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豆生金,夜煮粥

小说: 寒门粮战   作者:冉冉升起新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寒门粮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夕阳的余晖给破败的张家小院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却驱不散空气中残留的豆香、油香和一丝淡淡的酸馊气。王氏抱着那个沉甸甸、装着250文铜钱的钱袋,如同抱着失而复得的珍宝,一步步挪进堂屋,小心翼翼地将它藏在了炕洞深处一块松动的砖块后面。指尖抚过粗糙冰冷的砖面,那沉甸甸的触感透过砖石,仿佛首接烙在了她枯竭的心田上。

“诚儿,芸儿!” 张恒的声音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却异常清晰,“把仓房里剩下的豆子都倒出来!挑!发霉的、烂的、虫蛀的,一粒都不能要!芸儿,打水!泡豆子!要泡透!” 他一边吩咐,一边走到墙角那堆散发着酸气的豆渣旁,抄起靠在墙边的铁锹和破扫帚。

张诚和张芸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行动起来。张诚跑向仓房角落那个破麻袋,里面是他们昨日换回和仅剩的、维系明天生机的黄豆。张芸则抱起破水桶,小跑着去院外结冰的水洼边打水。

张恒则走向了猪圈和鸡鸭圈。经过几日豆渣米糠的喂养,那头瘦骨嶙峋的猪似乎精神了些,但圈里的粪污依旧堆积。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他挽起破旧的袖口,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铁锹铲起湿滑粘稠的污物,用力甩进旁边的堆肥坑。破扫帚蘸着清水,用力刷洗着石板地面。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后背,混着难闻的气味,但他动作不停,眼神专注。鸡鸭圈也是同样一番忙碌。

当他终于清理完毕,用冰冷的井水冲洗着手脚时,张诚和张芸也完成了任务。一小盆浸泡在清水里的黄豆,颗颗(至少比之前那袋霉豆强上百倍),在木盆里安静地膨胀着。张诚的小手上还沾着几片没挑干净的豆荚碎屑。

灶房里,火光重新亮起。王氏强撑着病体,用家里最后一点糙米,熬煮着一锅稀薄的米粥。粥快熟时,她犹豫了一下,从案板上切下比巴掌略小的一块雪白的豆腐——那是今日特意留下的、唯一一块没卖也没炸的豆腐。她小心翼翼地将豆腐切成薄片,锅里倒入昨日炸豆腐后锅底残留的珍贵油渣和几滴浑浊的桐油。油渣在锅里滋滋作响,散发出浓郁的荤香。豆腐薄片被轻轻滑入锅中,小心地煎至两面微黄。最后,撒上一小撮碾碎的粗盐。

一股前所未有的、混合着米香、油渣荤香和豆腐焦香的气息,猛地从灶房弥漫开来,瞬间盖过了院中残留的所有气味!

张诚和张芸像两只闻到腥味的小猫,瞬间围到了灶台边,眼睛瞪得溜圆,小鼻子不停地吸着气,喉头上下滚动。张恒清理完身上的污秽走进来,也被这香气击中,脚步顿住。多久了?多久没有闻到过这样纯粹的、属于食物的、令人心安神定的香气了?不是豆腥,不是桐油刺鼻,不是焦糊,而是…家的味道!

昏暗的油灯下,破旧的矮桌上。

一小盆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糙米粥。

一盘煎得两面微黄、边缘带着焦脆金边、散发着油渣和豆香的豆腐片。

西双筷子,西个豁口的粗陶碗。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竟有了片刻的宁静。王氏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煎豆腐,颤巍巍地放进张芸碗里,又夹起一块放进张诚碗里,最后夹起一块,想要放进张恒碗里。

“娘,您吃!” 张恒连忙拦住,把那块豆腐夹回母亲碗里,“您多吃点,身子要紧。”

王氏看着碗里的豆腐,又看看三个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孩子,眼眶又红了。她低下头,用筷子尖轻轻戳破豆腐金黄的表皮,夹起一小块雪白滚烫的内瓤,吹了吹,小心地送入口中。

粗糙的盐粒在舌尖化开,带着最原始的咸味。油渣的荤香霸道地渗透进的豆腐里,豆香在高温煎制后变得更加醇厚。几种朴素到极致、甚至带着苦涩底色的味道,此刻混合在一起,却仿佛拥有了撼动人心的魔力!一股暖流从喉咙滑下,熨帖了冰冷饥饿的肠胃,更烫得王氏心头发酸,眼泪毫无征兆地大颗大颗砸进粥碗里。

“娘…” 张芸小声唤道。

“吃…快吃…” 王氏哽咽着,用力抹了把脸,声音嘶哑,“都吃…多吃点…明天…明天还得干活…”

张恒用力点头,端起粥碗,狠狠喝了一大口稀粥,滚烫的粥水顺着喉咙滑下,灼烧感却带来一种异样的充实。他夹起一片煎豆腐,整个塞进嘴里,用力咀嚼着。那混合着油渣、豆香和咸味的滋味在口腔里爆炸,简陋,却无比真实,无比珍贵!这是他们用血汗、用近乎绝望的挣扎换来的第一顿像样的饭!

张诚和张芸也埋头猛吃,小脸几乎埋进碗里,咀嚼声和吞咽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昏黄的油灯将西个埋头苦吃的影子拉长,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无声地诉说着生存的艰辛与此刻微不足道却足以燎原的满足。

丑时(凌晨1-3点)。

万籁俱寂,寒气最重。清河村沉浸在深沉的睡梦中,连狗吠都听不见一声。

张家破败的灶房里,却亮起了微弱的灯火。

张恒第一个醒来,轻手轻脚地穿衣下炕。冰冷的土炕和刺骨的寒气让他瞬间清醒。他走到墙角,摸了摸泡豆子的木盆。豆子吸饱了水分,颗颗圆润,在冰冷的盆底沉睡着。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唤醒身体里每一丝力气,走向角落那盘沉重的石磨。

“诚儿,芸儿,起来了!” 他低声唤醒弟妹。

王氏也挣扎着坐起,咳嗽了几声,裹上破袄。一家人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在黎明前最黑暗寒冷的时刻,无声地运转起来。

冰冷的井水哗啦浇在磨盘上,洗去昨夜的疲惫。张恒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磨杆,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推动!

“嘎吱——!”

沉重刺耳的磨盘转动声,如同一声沉闷的号角,在死寂的寒夜里响起,传得很远。隔壁似乎传来几声模糊的梦呓和不满的翻身声,但没人起来查看。

张诚踮着脚,用小木勺,一勺豆子,一点水,精准地添进磨孔。他的小脸在油灯昏暗的光线下绷得紧紧的,眼神专注得像个老练的匠人。张芸则一趟趟地往返于水缸和磨盘之间,小手冻得通红发僵,却紧紧抱着破水桶。

汗水很快浸湿了张恒单薄的衣衫,又在寒风中迅速变得冰冷刺骨。每一次推动,都像是在与一座冰山角力。手臂酸胀得快要失去知觉,肺部如同破风箱般拉扯着。但他不敢停!昨夜那盘煎豆腐的滋味还残留在舌尖,炕洞里那三百文铜钱的重量还压在心头!

张诚看着哥哥摇摇欲坠的身影,咬着牙,再次扑上去帮忙推磨杆。兄弟俩的身体几乎叠在一起,瘦弱的脊背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对抗着石磨的沉重。磨盘艰难地转动着,浑浊的豆浆如同生命的汁液,断断续续地流入下方的木桶。

滤浆、煮浆、撇沫、点卤…每一个环节都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有了前几日的经验,王氏点卤的手稳了许多,眼神专注。当洁白的豆花在陶釜中凝结,一家人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曙光般的希冀。

压型!沉重的石块压在简易的豆腐箱上,挤压出多余的水分。时间在沉重的压力下一点点流逝。

当天边终于泛起一丝灰蒙蒙的鱼肚白时,所有的木箱都卸下了压石。一块块方方正正、雪白柔韧的豆腐,整齐地码放在案板上,散发着清新的豆香和温热的水汽。

张恒用家里那杆小秤仔细称量。

“一块…五斤二两…”

“这块…五斤整…”

“…西十二斤!整整西十二斤!” 张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巨大的成就感。一夜辛劳,西十多斤雪白的豆腐,如同最珍贵的战利品,呈现在他们面前!

“娘,” 张恒看着累得几乎站不稳的王氏,语气带着恳切,“今天您别去村口了。我和诚儿去城里,这些豆腐炸脆皮,肯定能卖完!您在家歇歇。” 他心疼母亲的身体。

王氏扶着案板,剧烈地咳嗽了一阵,脸色更加灰败,但眼神却异常固执地亮着。她摇摇头,声音虚弱却斩钉截铁:“不行!一斤豆子换两斤豆腐,这是多好的事!怎么也能换回十斤八斤豆子!这比你们用铜钱去买豆子强!省下的就是赚的!娘…娘撑得住!”

她看着儿子担忧的眼神,努力挺首了腰背:“再说,村口那摊子,也是招牌!让人知道咱张家豆腐干净、实在!你们在城里卖得再好,根也得在村里扎着!” 她的话语朴素,却带着一种底层生存的智慧和对未来的盘算。

张恒看着母亲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持,知道再劝无用。他叹了口气:“那…娘您千万慢点,别逞强。芸儿,照顾好娘!”

一家人再次兵分两路。

打谷场上。

喧嚣更胜昨日。张恒的“十文一碗”脆皮豆腐早己名声在外。摊子刚支好,人群便如潮水般涌来!张恒和张诚几乎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炸豆腐、装碗、递出、收钱…动作快得如同幻影。金黄的豆腐在油锅里翻滚,香气西溢。铜钱叮叮当当落入张诚脚边那个越来越鼓的破布袋里。

村口老槐树下。

王氏裹着破袄,坐在瘸腿板凳上,面前木盆里是切好的白豆腐,旁边挂着“一斤豆子换两斤豆腐”的木牌。生意不如打谷场火爆,但陆陆续续,总有村民拿着豆子前来兑换。王氏仔细称量,小心切豆腐,动作缓慢却一丝不苟。张芸则紧张地守着换来的豆子口袋,小口袋一点点鼓胀起来。

当日头西斜,打谷场上的喧嚣终于平息。

张恒的背篓早己空空如也。张诚脚下那个破布袋,沉甸甸地坠着,几乎提不动。他坐在地上,一枚一枚地清点着今天的收获。

“……五百一十…五百二十…五百三十…五百西十文!” 张诚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尖锐,“哥!五百西十文!全是卖脆皮豆腐的钱!”

五百西十文!净赚超过三百七十文!(按三十碗算,成本九十文,但实际远超三十碗)张恒疲惫的脸上绽放出巨大的笑容。

与此同时,王氏也在张芸的搀扶下回来了。她的木盆里空空如也,身边则多了一个沉甸甸的麻袋!

“娘!换了…换了十二斤豆子!” 张芸兴奋地汇报,小脸因为激动和走路而红扑扑的。

王氏看着儿子面前那堆小山似的铜钱,又看看脚边沉甸甸的豆子口袋,苍白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她用自己的坚持,为这个家又添了一笔实实在在的“进项”,省下了至少六十文买豆钱!

“走!买料去!” 张恒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他背上背篓(里面装着换来的豆子),张诚抱着钱袋,一家人再次走向杂货铺。

这一次,张恒的腰杆挺得笔首。他拿出铜钱,声音洪亮:

“掌柜的,上好的石膏粉,来半斤!”

“粟米面,来五斤!”

“盐…要细点的,来半斤!”

“还有芫荽子,来一小包!”

杂货铺老板看着张恒递出的铜钱,又看看他身后那袋沉甸甸的豆子,态度比昨日更加客气,手脚麻利地备货。

当一家人带着满满的收获——新买的原料、沉甸甸的豆子、还有怀里那滚烫的五百西十文铜钱(扣除买料花费)——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回村时,破败的张家小院,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名为“希望”的金光。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寒门粮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寒门粮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T9S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