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工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光棍。日常工作即是打钟、烧水、打扫厕所卫生。
学校厕所是旱厕。打扫厕所卫生是个“肥差”,把厕所里屎尿挖出来,摊外面晾晒干透后,下到地里,极是增加地力,长出来的庄稼喜人,比每天起早和村里其它老汉抢拾那几坨牛粪狗屎强得多。
这天,吴忠信从厕所出来,看到校工正在摊晒粪肥,两眼睛一眨巴,就想调侃几句,
“老周,我说个歇后语你猜。你说屎壳郎抟粪是啥?”
校工翻翻眼皮,手下动作不停,并不理他。
吴忠信愈发得了意:“告诉你,是滚蛋去球!”
说完乐个不停。这当儿,校工从地上铲起一坨粪便迅速往吴忠信脸上一扬。吴忠信张着的大嘴巴瞬时就尝到了粪肥的苦涩臭腥味道。
“噗噗噗……”吴忠信吐个不迭,一边吐,一边三两步窜到校工面前,必定要狂扇巴掌教训他。
校工矮小,却因常年劳作的缘故动作十分敏捷有力。他不会等着吃亏。
他一矮身,手下板住吴忠信的左腿用力,一下将吴忠信掀翻在地。
说吴忠信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有点夸张,确实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精壮能干的庄户汉子。空有一米七八的大个,晃个大脑袋,摇头拉垮的也没个精气神,农活儿更是样样稀松。
父亲早早去世,兄弟姐妹西个中吴忠信是老小。自小吴忠信被护的严实。农活家务哥姐是顶在前头。伙伴间有了龃龉,吵架骂嘴有两个姐姐,出头找场子有大哥。对于打架,他并不十分在行。
几个闻讯赶来劝架的同事在一边虚虚的劝让,嘴里一个劲说“快别打了,快别打了。”并不十分阻止校工挥舞的拳头,吴忠信被反剪住胳膊摁在地上,狠挨了几拳。
打架的场面又被教室里探头探脑的学生看去,势必要回家告诉父母并传播全村。真是失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他想找校长告状,最好辞退那个狗胆包天的校工。校长知道原委,只两边和稀泥。
“老吴,你消消气。人吃五谷杂粮,都有个火旺气消的时候。说和一下,气过了,还是好同事。”
“那我不干了,我受不了这个气。”吴忠信鼓气道,他想以离职吓唬一下校长。
谁料,校长耷下眼皮,并不搭话。
“哼!”没架到下坡的梯子,吴忠信气势滞在那,只好哼一声,拿起刚才脱下整理尘土的中山装,悻悻出门回了家。
窝里横惯了,吴忠信并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他只知道肚里有一股强烈的邪火需要发泄。而玉英是这个发泄的最好承载体。玉英描字帖没有错,她错在没有及时察言观色到父亲的恼怒而及时躲避开。
玉英娘并不了解吴忠信和校工打架事件的详细经过。吴忠信不会和她说,俩夫妻远没有亲密到日常沟通诉衷肠的地步。她只是从几个学生口中打听到一些只言片语,猜测到吴忠信必定是在学校打架并受排挤了。
吴忠信这几天也没去上班,她很是着急。民办教师工资虽不多,好歹有个进项,要是吴忠信不干教师了,家里人的日子可就更艰难了。
慑于吴忠信的火爆脾气,她不敢说他,只能回娘家讨讨主意。
舅妈知道玉英娘是个没主意的。她思忱半晌,真心实意对大姐道:“姐,常言说‘和气生财’。姐夫的性子未免有些孤傲些。这同事之间又不输宅子不输地的,有啥过不去?”
“我看也没啥大事,姐夫就照常去上课,低个头,也短不了啥。”
玉英娘一拍巴掌:“正是这个理!我也不会说!他这个犟劲儿也得亏有人治他!你不知道他平日里作派,我是半点主也作不得!”玉英娘有一大盆在吴忠信压制下的苦水要向弟媳倒。
玉英周一刚到学校,替吴忠信代课的的周老师就把她叫过去:“回家叫你爸来,就说区教育局有个会让他去。”
吴忠信这几天在家待的焦躁。他左思右想,离了民办教师这个工作,确实没啥好出路。
他农活稀松,要跟村里其他人去工地干建筑工,他下不来那个力也丢不起那个人。
赶集购了十几只肉食兔想干养殖,天天铡草拌料忙活个不停,收益又有限。
看着兔子一双双眼睛红彤彤,他整个人也紅温到几乎要爆炸。
玉英跑回家,如话告知父亲。吴忠信面色一喜,赶紧穿上中山装,又插上钢笔,爷俩一块往学校走。
这之后,吴忠信张扬的性子确实消磨了些许。他本来自信满满地以为初中的学历教个小学生绰绰有余,有一腔抱负要施展。却没想到自己上学的时候也是吊儿郎当的学的,基本功并不扎实,识字念半边,教拼音“un”“ün”分不清,倪萍的“倪”字这次念“ni”下次就念成“yin”,闹出不少笑话。
好在那个年代他这样的“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半瓶醋老师不少。教委组织老师多次进行课业培训,努力提高这些老师的教学水平。
教委培训的课程不仅限于课业知识,还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吴忠信学了一肚子新名词,不好在同事面前卖弄,对着老婆和邻里就夸夸其谈,摆出“教育专家”的谱儿来:“教育涵盖的内容可深。首先得懂心理学……”
既然是专家,自家孩子肯定教育的极好,令行禁止外,还要洗脑。令行禁止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听话,砰砰揍一顿狠的,下次保管说打狗不敢骂鸡。洗脑则需要长期理念浸润,要“春风般无声无息入土催芽”,下个慢功夫,得个如心如意的好孩子。
吴忠信颇好杯中物,每日必要玉英去村小卖部陈癞子爹那里打半斤地瓜干白酒,打酒之前必有一通道理教导:“闺女自古来就叫酒瓶嘛。为啥叫酒瓶?小时候跑腿打酒,长大挣钱给爹买酒、供应吃喝,天经地义!”
打酒前说一遍,在外面高兴了说好几遍,这套理论广为传播,玉英打酒的途中遇到街坊邻居,大家都要招呼一声:“吆,大酒瓶这是给爹打酒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TC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