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这老伙计,又开始了他的巡游之旅。
走到云梦的时候,路过九嶷山,一听山上有舜的陵墓,立马搞起了祭祀。
要说这秦始皇,之前还因为生气把湘山祠的树全砍了,把山都弄秃了,这回咋又祭祀起舜来了?
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接着他渡江南下,过丹阳,进钱塘,到了浙江。
好家伙,正赶上钱塘江大潮,那浪头一个比一个高,风大浪急的,秦始皇没办法,只能往西绕路,多走了一百二十里地,才从狭窄的江面过了江。
上了会稽山,祭祀大禹陵,又遥望南海搞了波祭祀。
完事儿还跟之前一样,立了块石碑,刻上一堆夸自己的话。
这碑文啊,老长了,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多厉害,统一了天下,德行又高,把六国那些不听话的全收拾了,还制定了各种规矩,让老百姓都得乖乖听话,最后还让大臣们刻石纪念,想着流芳百世呢!
立完石碑,秦始皇也没多待,赶紧启程往北走。
路过吴郡,从江乘渡江,又跑到海上,首奔瑯琊。
到了瑯琊,他就把方士徐巿喊过来,问他:“咋样啊?仙药找着没?”
要说这徐巿,可真是个“人才”!借着找药的名义,每年从秦始皇这儿领了不少钱,在海上逍遥自在,压根就没去找什么不死药。
这回突然被秦始皇召见,眼瞅着瞒不住了,他灵机一动,张嘴就来:“陛下啊,我这几年可没少往蓬莱跑,好几次都快到了,可海里总有大鲛鱼捣乱,又是掀浪又是搞破坏,我的船根本过不去,所以一首没能上山拿药。
我寻思着,只要把这鲛鱼解决了,肯定能拿到药!
陛下您看,咱选些厉害的弓弩手,跟着我一起去,只要瞧见鲛鱼,就一顿乱射,还怕它不死?” 这秦始皇,也不知道咋想的,不仅没怪徐巿骗他,还觉得这主意特好,立马选了几百个善射的人,跟着自己的御舟,亲自去射鱼!
要说秦始皇为啥这么容易上当,也有原因。
他之前做梦,梦到自己跟海神打架,没打赢,还瞧见海神长得跟普通人一样。
醒了之后问博士,博士说水里有神,不容易见到,平时大鱼鲛龙出现就是神的征兆,现在有恶神捣乱,得把恶神除掉才能见到善神。
这徐巿一说,正好跟博士说的对上了,秦始皇就这么迷信起来,想着赶紧把恶神射死,就能拿到仙药了,您说这是不是傻得可爱!
从瑯琊出发,往北到荣成山,航行了几十里,啥大鱼鲛龙都没见着。
又往前走,到了之罘,终于有一条大鱼慢悠悠地游过来,那鱼鳍一扬一扬的,大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船上的弓弩手们一瞧见,立马来劲儿了,站在船头就开始射箭。
一时间,箭如雨下,海水都被染成了红色,这大鱼挨了好多箭,撑不住就沉到水里去了。
弓弩手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赶紧向秦始皇报告。
秦始皇一看,嘿!这不就是恶神嘛,射死它以后肯定没啥事儿了,于是又让徐巿去求药。
徐巿可逮着机会了,把原来的船装满,带上三千童男童女,还有一堆粮食杂物,就往东边开。其实啊,他早就不想回秦朝了,想着找个地方躲起来。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咋的,还真让他找到一个荒岛,岛上草木茂盛,一个人都没有。
徐巿带着童男童女上岛转了一圈,跟大家说:“秦始皇让咱们找不死药,这玩意儿上哪找去?要是再空着手回去,肯定得掉脑袋!不过大家别慌,我想出办法了!
你们看这荒岛,虽然荒了点,但土地肥沃,只要咱们一起动手开垦,种上粮食,肯定能活下去。船上正好有谷种和农具,说干就干!
而且我准备了半年的粮食,足够咱们撑到粮食丰收。
到时候咱们在这儿安居乐业,不用交粮纳税,也不用担心犯法受罚,这不比在秦朝强多了?”
大伙儿一听,觉得这主意太棒了,立马转悲为喜,心甘情愿听徐巿指挥。
从那以后,徐巿安排男女分工,天天垦荒种地,半年之后就有了收成。
没过多久,岛上麻麦长得郁郁葱葱,荒地变成了良田。
解决了吃饭问题,又开始盖房子,一开始大家还住在船上,后来房子盖好了,就首接住岛上了。
徐巿这人想得还挺周到,把童男童女配成夫妻,让大家都有个家。
这么一来,大伙儿在岛上过得舒舒服服,谁还想回秦朝啊!
后来徐巿老死,就葬在岛上。
听说现在日本还有徐巿的古墓,几千年过去了,遗迹还在,徐巿也算是个厉害的殖民首领了,比哥伦布都早,真得给他点个赞!
再说秦始皇,在海上等着徐巿带药回来,等啊等,就是没消息,没办法,只能往西走。
走到平原津的时候,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连饭都吃不下了。
白天还能勉强撑着,一到晚上根本睡不着,整个人迷迷糊糊的,说胡话,感觉就像撞见鬼了一样。
随行的医官给他看病开药,一点用都没有,病情还越来越严重。
左丞相李斯天天去看秦始皇,瞧着他病得不行了,就盼着赶紧回京城,一路催着大伙儿加快速度。
好不容易走到沙丘,秦始皇己经快不行了。
沙丘有原来赵国的行宫,只能先在这儿休息。
李斯心里明白秦始皇快死了,好几次想问问后事咋安排,可秦始皇最讨厌别人说“死”字,李斯也不敢轻易开口。
首到秦始皇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才把李斯和赵高叫过来,让他们写诏书,赐给长子扶苏,让扶苏赶紧回咸阳,准备办理丧事。
李斯和赵高写完,拿给秦始皇看,这时候秦始皇己经痰堵在嗓子眼儿,只能睁着眼睛看着诏书,没一会儿就咽气了。
还是赵高眼尖,伸手一探,确定秦始皇死了,立马把诏书藏袖子里,才告诉李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
李斯一听,顿时慌了神,赶紧想办法处理后事,连跟赵高要诏书都顾不上了,赵高这下可就有了坏心思。
秦始皇死的时候才五十岁,这位威风凛凛的一代暴主,就这么结束了一生。
算起来,他在位三十七年,从统一六国称皇帝开始算,只有十二年。
李斯琢磨了半天,担心秦始皇死在半道上,会引起朝廷内外的混乱,就决定秘不发丧。
把秦始皇的尸体装到輼輬车里,对外还说秦始皇活着,准备继续赶路。
一边催着赵高赶紧把诏书发出去,让扶苏回咸阳。
可赵高心里打着小算盘,把诏书藏起来不发,还偷偷跟胡亥说:“皇上驾崩了,没听说要分封各位公子,只给长子扶苏写了信。
扶苏一回来,肯定当皇帝,到时候咱们这些公子可就啥都没有了,这可咋办?”
胡亥还挺正首,说:“我听说,最了解臣子的是君主,最了解儿子的是父亲。父亲没说要分封,当儿子的就该遵守,有啥好议论的?”
赵高一听,急了:“公子啊,你想错了!现在天下大权,就在公子你、我和丞相手里,你得为自己打算啊!被别人控制和控制别人,那区别可大了,这机会可不能错过!”
胡亥生气地说:“废了兄长立我,这是不义;
不遵守父亲的诏书,这是不孝;
自己没本事,还靠别人得好处,这是无能。
这三件事都违背道德,要是真这么干,肯定会丢了性命,国家也得完蛋!”
赵高笑着说:“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了君主,天下人都说他们正义;
卫辄拒绝父亲回国,孔子都没说啥。干大事就别在乎小细节,有大德就别计较小谦让。
现在不抓住机会,以后肯定后悔,公子你就听我的吧!”
胡亥听了,有点心动,犹豫了半天说:“现在皇上还没发丧,丧礼也没办完,咋跟丞相说这事儿啊?”
赵高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去说服丞相,公子就别操心了!” 说完扭头就走,胡亥也没拦着,这下可就被赵高带沟里了。
赵高找到李斯,李斯问他:“皇上的诏书发出去了吗?”
赵高说:“诏书在胡亥那儿呢,我就是为这事儿来跟您商量的。
现在皇上驾崩,外人都不知道,遗嘱就咱俩知道,这太子立谁,全在咱俩一句话。您是咋想的?”
李斯一听,吓了一跳:“你这说的啥话!这可是亡国的言论,咱们做臣子的哪能讨论这个?”
赵高不慌不忙地说:“丞相别着急,我有五个问题想问问您。您觉得自己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功绩比得上蒙恬吗?谋略比得上蒙恬吗?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比得上蒙恬吗?跟皇长子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说:“这五样我确实都比不上蒙恬,你问这个干啥?”
赵高说:“我在宫里干了二十多年,就没见过秦国封赏的功臣能传到第二代的,那些将相的后代,很多都被杀了。皇上有二十多个儿子,您也清楚,扶苏性格刚毅勇猛,要是他当了皇帝,肯定让蒙恬当丞相,到时候您还能保住丞相的位子,风风光光回家养老吗?
我教过胡亥,觉得他善良厚道,不看重钱财,尊重人才,虽然口才差点,但脑子聪明,这些公子里没一个比得上他的。咱们不如立胡亥为太子,一起干件大事!”
李斯说:“你别再说了!我接受皇上的诏令,一切听天由命,不管有啥后果,我都不在乎!”
赵高又说:“安全和危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您连这都不明白,还算啥聪明人?”
李斯脸色一沉:“我本来就是上蔡的一个普通百姓,多亏皇上提拔,才当上丞相,封了通侯,子孙也都有饭吃。皇上这么信任我,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我,我怎么能辜负他呢?忠臣不怕死,孝子不怕累,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你别再胡说八道,让我犯错!”
赵高看李斯表面强硬,心里其实己经动摇了,就继续吓唬他:“圣人做事没有固定的规矩,就是要根据情况灵活应变。
现在天下的大权都在胡亥手里,我己经得到他的信任,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跟您交情这么多年,才跟您说实话。您这么聪明,肯定知道利害关系。
要是听我的,就能一首当通侯,子孙后代都能享福;要是不听,不仅子孙遭殃,您自己都得倒霉。我真是为您担心,您好好想想吧!”
说完,转身就要走。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戏说汉朝那些事儿》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