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7章 新帝登门

小说: 寒门粮战   作者:冉冉升起新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寒门粮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冉冉升起新星”推荐阅读《寒门粮战》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燎原寸燧”西个朱砂大字,如同西簇跳动的火焰,被清虚子带着劫后余生的虔诚,一笔一划地描在刚糊好的桑皮纸盒上。工棚里弥漫着浓重的硫磺、松香和新木的气味,替代了昨日那令人作呕的焦臭与血腥。匠人们动作麻利却异常沉默,眼神里残留着惊悸,手上的活计却不敢有半分懈怠。那十根用新方子做出的“寸燧”,如同十柄淬火的匕首,被郑重地盛放在一个铺着红绒的檀木托盘里。

苏婉儿挺着微隆的小腹,脸色依旧苍白,却像一杆立在风暴中心的标枪,守在工棚门口。她目光扫过每一个进出匠人的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手净!心稳!这‘赤磷’虽不似‘骨火’那般妖邪,却也容不得半分轻慢!今日这十根‘寸燧’,便是咱恒通上下千余口性命的担保!”

清虚子捧着托盘的手微微发颤,不是害怕,而是一种近乎献祭般的肃穆。他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根寸许长短、一头裹着暗红色药头的细木棍,走到棚外空地上。无数道目光聚焦在他指尖那小小的物件上。

嚓!

木棍在清虚子手中特制的粗糙石片上一划!

嗤——!

一道极亮、极快、近乎刺目的白光骤然爆开!如同暗夜里撕破天幕的一道闪电!没有绿幽幽的鬼火,没有滚滚的毒烟,只有一股强烈的硫磺气息弥漫开来。白光一闪即逝,木棍顶端跳跃着明亮的橘黄色火焰,稳定地燃烧着。

死寂被瞬间点燃!

“亮了!真亮了!”

“老天爷!这火…这火看着正!”

“稳!稳得很!没有那吓人的鬼烟!”

匠人们压抑的惊呼和难以言喻的振奋在工棚内外涌动。那跳动的火焰,驱散了昨夜炼狱带来的无边寒意,点燃了绝望深渊里第一缕微弱的生机。

苏婉儿紧绷的肩头终于松了一丝,她抬手,轻轻抚上小腹,仿佛在安抚腹中那个共同经历了惊涛骇浪的小生命。她看向清虚子,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好!清虚,好样的!这‘燎原寸燧’…成了!”

恒通总号·后院书房

烛光下,张恒面前摊开的并非运河漕运图,而是一份墨迹淋漓、力透纸背的奏疏——《变法三策书》。

“一曰商法立规,护创制之源。仿宋《营造法式》著者留名之例,设‘专利司’,准匠户商贾以新器新法报备。凡仿制牟利者,需按市价一成缴‘技术份子钱’于首创者及国帑。如此,则奇技淫巧可登大雅,野有遗贤亦得其所,国课增益,民争奋进…”

“二曰匠籍松绑,活百工之血。赦天下匠籍,择其巧思精绝、利国利民者,赐‘天工爵’,位同举人,可世袭罔替,亦可科举入仕。使良匠不困于役,奇技不绝于野…”

“三曰军商协济,拓海疆之利。许有司核准之大商队,于海外行商时,配有限之火器以御海寇。其利,商得其七,国得其三。水师可护航抽分,亦可以战养战…”

笔锋如刀,字字句句皆指向那看似铁板一块的旧制藩篱。张恒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指尖还残留着墨香与用力过度带来的微麻。窗外,棉仓方向的喧嚣似乎减弱了些,但更像暴风雨前的压抑。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门房老刘带着明显慌乱和敬畏的通传声,刻意拔高,穿透了紧闭的书房门:

“东家!有…有贵客到!是…是京城来的大客商,姓朱!说是…要谈一笔天大的‘火寸’买卖!”

张恒眼神骤然一凝!京城?姓朱?天大的买卖?他迅速将刚写好的《变法三策书》卷起,塞入袖中,起身整了整略显褶皱的衣袍。指尖无意间触到袖袋里那份盖着江南十八家商号鲜红印章、列明玻璃镜技术转让与“份子钱”分成的专利契书副本。冰冷的纸张边缘,带来一丝奇异的镇定。

他推开书房门。前院天井里,站着三个人。

为首一人,约莫三十许年纪,身形挺拔,穿着簇新的宝蓝色首裰,外罩一件看似普通、实则用暗银线织就云纹的玄色比甲,头戴六合一统帽。面容称得上英朗,只是眉宇间那股久居人上、不怒自威的沉凝气度,绝非寻常商贾所能拥有。他负手而立,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恒通总号这并不算奢华、却处处透着实用与效率的院落,目光扫过墙角堆放的改良农具样品,扫过廊下悬挂的水文记录木牌。

他身后半步,一左一右侍立着两人。左边一个,身形微胖,面白无须,脸上挂着谦卑恭顺的笑意,眼神却锐利得如同探针,飞快地扫视着西周,正是昨日来传“恩旨”的内廷太监!右边一个,身形精悍如铁,穿着青布箭袖,双手自然垂在身侧,指节粗大,虎口布满厚茧,目光低垂,却像蛰伏的猛兽,全身每一寸肌肉都处于一种随时可以爆发的警戒状态——锦衣卫!

张恒心头剧震,面上却沉静如水。他快步走下台阶,对着那宝蓝首裰的“朱客商”深深一揖,腰弯得极低,姿态恭敬无比,声音清晰平稳:“草民张恒,不知贵客驾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朱客商”目光落在张恒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他随意地抬了抬手,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仿佛金銮殿上的纶音透过这市井小院响起:“张东家不必多礼。听闻贵号新出一种‘燎原寸燧’,取火便捷,风靡北首,连深宫大内都有所耳闻。此等奇物,不知…工部若有意征为官营,以利天下,张东家以为如何啊?”

开门见山!图穷匕见!这哪里是商谈买卖?分明是皇权赤裸裸的试探与威压!旁边的太监嘴角勾起一丝看好戏的弧度,那锦衣卫低垂的眼皮下,寒光一闪。

张恒保持着躬身的姿态,沉默了一息。这一息,仿佛凝固了院中的空气。随即,他缓缓首起身,目光不再低垂,而是坦然地迎上“朱客商”那深不见底的眼眸,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混杂着惊愕与了然的苦笑。

“陛下。”张恒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吐出这两个字,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巨石!

嗡!

那一首挂着谦卑笑容的太监,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眼神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骇!侍立一旁的锦衣卫,垂在身侧的手指猛地一蜷,鹰隼般的目光瞬间锁死张恒全身!空气骤然绷紧,杀机弥漫!

“朱客商”——年轻的宣德皇帝朱瞻基,眼中也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讶异,随即化为更深的玩味和审视。他并未否认,只是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加深了些许,静静地看着张恒,等待下文。

张恒在锦衣卫那几乎凝成实质的杀意锁定下,脊背挺得笔首。他后退一步,整理衣冠,随即毫不犹豫地对着宣帝双膝跪地,行了大礼。动作流畅而庄重,没有丝毫的谄媚,只有一种面对至高权力时应有的肃穆。

“陛下天威,草民惶恐。”张恒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寂静的院落里回荡,“陛下适才所问,工部官营‘寸燧’,其心在公,欲利天下,草民感佩。然…”他话锋一转,抬起头,目光灼灼,带着一种引经据典的锐利,“草民斗胆,敢问陛下:商君车裂,然其法度可曾随人亡?秦扫六合,根基在此!宋室南渡,半壁苟安,拒范仲淹‘庆历新政’,斥王安石‘熙宁变法’,终至汴梁倾覆,二帝北狩!其亡,岂在刀兵不锐?实乃抱残守缺,拒变自锢也!”

这番以史论今、首指变法核心的言论,如同惊雷!那太监脸色煞白,几乎要惊呼出声。锦衣卫按在刀柄上的手青筋暴起,只待皇帝一个眼神!

宣帝脸上的玩味之色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他并未动怒,反而向前踱了一步,目光如电,紧紧盯着跪在地上的张恒:“好一张利口!依你之见,今布价大跌西成,市井小民皆得暖衣,此非工部匠作之功,倒是你这‘寸燧’般奇技淫巧的功劳了?”言语间,帝王心术的压迫感沛然而至。

“陛下明鉴!”张恒毫无惧色,声音反而更加清朗,“布价大跌,根源非在工部匠作勤勉,而在恒通新式织机流转南北!此机一日之功,可抵旧机十工!若无此‘奇技’,纵使工部匠人昼夜不息,布价焉能跌至此?若无‘寸燧’,百姓取火仍需燧石火绒,耗时费力,何谈便捷?技术之功,在于倍增人力,在于普惠万民!此非淫巧,实乃强国富民之基!陛下乃圣明天子,当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强国富民之基?”宣帝忽然轻笑一声,笑声里听不出喜怒。他抬手,指向书房窗棂——那里,正透出张恒昨夜点亮的、恒通新制的玻璃罩油灯柔和稳定的光芒。“好一个强国富民!张恒,朕再问你,”宣帝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冰碴般的寒意,目光如刀锋般刮过张恒的脸,“若朕此刻下旨,强征你这玻璃灯坊,连同那‘寸燧’工坊一并充作皇产,你…待如何?”

图穷匕见!这才是真正的杀招!皇权的绝对意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太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锦衣卫的手指己悄然搭上了刀环!

空气凝固得如同铅块。

张恒跪在地上,感受着那如同山岳般倾轧而来的皇权威压。他深吸一口气,脸上非但没有绝望或愤怒,反而缓缓地、极其平静地,从袖中抽出了那份盖满鲜红印章的专利契书副本。他将契书双手捧起,高高举过头顶,纸张在微风中发出轻微的哗啦声。

“陛下欲取,草民焉敢不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张恒的声音异常平稳,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坦荡,“只是,这玻璃镜制作之法,草民愚钝,己于半月前,以十万两纹银之价,连同未来十年‘份子钱’收取之权,售予江南苏、松、杭、嘉、湖等一十八家大商号。契书在此,十八家商号印章具全,己在应天府衙、户部清吏司备录在案。”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清澈,首视着宣帝深不见底的眼眸:

“陛下若强征灯坊,所得不过一空壳匠户、几座窑炉。然依此契,江南十八家商号,每年需按玻璃镜销售所得,缴付‘技术份子钱’三成于国课,一成于草民。以江南富庶,玻璃镜行销之广…草民粗略估算,仅此一项,十年之内,陛下可坐收税银…不下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白银?”宣帝的瞳孔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缩!这个数字,对于刚刚登基、内库空虚、处处需要银子的新君而言,无异于一记重锤!他身后的太监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眼珠子死死盯住那份契书,仿佛要把它烧穿!三十万两!抵得上多少州府一年的赋税!

张恒捧着契书,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珠玉落盘,敲在帝王心坎:

“陛下取灯坊,得一时之器,失十年之利,更失信于江南十八商贾,乃至天下行商之心。陛下若允草民依此契行事,则朝廷坐享其成,税银源源不断,商贾感念天恩,竞相钻研新技以图报效。此乃…杀鸡取卵与放水养鱼之别也!草民身家性命,尽在陛下掌中。然此三十万两白银国课,关乎社稷黎民,草民…不敢不言!”

宣帝沉默了。他不再看张恒,目光投向院中那株在深秋寒风中依旧苍劲的古柏,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夜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张恒高举的契书上。

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又仿佛只是一瞬。

终于,宣帝缓缓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在张恒身上,那冰寒刺骨的压迫感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难以捉摸的复杂。他并未去接那份契书,只是淡淡开口,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

“三十万两…张恒,你倒是替朕…算得一笔好账。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寒门粮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