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孔再普通不过的窑洞。
黄土夯实的墙壁,糊着一层发黄的报纸。一张榆木方桌,几条长板凳,桌上摆着几个豁了口的粗瓷茶碗。
可当萧辰跟在赵刚身后,迈进这孔窑洞时,他的心脏,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他感觉,自己不是走进了窑洞。
而是走进了历史。
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温和的中年人,正站在桌边,手里夹着一支烟,微笑着看着他们。
他的头发有些长,随意地向后梳着。他的目光,深邃得像一片星空,仿佛能把世间的一切,都吸进去,看透,然后又包容。
这位被无数人敬仰,也让无数敌人畏惧的身影——**一号首长**。
萧辰的呼吸,都停滞了。
他甚至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声音。
“来了?”
首长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却像春风一样,拂去了两人身上所有的紧张和拘束。
他指了指旁边的板凳。
“坐嘛。”
旁边还坐着那位方面军的总指挥,以及几位只在内部通报上见过的、足以影响整个战局走向的传奇人物,都坐在那里。
气氛,看似轻松。
可萧辰能感觉到,空气中,有一股无形的、却足以压垮山岳的压力。
这里,是这支队伍最核心的大脑与心脏。
今天,他要在这里,进行一场决定自己未来,也决定独立团未来的终极答辩。
赵刚定了定神,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他熬了好几个通宵,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的汇报材料。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
他没有说太多细节。他只是用最精炼、也最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语言,将那个虚构的“共济会”,描绘成了一个“以民族解放为己任的、国际性的、松散的爱国者同盟”。
他说,这个同盟的成员,遍布世界各地。有痛恨法西斯的欧洲科学家,有心系祖国的南洋华侨,也有对官府失望透顶的美国军官。
他们信仰不同,理念各异。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把侵略者,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赵刚的汇报,有理有据,充满了激情。
窑洞里,很安静。
只有他那沉稳的声音,在回荡。
汇报完了,他坐了下来,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额头上,己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首长听完,没有立刻表态。
他只是静静地抽着烟,烟雾缭绕,模糊了他那张深刻的面容。
过了很久。
他才把目光,从赵刚的身上,缓缓地,移到了那个从头到尾都正襟危坐、一言不发的年轻人身上。
“小同志。”
他用那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问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
“你也是这个‘共济会’的一员。那你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选择帮助我们?”
“而不是……另一边呢?”
来了!
萧辰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题!
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像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首首地插向了他们这个谎言最核心、也最脆弱的地方。
这是一个关于阵营选择的终极拷问!
回答不好,满盘皆输!
萧辰感觉,窑洞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他的后背,瞬间就被冷汗浸湿了。
他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首长,也没有看任何人。他只是看着自己脚下那片坚实的、黄色的土地。
他想起了独立团那些死去的战士。想起了那些在日寇铁蹄下流离失所的百姓。想起了这个多灾多难,却又永远不屈不挠的民族。
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从他的心底,猛地升腾起来。
“报告首长。”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却异常清晰。
“我加入‘共济会’的时间不长,对很多高深的理论,并不了解。”
“但是,‘共济会’的章程里,有一条,我记得很清楚。”
他抬起头,迎着首长那深邃如海的目光。
“我们的援助,只有一个标准。”
“谁能真正地、不计代价地、把日本人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我们就帮谁!”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高亢。
“我们在山西,在战场上,看到了独立团,看到了八路军!”
“我们看到,你们的士兵,穿着草鞋,拿着最差的武器,却敢于跟武装到牙齿的鬼子,拼刺刀!”
“我们看到,你们的干部,跟老百姓同吃同住,把缴获的粮食,先分给百姓!”
“我们看到,你们在用生命,在用鲜血,践行着你们保家卫国的誓言!”
“所以,我们选择你们!”
他的话,掷地有声。
他没有去谈什么主义,也没有去讲什么信仰。
他只是把一切,都回归到了最朴素,也最坚实的根基上——抗日!
窑洞里,依旧是一片寂静。
首长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
可萧辰却看到,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的光芒。
“说得好。”
首长点了点头,掐灭了手里的烟。
他又问了几个问题。关于“共济会”的运作模式,关于未来的援助计划,关于他们对战局的看法。
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一个比一个深入。
萧辰和赵刚,一个扮演“技术顾问”,一个扮演“政治代表”,配合默契。他们用“组织纪律”、“单线联系”、“分级授权”等等,从后世学来的、一套套严密的特工术语,将所有的回答,都说得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窗外的太阳,己经升到头顶时,会谈终于接近了尾声。
首长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走到窑洞的门口,看着外面那片广阔的、沐浴在阳光下的黄土高原。
“不管这个‘共济会’的同志们,来自哪里。”
“他们抱有什么样的信仰。”
他的声音,不高,却传遍了窑洞的每一个角落,也传进了萧辰和赵刚的耳朵里,心里。
“只要他们是真心帮助中国抗日的,那就是我们的朋友!”
“就是我们的同志!”
“我们,敞开胸怀,欢迎这样的朋友!”
“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同志!”
这句话,像一道金牌令箭。
像一张最高级别的政治认证。
它为“共济会”的存在,盖上了一个红色的、不容置疑的印章!
萧辰和赵刚,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几乎要虚脱的狂喜。
他们知道。
这场天大的豪赌,他们,赌赢了!
……
会谈,圆满结束。
当萧辰和赵刚,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
那位一首没怎么说话的罗副部长,却叫住了萧辰。
“萧辰同志,你留一下。”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教授般的笑容。
“首长们先走,我还有个私人的问题,想请教一下你。”
赵刚的心,猛地又提到了嗓子眼。
可他不敢多问,只能用一个鼓励的眼神,看了看萧辰,然后跟着总指挥他们,走出了窑洞。
窑洞里,只剩下了萧辰和罗副部长两个人。
罗副部长走到萧辰面前,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收了起来。
那股子温和的、儒雅的气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实质般的、冰冷锐利的压迫感。
萧辰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头沉睡的猛虎,给盯上了。
“萧辰同志。”
罗副部长的声音,变得很轻,很慢。
“刚才在会上,你表现得很好。”
“但是……”
他看着萧辰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你那份关于山本特工队的情报,实在是太精准了。”
“精准到,不像是通过任何常规的情报渠道,能够获取到的。”
“你能不能告诉我……”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
那双镜片后的眼睛,像两把锋利的手术刀,似乎要将萧辰的灵魂,都剖开来看。
“你,到底是谁?”
(http://www.220book.com/book/TEY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