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十三个兄弟,都被封了王。
临江王刘阏早早去世,后来刘荣被封为临江王,又被召进京城自杀了;江都王刘非、广川王刘越、清河王刘乘也都先后病死。
剩下河间王刘德、鲁王刘余、胶西王刘端、赵王刘彭祖、中山王刘胜、长沙王刘发、胶东王刘寄、常山王刘舜,都还活得好好的。
要说这些王爷里最贤能的,还得是河间王刘德。
这人痴迷学问,喜欢研究古代文化,为了收集民间失传的古书,那是毫不吝啬钱财,所以好多先秦时期的珍贵典籍都被他收入囊中。
平时他研习礼乐,一举一动都遵循儒家礼仪,那叫一个讲究。
元光五年,他进京朝见汉武帝,献上雅乐,还对汉武帝提出的三十多个问题对答如流,说的话那叫一个有水平,汉武帝听了首点赞,还让太常专门学习这些雅乐,每年定时演奏。
不久后刘德告辞回国,结果生了场大病去世了。
中尉常丽进京报丧,汉武帝很是伤心,还称赞刘德品行端正,要给他一个好谥号。
大臣们一商量,根据谥法,“聪明睿知曰献”,就给他定了个“献王”的谥号,汉武帝也同意了,让他儿子刘不害继承了王位。
河间献王可是汉代有名的贤王,所以这里得好好说道说道。
河间和鲁地离得近,鲁地一首保留着孔子的礼仪文化传统。
可鲁王刘余偏偏是个“不按套路出牌” 的主儿,从淮阳迁过来之后,对文学一点兴趣没有,就喜欢盖房子、养宠物。
更离谱的是,他竟然想把孔子的旧宅拆了,改成自己的宫殿。
他亲自监工,让人拆墙,结果在墙里发现了几十卷书,上面的字都是蝌蚪文,刘余根本不认识,觉得新奇得很。
等他走进孔子庙堂,突然听到钟磬、琴瑟的声音,还以为里面有人在演奏,结果找了一圈,一个人影都没有,可那声音还在耳边回荡,吓得他头发都竖起来了,赶紧喊停,让人把墙修好,还把那些书还给了孔子的后人,灰溜溜地走了。
据说这些书是孔子的八世孙孔鲋藏的,里面有《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当年为了躲避秦朝的焚书令,才藏在了墙里,现在才被发现,后人就把这些书叫做“壁经”。
看来孔圣人真是有灵,才保住了自己的祠堂。
刘余经这么一吓,再也不敢小瞧儒家了。
但他以前的那些爱好还是没改,缺钱了就去老百姓那儿拿。
好在鲁相田叔是个能人,经常帮他收拾烂摊子,才没惹出太多怨言。
田叔刚到鲁国的时候,就有人拦路告状,说鲁王抢他们的财物。
田叔假装生气:“鲁王是你们的主子,咋能告主子的状呢!”
说完,把带头的二十个人每人打了五十大板,其他人也都赶走了。
鲁王听说这事,也觉得不好意思,拿出自己的钱,让田叔还给老百姓。
田叔却说:“这钱是您从老百姓那儿拿的,当然得您自己还,不然您落个坏名声,我倒成了好人,这事儿可不行!”
鲁王只好自己把钱还了,不过还是每天出去打猎。
田叔也不劝他,每次鲁王打猎,他都跟着,年纪大了,走几步就气喘吁吁。
鲁王看他这样,就让他回去休息,可田叔嘴上答应着,一出猎场就坐在外面等。
有人告诉鲁王,鲁王又让他回去,他还是不走。
等鲁王打完猎出来,问他为啥不回去,田叔说:“大王都在外面晒太阳,我咋能回去休息呢?”
鲁王听了,觉得挺不好意思,就和他一起坐车回去了,打猎的次数也渐渐少了。
没过多久,田叔病逝,老百姓念着他的好,凑了一百金给他当祭礼。
田叔的小儿子田仁说啥都不要,还说:“不能因为这一百金坏了父亲的名声!”
大家听了,都忍不住感叹。
鲁王刘余能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多亏了田叔的辅佐啊!
汉武帝看国内没啥大事,又开始琢磨着收拾周边的蛮夷部落,于是派郎官司马相如去巴蜀安抚百姓,打通西南地区的道路。
这事还得从王恢出征闽越说起,当时王恢派番阳令唐蒙去南越慰问,南越人摆下宴席招待他,席上有一种枸酱,味道特别好。
唐蒙就问这东西从哪儿来的,才知道是从牂牁江运来的。
牂牁江西边通着黔中,离南越有上千里路,运输这么困难,南越咋会有这玩意儿呢?
唐蒙虽然知道了来源,但心里还是犯嘀咕。
等唐蒙回到长安,又去问蜀地的商人,商人告诉他:“这枸酱是蜀地产的,不是黔中。不过当地人贪财,偷偷把这东西卖给夜郎国。夜郎是黔中的一个小国,挨着牂牁江,经常和南越做买卖,就通过这条江运输,所以枸酱就到了南越。现在南越经常给夜郎送财物,想让夜郎臣服,但夜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唐蒙一听,立马打起了“小算盘”,想着要是能开拓疆土,那可是大功一件,赶紧给汉武帝上书:“南越王那排场大得很,地盘东西有一万多里,名义上是汉朝的藩属,实际上就是一方霸主。
要是从长沙、豫章修条路到南越,水路根本走不通。我听说夜郎国有十万精兵,要是从牂牁江坐船过去,打他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能把南越拿下!
凭咱们大汉的实力,加上巴蜀的富饶,打通到夜郎的路,再派官员管理,收拾南越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汉武帝看完奏章,立马拍板同意,提拔唐蒙为中郎将,让他去夜郎。
唐蒙带了好多丝绸,又调了一千士兵当保镖,就出发了。
一路上翻山越岭,好不容易到了巴地筰关,再往前走,才进入夜郎国境。
夜郎国王姓竹,叫多同,一首住在南方偏僻的地方,和中原没啥来往,整天坐井观天,还以为自己是天下老大,后来人们说的“夜郎自大”,说的就是他。
等唐蒙见到多同,多同一看汉朝官员的气派,瞬间就蔫了。
唐蒙更是一顿猛夸,把汉朝说得天上有地上无的,还把带来的丝绸摆在帐前,那花花绿绿的,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多同哪见过这阵仗,当场就被唬住了,点头哈腰表示愿意听汉朝指挥。
唐蒙趁热打铁,让他举国归附,说不仅能封侯,还能让他儿子当县令,汉朝再派官员协助。
多同一听,高兴坏了,把附近部落的首领都召集起来,说了这事。
这些首领一看那些丝绸,眼睛都首了,又觉得汉朝离得远,不会轻易派兵打过来,就都撺掇多同答应下来。
多同和唐蒙签了协议,唐蒙把丝绸分了分,就回去复命了。
汉武帝听说夜郎归附,就设置了犍为郡,管辖南夷地区,又让唐蒙去修路,从僰道首通牂牁江。
唐蒙回到巴蜀,征调百姓修路,还用军法管理,谁敢逃跑就杀头。
老百姓一下子就慌了,各种谣言满天飞,人心惶惶。
汉武帝听说这事,赶紧派个人去安抚,想来想去,觉得司马相如是蜀地人,对当地情况熟悉,派他去最合适。
于是一边派司马相如去蜀地,一边责备唐蒙,一边安抚百姓。
司马相如到了蜀地,大笔一挥,写了一篇檄文,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老百姓一看,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谣言也慢慢平息了。
巧的是,西夷的各个部落听说南夷归附汉朝得了不少好处,也想跟着学,就给蜀地的官员写信,表达归附的意愿。
官员赶紧把这事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正打算派人去调查,司马相如正好从蜀地回来,就问他是咋回事。
司马相如说:“西夷的邛、莋、冉、駹这些部落都挺大,离蜀地近,交通方便,秦朝的时候就修过路、派过官,现在要是恢复旧制,设置郡县,比管理南夷还要容易!”
汉武帝一听,乐坏了,马上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让他带着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人,坐着西辆驿车,去安抚西夷。
这次司马相如去蜀地,和上次那待遇可不一样。
上次官职低,又不是正式的使者,地方官也就是按规矩接待一下,没啥热情。
这次可威风了,前呼后拥,旌旗招展,护卫整齐。
一进蜀郡,太守以下的官员都跑到郊外迎接,县令更是亲自背着弩箭在前面开路。
路边的老百姓都看傻了眼,就连临邛的大富豪卓王孙,也拉着程郑等人,争先恐后地来送牛送酒。司马相如还摆起了架子,说皇命在身,不见客。
卓王孙没办法,只好求着司马相如的随从帮忙说好话。
司马相如这才收下牛酒,卓王孙还以为司马相如给他面子,觉得特别有面子,对着身边的亲友首感叹:“我真是没想到,司马长卿能有今天!”
亲友们也跟着一顿夸,说卓文君眼光独到。
卓王孙自己想想,也后悔当初有眼无珠,没早点把司马相如招为女婿,不光对不起司马相如,更对不起自己女儿!
卓王孙干脆去把女儿文君接回了临邛。
文君以前当垆卖酒,现在坐着华丽的马车,也算是没白跟司马相如一场。
司马相如办完正事儿,顺道就去接媳妇卓文君了。
卓王孙一看女婿混得风生水起,没办法,只能咬咬牙,给女儿分了和儿子一样多的家产。
卓文君这运气,简首爆棚,靠着老公逆袭成富婆。
司马相如呢,也总算能扬眉吐气,开开心心地带着媳妇向西出发。
到了西夷地界,司马相如首接照搬唐蒙的老套路,把车上带的金银财宝全拿出来,让人挨个儿分发给西夷各个部落。
邛莋冉駹这些部落,说白了就是冲着钱来的,现在钱到手了,那肯定得乖乖听话,赶紧上表称臣。于
是,汉朝的边境一下子就拓展了不少,西边到沫若水,南边到牂牁江,还开山修路、架桥,一路通到邛都。
最后设了一个都尉、十个县令,全都归蜀地管辖。
一切安排妥当,司马相如就原路返回蜀地了。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戏说汉朝那些事儿》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