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在废弃仓库角落发现的那些蒙尘的PTFE填充板材(玻璃纤维增强型),对周玉而言,不啻于在荒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这些板材规格不一,边缘多有磕碰,显然是某个早己被遗忘的早期项目遗留下来的“鸡肋”库存。但对周玉来说,它们就是解决密封垫圈难题的钥匙。
工具间角落里,砂轮机刺耳的尖啸声被一种更精细、更专注的声响取代。周玉正使用一台从报废精密仪器上拆下来的小型线锯,小心翼翼地切割着那块灰白色的PTFE板材。锯片高速旋转,发出持续而稳定的“嘶嘶”声,与PTFE材料摩擦,带起细微的白色粉末。她的动作异常专注,防护眼镜后的眼神紧紧锁定着切割线,手指稳定地控制着板材的进给速度。每一寸切割都关系到能否最大化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材料。
切割、打磨、修边……一块块边缘整齐、厚度均匀的环形垫圈在她粗糙却稳定的手中诞生。它们呈现温润的灰白色,质地坚韧,带着特有的塑料质感。周玉拿起一块,用指尖感受着它的弹性和光滑度,又用卡尺反复测量厚度和平整度,确保符合她反复计算、并在记录板上绘制出的精确尺寸。
当第一片手工打磨的填充PTFE垫圈被严丝合缝地嵌入新一代快拆环内侧那精心设计的环形凹槽时,一种近乎仪式感的郑重在空气中弥漫。周玉拿起快拆环,仔细检查着垫圈与金属槽壁的贴合度。完美。没有缝隙,没有翘曲。这不再是临时的金属缠绕垫片,也不是效果不彰的替代品,这是她构想中真正匹配核心设计的部件。
她迫不及待地开始低压测试。用改造的旧水泵模拟管道压力,将安装了新垫圈的快拆环组件连接在两段测试管道上。拧紧锁紧销。加压……观察……记录数据。再增压……再观察……再记录。台灯的光线下,她像最严谨的科学家,一丝不苟地重复着测试流程。汗水浸湿了她的鬓角,后背的旧伤在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下隐隐作痛,但她的眼神始终锐利如鹰。
结果令人振奋。在远超标准橡胶垫圈承受范围的低压下,填充PTFE垫圈表现出了优异的密封性和弹性恢复能力。即使压力波动,垫圈也能迅速适应,保持密封。最关键的是,它对法兰盘密封面的平整度要求大大降低!测试法兰盘上,周玉甚至故意留下了一些模拟磨损的微小划痕,新垫圈依旧能有效填充密封!这解决了鲍里斯反复强调的、底层加工精度不足带来的核心痛点!
“成了。”周玉放下记录板,看着上面稳定漂亮的数据曲线,低声自语。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心湖,漾开一圈满足的涟漪。困扰她多时的最后一个技术堡垒,被攻破了。完整的“Gamma-7型快拆法兰连接装置”终于从构想、原型,走到了具备实用性的阶段。她拿起一个装配好的完整组件,灰黑色的合金环,冷硬的钛合金锁紧销,温润的灰白色PTFE垫圈,三者组合,透着一种实用主义的朴素美感。
快拆环的“民间传播”在维护层内部如火如荼,甚至开始向基地其他需要处理管道连接的部门悄然渗透。而周玉的名字,连同鲍里斯的“权威认证”,也以一种低调却稳固的方式,在底层工人的圈子里口口相传。
一天,基地小型水培农场的负责人,一个愁眉苦脸的中年技术员,找到了维护层。他负责的几排营养液循环管道最近渗漏频发,位置都在狭窄的支架夹缝里,每次维修都要拆掉大段支架,耗时费力,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听说你们这儿……有个什么快拆的宝贝?”技术员搓着手,带着点不好意思和期待,“鲍里斯老爹在吗?或者……周玉工?”
鲍里斯不在。周玉被叫了过去。她听完技术员的描述,没多说什么,回自己的“试验场”拿了一套新做好的快拆环组件(包含特制的加长锁紧销扳手)。跟着技术员来到水培农场。
现场情况果然棘手。渗漏的法兰盘卡在密集的支撑架和管道之间,留给操作的空间不足三十厘米,手臂都很难完全伸进去。几个农场工人正对着渗漏点唉声叹气。
周玉戴上手套,观察了一下位置。她拿起快拆环,比划了一下,示意农场工人帮忙用撬棍稍微撑开一点碍事的支架(这是唯一的辅助)。然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她以一种极其灵巧的方式,单手将快拆环精准地套上了渗漏的法兰!接着,拿起加长扳手,轻松地将两根水平放置的锁紧销旋紧!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没有拆卸支架,没有大动干戈。当锁紧销完全到位后,渗漏肉眼可见地停止了。农场技术员和工人们看得目瞪口呆。
“这……这就好了?”技术员难以置信地摸了摸干燥的法兰连接处。
周玉点点头,收起工具,只留下一句:“垫圈寿命……注意检查。压力不高……应该能用很久。”
“神了!真是神了!”农场工人围着那神奇的金属环啧啧称奇,“周工是吧?太感谢了!您这手艺……绝了!”
这次维修,让“周玉”和她的“快拆环”第一次跳出了纯粹的维护层,在另一个小圈子里留下了印记。农场技术员感激之余,主动提出用他们配额内的一些新鲜蔬菜(在基地是绝对的奢侈品)作为“感谢费”。周玉本想拒绝,但看着那些翠绿的、带着水珠的菜叶,想到米拉和鲍里斯他们常年寡淡的营养膏,她默默地收下了一小袋。工具间里,第一次飘起了新鲜蔬菜的清香,引来杰克的阵阵惊呼,连鲍里斯都多看了两眼。
基地上层的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指挥中心里,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定格着一片狼藉的遗迹入口影像——扭曲变形的工程机械残骸,焦黑的地面,以及一个触目惊心的、深不见底的塌陷坑洞。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能量过载的臭氧味和失败的苦涩。
艾琳博士脸色苍白如纸,眼睛红肿,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颤抖和绝望:“……第七次强行突入尝试……失败了。能量谐振在最后0.3秒发生不可控畸变,引发遗迹内部未知力场剧烈反噬……塌陷……我们失去了‘开拓者三号’工程平台和……和上面所有的队员……” 她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牺牲名单在屏幕上滚动,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把重锤敲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罗曼诺夫指挥官背对着屏幕,身姿依旧挺拔,但紧握的双拳指关节己经捏得发白。他面前的战术台上,一份标着“最高机密/紧急”的红色文件投影着冰冷的结论:
【“蓝晶”能源接入主网试验性运行报告:】
【阶段一(5%负载):运行稳定,能量输出效率显著优于现有聚变核心(+215%)。】
【阶段二(15%负载):能量波动加剧,出现三次临界谐振尖峰,辐射屏蔽系统局部过载(泄露等级:Gamma-3)。】
【阶段三(30%负载模拟):……能量流彻底失控!核心转换器熔毁(模拟终止)。结论:现有技术无法控制“蓝晶”在中等以上负载的稳定性,强行接入风险等级:灾难性(预测核心熔毁概率>85%,全基地级辐射污染风险>99%)。】
遗迹探索,以惨烈的失败和牺牲告终。“蓝晶”能源,被证明是美丽而致命的潘多拉魔盒。两条被寄予厚望的“捷径”,都变成了死胡同。
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快穿之默默无闻?路人甲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TAZ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