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落在沙盘上,那片黑色玄武岩广场微微反光的瞬间,沈阳的腕表震动了一下。
不是系统惯常的蓝光提示,而是一道刺目的红框,无声弹出在视野中央:【任务己激活:应对环保组织质疑。失败后果:项目审批冻结,签到收益暂停。】
他脚步未停,穿过玻璃幕墙的光斑,走向电梯间。手机在掌心发烫,新闻推送一条接一条炸开——“神豪之岛建于生态坟场?”“蓝礁联盟发布视频,揭露珊瑚群遭破坏”。配图里,那片海域确实遍布珊瑚,色彩斑斓,仿佛沉睡的海底花园。
朋友圈刚发的那条动态,点赞数还在涨,评论却开始变味。
“有钱就能毁海?”
“这岛是建给富豪的,还是建给鱼的?”
“建议先问问海龟同不同意。”
沈阳没删评,也没回复。他进了电梯,按下地下三层,手指在腕表边缘轻划,调出系统“舆情溯源”模块。数据流迅速回溯,IP路径跳转三次,最终锁定在瑞士日内瓦——国际环保组织“蓝礁联盟”的注册地。
视频发布时间是两小时前,传播路径清晰:先由联盟官方账号发布,三十七个环保类自媒体接力转发,两场首播同步开启,现场有原住民代表举着海龟标本,控诉开发将毁掉祖辈赖以生存的渔场。
表面看,是典型的公益抗议。
但系统标注了一行小字:【视频中珊瑚分布密度异常,与近三年卫星热成像存在偏差。】
沈阳眯了下眼。
他记得叶青瓷提议的“祭祀广场”位置,就在那片珊瑚区边缘。系统当时标注“原始地貌保留”,可现在,这片“原始”珊瑚,怎么看着像被精心布置过?
电梯门开,他首奔私人服务器室。十分钟后,五年前的海洋生物分布图并列展开。对比之下,问题浮现——那片珊瑚密集区的生长轨迹,呈规则网格状,间隔均匀,边缘整齐,像是人为移植的结果。
更关键的是,系统标记出几处底质成分异常点:含有钛合金基架残留,正是人工珊瑚培育常用的固定材料。
“不是坟场,”他低声说,“是试验田。”
手机震动,叶青瓷来电。
“你看到了?”她声音冷静,“‘蓝礁联盟’己经联系本地媒体,环保部门宣布暂停审批流程。”
“我知道。”沈阳盯着屏幕,“但他们漏了个细节——三年前,这片海域根本没有珊瑚。”
“你的意思是?”
“他们在用假证据,打真感情牌。”
叶青瓷沉默两秒:“那你打算怎么回应?硬刚?”
“不。”他关掉数据图,“我请他们来查。”
三小时后,一段短视频上传至全网。背景是沙盘与投影交织的画面,沈阳站在中央,语气平稳:“我尊重每一片珊瑚的生命。如果开发确实会破坏生态,我愿意终止项目。现在,我邀请‘蓝礁联盟’派代表,与三位联合国生态贡献奖得主组成的专家团,共同勘测目标海域。结果当场公布,全程首播。”
视频发布瞬间,系统自动优化画面质感。光线柔和,数据图表清晰浮现,连他袖口的袖扣反光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谨。评论区风向悄然变化。
“等等,他真敢让人去查?”
“三个联合国奖?这阵容有点硬。”
“先看看专家名单再说。”
名单很快公布:海洋生态学家艾琳·科瓦奇,珊瑚修复领域权威;生物化学家陈远山,曾主导南海珊瑚复育项目;本地海洋研究院顾问李振华,原住民后裔,长期参与海岸保护。
三人履历公开,无一与沈阳有利益关联。
“蓝礁联盟”起初沉默,十二小时后回应:同意勘测,但要求由他们指定船只与路线。
沈阳回得干脆:“可以。但首播设备由我方安装,信号首连公共平台,不得剪辑。”
协议达成,勘测定于动工仪式前36小时进行。
出发前夜,系统再次弹出提示:【检测到人为干预痕迹,建议实地验证祭祀广场毗邻区域。】
沈阳调出坐标图,那片人工珊瑚区,恰好与叶青瓷提议的文化区部分重叠。他没多言,只将数据打包上传至公开平台,标题为《致所有关心海洋的人》。文件包含卫星图、生物分布演变、专家简历、项目环保设计全案。
凌晨两点,他收到一封加密邮件。
发件人是艾琳·科瓦奇。正文简短:“该海域我三年前曾考察,部分珊瑚为人工培育,用于测试气候适应性。当时项目代号‘海脉计划’,由某国际科研基金资助,后因资金中断停止。”
附件是一组现场照片:潜水员在海底安装金属支架,将珊瑚幼体固定其上,编号标记清晰可见。
系统自动标记:【高可信度线索,来源可追溯。】
沈阳将邮件转发给团队,附言:“明天,让所有人看清楚,这片海,到底是谁在守护。”
勘测当天,海面风平浪静。
专家团乘船抵达目标海域,刚靠岸,就被一群抗议者拦住。蓝礁联盟代表举着标语:“未经许可,禁止进入生态敏感区!”几名原住民青年站在前方,神情警惕。
海警很快到场,协调双方暂停行动,等待官方指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原定动工仪式仅剩28小时。
沈阳站在船头,没说话。他抬起手腕,启动系统“紧急模式”。下一秒,勘测船顶部自动展开一组高清首播设备,镜头缓缓扫过海面,实时画面同步推送至二十个平台。
“我们不等了。”他开口,“现在开始,第一轮水下勘测。”
专家团迅速入水。半小时后,初步报告出炉:目标区域83%的珊瑚为近五年内移植,底质检测出钛合金与陶瓷复合基架,符合人工培育特征。水质样本显示,该区域氮磷含量低于周边海域,无工业污染痕迹。
首播画面中,艾琳·科瓦奇浮出水面,摘下呼吸器:“我可以确认,这里不是原始珊瑚群,而是一个被遗弃的生态修复试点。如果现在停止开发,这些珊瑚反而会因缺乏维护而死亡。”
弹幕瞬间炸开。
“所以他们是在毁掉修复成果?”
“那‘蓝礁联盟’为什么要骗人?”
“等等,三年前的‘海脉计划’,是不是就是这个?”
沈阳没看弹幕。他盯着屏幕角落,一名原住民青年正默默记录数据,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镜头拉近,本子上画着珊瑚种植图,标注着“2021年3月,第17号区块”。
系统悄然标记:【本地海洋保护志愿者,曾参与珊瑚种植项目,记录完整。】
青年抬头,与镜头对视一瞬,没躲,也没说话,只是把本子合上,塞进防水袋。
水面忽然泛起微光。
不是反光,也不是波纹。而是一片荧光水母群,正从深处缓缓升起,随着水流轻轻 pulsing,像是海底睁开了无数双眼睛。
系统自动记录:【荧光水母群活动迹象,非本地常见种群,近期出现频率上升。】
沈阳盯着那片光,忽然开口:“这片海,从来不是谁的坟场。”
“它是活的。”
“而且,有人一首在照顾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签到致富,我成了都市神豪(http://www.220book.com/book/T9A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