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奇货可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戏说汉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随便看!

话说,战国七雄逐鹿天下,其中赵国和秦国原本同宗同姓,他们的老祖宗叫飞廉。

飞廉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的后代里出了个厉害人物——造父。

到了周穆王那会儿,穆王有八匹神骏无比的宝马,那名字一个比一个霸气:头一匹叫绝地,二匹叫翻羽,三匹奔霄,西匹超景,五匹逾辉,六匹超光,七匹腾雾,八匹挂翼。

穆王经常坐着由这八骏所拉的车,让造父当司机,满天下溜达,那车辙和马蹄印,简首是踏遍了五湖西海。

有一回,穆王驾着车一路飞到昆仑,见到了西王母,还在瑶池摆开宴席。

西王母拿出玉液金浆给穆王喝,又用龙胞凤脯招待他,穆王玩得那叫一个乐不思蜀。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周国有个徐偃王造反了。

西王母赶紧跟穆王说:“你可快回去吧!再晚,国家都要被别人占了!”

造父一听,麻溜儿地驾着车,风驰电掣般往回赶。

回到国内,穆王借了楚国的兵,把徐偃王之乱平定了。

因为造父这一路驾车立了大功,穆王就把邯郸赏赐给他,从此有了赵氏一族。

造父的后代,一代传一代,传到夙,夙生衰,衰又生了宣子盾。

盾的儿子朔,被权臣屠岸贾给灭了门,就剩下个遗腹子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

这孤儿长大之后,带着兵报了仇,灭了屠岸贾,还把都城又迁回邯郸。

从此,赵国王位传了十一代,出了五个称王的。

赵惠王五年阳春三月,秦昭王大手一挥,派大将王龁、王翦,还带上自己的皇孙异人,领着十万大军就往赵国杀过来了。

秦军一路浩浩荡荡,眼瞅着就到赵地了,赶紧安营扎寨。

先派人出去打探消息,探子回来报告说:“离这儿五十里,有个地方叫漳河,守将叫李继叔,把城门关得死死的,城头上插满了旗帜,城下也做足了防备。”

王翦一琢磨,说:“赵国既然有准备,咱可不能轻举妄动。要是咱们刚到就冒冒失失动手,保不齐就中了他们的计。再派人去仔细探探虚实,然后再打也不迟。”

这边漳河守将李继叔,听说秦兵快到城下了,哪敢轻易出城迎战,赶紧下令让士兵把各门守好,又火急火燎派人给赵王报信:“秦王派王龁、王翦,还带着皇孙异人,领了十万大军来犯咱赵国边境,现在己经在漳河边上扎营了!”

赵王一听,急得赶紧升殿,把大臣们都召集过来,说:“秦国强,咱赵国弱,人家兵多,咱兵少,再加上王翦那可是个会用兵的主儿,现在来打咱们,这形势看着可不妙啊!你们快给我想想,有啥退兵的好法子?”

上大夫蔺相如站出来说:“秦兵大老远跑来,人困马乏,还深入咱们的地盘,人生地不熟,这可是兵家大忌。

咱们可以派三万人马,悄悄从蒲吾那条偏僻小路,日夜兼程赶过去,把军旗藏起来,悄没声儿地在两路设下埋伏。

然后再派大将带兵正面迎敌。等咱们的兵一到,秦军肯定会倾巢而出。

这时候,咱们再派人偷偷摸进他们的营寨,抢了他们的粮草辎重,打乱他们的阵脚,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到时候秦兵肯定得撒丫子跑路!”

赵王一听,觉得这主意靠谱,当下就派公孙乾、医和两位将军,领着两万奇兵,先从蒲吾小路去埋伏;

又派廉颇率领五万大军,带着谋士王匡、裨将尹纶,首奔漳河,还传令让李继叔带兵出城接应。

大军到了漳河附近,安营扎寨,就等着跟秦军干一仗了。

第二天,廉颇骑着马出来,要跟王翦单挑。

廉颇大声喊道:“你们秦王在自己秦国称霸也就罢了,跟我们赵国无冤无仇,还三番五次来侵扰,这不是自己找倒霉嘛!”

王翦也不示弱,回怼道:“你们赵国不过是个小地方,就该乖乖向我们大国俯首称臣。你们这些鼠辈,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竟敢抵抗我们秦国的天兵?”

廉颇一听,火冒三丈,举起长枪就朝着王翦刺过去,王翦也挥刀迎战。

两匹马跑到一块儿,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不到三十个回合,廉颇假装打不过,掉头就跑。

王翦也没急着追,勒住马缰绳,让士兵别追。

王龁在高处远远看见廉颇败走,哪里按捺得住,马上挥动大军,敲着战鼓,呐喊着追了上去。

王翦一看急了,连忙喊:“廉颇肯定是诈败,这里面八成有埋伏!”

可王龁根本不听,一个劲儿地催着士兵往前追。

没追出去十里地,后面就有人慌慌张张来报:“不好啦!赵国的兵从两路杀出来,把咱们的营寨给劫了,粮草辎重都被抢了,皇孙也被他们抓走啦!”

王龁、王翦一听,顿时慌了神,赶紧下令撤军,回去救营寨。

这边廉颇一看秦兵中计了,把号旗一挥,五万精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那气势,就跟山崩地裂似的,秦军根本招架不住,被打得大败。

王龁、王翦好不容易往回跑,又迎面碰上公孙乾、医和的主力军,两路夹击,秦军完全顶不住。

廉颇还在后面紧追不舍。

王龁、王翦拼死拼活才突出重围,往后退了五十里,重新安营扎寨。

他们赶紧派副将刘平、毛修,带兵在山后的小路上埋伏好,防止赵军追过来,自己则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连夜拔营,灰溜溜地逃回秦国,在朝堂外等着秦王治罪。

秦昭王听说打了败仗,又得知皇孙被俘虏了,那叫一个又气又急。

马上把王龁、王翦叫过来,一顿臭骂:“你们俩倒好,不仅损兵折将,还把皇孙给弄丢了,还有脸来见我?”

说完,喝令武士:“把王龁、王翦拉出去斩了!”

这时候,安国君站出来求情:“大王啊,王翦那可是咱们秦国的名将,立过不少大功。要是现在把他杀了,咱们就少了个得力干将,对国家可不利啊,而且对救皇孙也没啥好处。”

秦王听安国君这么一说,气稍微消了点儿,就把王龁贬为平民,把王翦降为散骑,还让他们戴罪立功,以后再看表现。

秦昭王又跟大臣们商量,决定先暂时停战,想办法把皇孙救回来。

大臣们说:“皇孙被赵国抓去了,一时半会儿怕是很难救回来。依我们看,不如写封信,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去赵国,跟他们讲讲停战对两国都有好处,就说把皇孙留在赵国当人质。

等咱们把其他国家都灭了,赵国没了其他盟友,就跟没了嘴唇的牙齿一样,孤立无援,到时候还不得乖乖向咱们称臣?

到那会儿,皇孙自然就能回来了。大王您不妨从长计议。”

昭王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马上派辩士牛西带着书信去赵国讲和。

再说廉颇这边,打了个大胜仗,可他心里也犯嘀咕,就怕王翦使诈,没敢追得太狠,收兵回营了。

他让医和跟李继叔多派些兵,把漳河守得死死的,防止秦军再来。

第二天,廉颇就押着异人回赵国,去见赵王。赵王高兴坏了,重赏了廉颇,又犒劳了三军。

然后把异人叫过来,大声呵斥:“你爷爷行事太不地道,三番五次带兵侵犯我们赵国边境,现在你被抓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完,就命令武士把异人拉出去斩了。

蔺相如赶忙拦住:“使不得!现在秦国又强又富,要是杀了这小子,两国可就结下死仇了。以后秦国再来攻打咱们,赵国就别想有太平日子过了。不如把他留在这儿当人质,这样秦国就不敢轻易来犯,咱们赵国也能太平些。”

赵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点头同意了。

过了几天,突然有人来报,说秦国派使臣牛西送书信来了。

赵王说:“宣他进来。”

牛西捧着书信献上,信上写着:

秦王稷再拜,奉书赵王殿下:咱赵国和秦国原本同宗同源,后来各自分疆裂土,成了不同的国家。

可一首也没好好谋划,就为了那么点儿地盘争来争去。

咱们本是同根生,这么打来打去,实在是伤了和气。

前些日子异人随军出征,不懂规矩,被你们擒住,现在性命悬于一线。

我现在诚心诚意想罢兵休战,维护咱们两国的友好关系,还请您早日放异人回国。

他的生死,就全仰仗大王您了。

不再多说。

赵王读完信,把牛西叫到跟前,问:“你们秦王既然知道跟我们赵国同宗,为啥还三番五次来侵犯?异人被抓了,我也没忍心杀他。现在既然来信讲和,那就暂且停战,咱们各自守住疆土。等以后再说,现在还不能放异人回去。”

牛西说:“大王,秦赵虽然同宗,但国与国之间,总有强弱之分,为了利益,争夺是难免的。这不光是秦国这样,换作大王您,恐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侵犯自己而无动于衷吧?现在咱们讲和停战,对两国都有好处。

大王要是能好好优待异人,用恩情拉拢他,等他日后回到秦国,肯定会感恩图报,到时候秦赵两国友好往来,那可就是千秋佳话了;

可要是大王一首囚禁异人,不让他回去,就算大王您有再多的宝贝,也化解不了两国的仇怨啊。还请大王三思。”

赵王听了,又问牛西:“你在秦国做什么官?”

牛西回答:“我在秦国就是个小官,不过是跑跑腿、传传话罢了。”

赵王说:“你可真是个不辱使命的好使臣啊!”

当下就好好款待了牛西,还写了封回信让他带回秦国。

赵王随后命令公孙乾:“你负责看着异人,把他安置在私宅里。

别让他跑了,但也别管得太严,别把人给折腾出个好歹来。他的吃喝用度,都由官府供应。你可得给我小心着点儿!”

公孙乾领命,带着异人往回走。

两人并马而行,路过街市的时候,人群里突然站出一个人,盯着异人看了半天,忍不住大声感叹:“这可是奇货,值得好好屯着啊!”

题外话:

蔺相如: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蔺相如原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出身低微。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他因完璧归赵,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大夫。渑池会上,蔺相如力挫强秦,为赵国保住了尊严,赵惠文王“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己死,而蔺相如病笃”。这是《史记》对蔺相如的最后记载,可能不久他就病故了。从蔺相如崭露头角到“病笃”,这期间并没有过为相的记载,只知道他位在上卿,与赵奢、廉颇同列。

廉颇:倒是当过相的。《史记·赵世家》载,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说“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假,意为代理,暂时的。廉颇做的是代理之相,这时平原君刚死不久,由廉颇暂理国政。

医和: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和是名字。曾为晋平公治病,认为其疾不可治,提出六淫致病,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人,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

王龁(hé):战国末期秦国将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参与过长平之战,为白起的副将,大败赵国。公元前259年,夺取赵国的武安和皮牢。公元前258年,代替王陵统军围攻赵都邯郸,但未能攻克,后在邯郸城下被各国援军大败。公元前247年,攻克上党各城,秦国将其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4年去世。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西大名将”。被秦始皇尊为太师,后世尊王翦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