他在整理中央档案馆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份沈文轩提交的关于保护楚家码头的提案,提案后面还附着顾晏廷的签名。

阿棠立刻赶往中央档案馆。在那份泛黄的提案上,沈文轩的字迹温润儒雅,详细阐述了楚家码头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建议予以特殊保护。而顾晏廷的签名,笔锋刚劲,力透纸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沈先生和顾司令,真是用心良苦。” 阿棠看着提案,眼眶微微发热。她仿佛看到沈文轩在灯下奋笔疾书,顾晏廷在一旁凝神注视,两人虽立场不同,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楚家大院的修缮工作顺利完成,重新对外开放。阿棠特意在顾晏廷的厢房里布置了一个展柜,里面摆放着铁盒子里的书信、砚台和那块石碑的拓片。每天都有很多参观者在这里驻足,听阿棠讲述那些书信背后的故事。

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总是缠着阿棠问东问西。他的爷爷是当年楚家码头的搬运工,从小就听爷爷讲楚玉微和顾晏廷的故事。“阿棠姐姐,楚奶奶和顾爷爷是不是真的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勇敢?” 小石头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问。

阿棠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他们不是天生就勇敢,只是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了挺身而出。” 她指着展柜里的书信,“你看,他们也有害怕和心疼的时候,但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阿棠说的话。“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护好我们的家乡。” 小石头的声音稚嫩却坚定。

阿棠看着小石头认真的模样,突然觉得很欣慰。她想起奶奶说过的话:“这红土上的人,骨头都硬。” 这份硬气,正在像海棠树的根脉一样,代代相传。

深秋时节,阿棠收到了小石头寄来的一封信。信里说,他组织了一个 “小小护宝队”,利用周末时间在楚家大院附近巡逻,提醒游客爱护文物。信的末尾,还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海棠树,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

阿棠把信小心翼翼地夹在《湘南烽火录》里。她知道,楚玉微和顾晏廷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它会像这海棠树一样,在这片红土上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文旅局举办了一场 “烽火记忆” 征文比赛,阿棠担任评委。在众多的来稿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她的注意。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楚晓的女孩,她说自己是楚家的后人,从小就听长辈讲楚玉微的故事,立志要传承楚家的精神。

楚晓在文章里写道:“太奶奶楚玉微用她的智慧和勇气,守护了楚家码头,也守护了湘南的百姓。她让我明白,女性也可以有担当,有力量。我要像她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阿棠给楚晓的文章打了最高分。在颁奖仪式上,她握着楚晓的手说:“楚家的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你做得很好,相信太奶奶在天有灵,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楚晓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阿棠老师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海棠花吊坠,“这是太奶奶留下的,我一首戴着它,它时刻提醒着我,要像太奶奶一样坚强。”

阿棠看着那个海棠花吊坠,仿佛看到了楚玉微的影子。她知道,楚家的文脉,在楚晓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湘南烽火录》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有位来自英国的汉学家给阿棠寄来一封信,说他读了这本书后,被楚玉微和顾晏廷的故事深深打动,计划来湘南实地考察,写一本关于楚家码头与中西贸易的书。

阿棠热情地邀请汉学家来湘南。在楚家大院的海棠树下,汉学家听着阿棠的讲述,不时点头称赞。“楚玉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更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 汉学家说,“她的商业智慧和人文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在汉学家的建议下,阿棠开始整理楚家码头的贸易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楚家码头与国内外商家的贸易往来,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商业合同和书信。阿棠计划把这些档案汇编成册,让更多人了解楚家码头在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整理档案的过程中,阿棠发现了一份民国二十五年的合同,是楚家码头与一家英国洋行签订的。合同的末尾,有楚玉微的签名,字迹娟秀却有力。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以诚信为本,共图发展。” 阿棠知道,这是楚家码头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秘诀。

又是一个春天,楚家大院的海棠树开满了花。阿棠带着《烽火尺素》《楚家码头贸易档案汇编》等书籍,来到海棠树下。她把书放在树根处,像是在向楚玉微和顾晏廷汇报这些年的成果。

风吹过,海棠花瓣纷纷扬扬落下,落在书上,像是给这些书籍盖上了一层温柔的印章。阿棠看着满树的繁花,仿佛看到了楚玉微和顾晏廷的笑容,看到了沈文轩的身影,看到了小石头、楚晓等年轻一代的面孔。

她知道,只要这片红土还在,只要这棵海棠树还在,楚玉微和顾晏廷的故事就会一首流传下去,成为湘南乃至整个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她,会继续沿着这条文脉,不断探索,不断传承,让更多人了解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坚守与担当。

阳光透过海棠花的缝隙,洒在阿棠的脸上,温暖而明亮。她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花瓣,转身向楚家大院的纪念馆走去。那里,还有很多故事等着她去讲述,还有很多历史等着她去发掘。

烽火海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烽火海棠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T93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海棠 http://www.220book.com/book/T93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