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章邯领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首到周文的军队打到函谷关,秦朝朝廷还不当回事儿,觉得是没什么大事。

再说周文,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还不断派人向陈胜报捷。

陈胜高兴得不得了,觉得秦朝也不过如此,放松了警惕。

这时候,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带着家传的礼器来投奔陈胜,陈胜让他当了博士。

孔鲋看陈胜太轻敌,就劝他说:“大王,兵法上说,不要指望敌人不来打我们,而要依靠我们自己有不可被攻破的实力。现在您只想着敌人不会来,却不考虑怎么增强自己的实力,万一敌人突然杀过来,咱们拿什么抵挡?到时候一旦失败,可就全完了!”

可陈胜根本听不进去,一门心思等着各路捷报,好去当他的关中皇帝。

哪知道,福祸相依,乐极生悲,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第一个坏消息,就是去攻打赵地的武臣等人那边出了状况;

第二个坏消息,是进攻秦朝都城的周文那边也出事了。

一件一件慢慢说。

武臣他们带着三千人马渡过黄河,每到一个地方,就跟当地的豪杰说:“秦朝太残暴了,把老百姓当牛马使唤,动不动就用重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现在陈王起义,天下响应,我们奉陈王之命,来这里招安。

各位都是英雄豪杰,咱们应该齐心协力,把秦朝给灭了!”

这些豪杰早就受够了秦朝的气,听武臣这么一说,觉得太有道理了,马上愿意当向导,带着他们去攻城。

一路上,守城的官吏大多被杀,接连拿下了十座城池,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刚开始过河的时候才三千人,这会儿己经好几万了。

大家一商量,就推举武臣为武信君,继续扩大战果。

可剩下的城池却死活不肯投降,纷纷招募士兵,准备抵抗。

武臣觉得这些城池没啥险要地势,就带着队伍转向东北,攻打范阳。

范阳的县令徐公,也是个硬骨头,赶紧整顿兵马,准备死守。

这时候,来了个叫蒯彻的辩士,见到徐公,上来先说了个“吊”字,又说了个“贺”字。

徐公一听,都懵了,赶紧问他啥意思。

蒯彻说:“我听说您快死了,所以先来吊唁;不过我有办法让您活下去,所以又来贺喜。”

徐公着急地说:“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清楚!”

蒯彻接着说:“您当范阳令十几年了,杀过人的父亲,让人家孩子没了爹,砍过人的脚,在人脸上刺字,干的这些事儿,数都数不清。老百姓早就恨透您了,只是害怕秦朝的法律,不敢杀您罢了。”

“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法律也不管用了,您觉得自己还能保命吗?等敌人一到,老百姓肯定会找您报仇,到时候您可就性命难保了,这不是该吊唁吗?不过幸好我来了,给您出个主意,在武信君还没到之前,我先去游说他,保您平安,这不是该贺喜吗?”

徐公一听,大喜过望,说:“好!好!你赶紧去帮我说说!”

蒯彻见到武臣,开门见山地说:“将军,您要是每到一个地方,都非得打下来才能占领,非得攻破城池才能进城,那得多累啊!我有个办法,不用攻打就能得到城池,不用打仗就能占领土地,只要发一纸檄文,就能平定千里,不知道将军愿不愿意听?”

武臣一听,眼睛都亮了,急忙说:“快说!快说!”

蒯彻接着说:“现在范阳令听说您要攻城,正准备死守。但城里士兵不多,他又胆小怕死,贪恋官位,现在不投降,是因为您之前打下十座城,见官吏就杀,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所以只能拼命。

就算范阳的年轻人恨他,把他杀了,也肯定会据城抵抗,不肯轻易投降。我给您出个主意,不如赦免范阳令,还给他封侯的印信。他要是得了富贵,肯定愿意开城投降。

范阳的年轻人见县令都投降了,也不敢杀他,这样范阳城不就轻松拿下了?

您再让范阳令坐着豪华的马车,在燕赵各地转悠,燕赵的官吏百姓一看,肯定都羡慕得不得了,争着向您投降。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收服大片土地,这就是所谓的‘传檄可定’啊!”

武臣一听,觉得太妙了,马上让人刻了侯印,交给蒯彻,让他送给范阳令。

范阳令徐公拿到侯印,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刻开城迎接武臣的军队。

武臣又按照蒯彻的办法,给徐公配备了高车驷马,让他去安抚燕赵各地。

果然,赵地的人听说后,纷纷归附,不到十天半月,就平定了三十多座城池,大军顺利进入邯郸县。

就在这时候,周文战败的消息从西边传来,又听说陈胜的很多部将,因为被人说坏话,都遭到了惩处。

武臣心里开始犯嘀咕,害怕自己也落得同样的下场。

张耳和陈余本来就对陈胜不听他们的建议,只给了个小官职不满,这下更是动了别的心思。

他们跑去跟武臣说:“陈王在蕲县起义,刚打下陈县就称王,也不愿意立六国的后代,他那心思,谁还看不出来?

将军您现在带着三千人,打下了赵国几十座城,占据河北这么大的地方,要是不称王,怎么镇得住局面?

再说了,陈王这人,就爱听小人的谗言,嫉妒有功劳的人,您现在功劳这么大,处境可危险了。

不如干脆称王,摆脱陈王的控制,免得以后遭他毒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将军可别犹豫!”

武臣一听“称王”俩字,哪还能淡定?

马上在邯郸城外筑坛,堂而皇之地往那儿一坐,开始称孤道寡,自立为赵王。

他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还派人去给陈胜报信。

陈胜收到消息,肺都快气炸了,马上就要把武臣的家属抓起来,全部杀掉,还要发兵去攻打武臣。

关键时刻,上柱国蔡赐劝他说:“大王,秦朝还没灭呢,您要是先杀了武臣的家属,这不就等于又多了一个敌人吗

话说这武臣也不知咋的,突然就自我感觉良好,大笔一挥,自封赵王。

还顺带搞了个“人事任命大礼包”,任命陈余当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完事儿后,立刻派人跑去给陈胜报信,那架势,仿佛在说:“嘿,兄弟,我这儿自立门户啦!”

陈胜收到消息,当场就炸毛了,气得那叫一个头顶冒烟,撸起袖子就想把武臣的家属全抓起来,来个“全家桶套餐式”屠戮,顺便再发兵去收拾武臣。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节骨眼上,上柱国蔡赐站出来当“和事佬”了。

他跟陈胜说:“大哥!秦还没灭呢,您要是先把武臣家属咔嚓了,这不就等于又整出个‘秦国二号’当敌人嘛!到时候您东边西边都得挨打,这还咋成就大业啊?依我看,不如派个人去恭喜恭喜他,稳住他的心,再让他赶紧去打秦国,给周文帮帮忙。这样东边没了后顾之忧,西边咱们也好大展拳脚。等灭了秦国,再收拾赵国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何必这么着急上火呢!”

陈胜一听,嘿,有道理啊!

立马就转怒为喜,把武臣家属一股脑儿迁到王宫里,美其名曰“保护”,实际上就是软禁起来。

还封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当成都君,派人去赵国道贺,顺便把自己的意思传达一下。

张耳和陈余多精啊,一见到陈胜的使者,就跟开了“上帝视角”似的,把陈胜那点小心思看得透透的。

表面上跟使者称兄道弟、把酒言欢,背地里却偷偷跟武臣咬耳朵:“大王啊,您在赵国称王,陈胜指定心里不痛快。

这次他派人来祝贺,明摆着是想让咱们和秦国死磕,等咱们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依我们看,咱不如先虚与委蛇,好吃好喝招待使者。等使者一走,咱就往北拿下燕代,往南攻占河内。

要是南北都收入囊中,楚国就算灭了秦国,也不敢轻易招惹咱们,说不定还得跟咱们求和呢!到时候咱们就静观其变,这天下说不定就是咱们的啦!”

这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噼里啪啦响。

武臣一听,首拍大腿叫好,把陈胜的使者好吃好喝伺候着,临走还送了一堆厚礼。

转头就派韩广去攻略燕国,李良去攻打常山,张黡去夺取上党,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唯独没派一兵一卒去支援西边的周文。

再说那孤军深入秦关的周文,没有援军,就跟没了后援团的明星似的,被秦将章邯打得丢盔卸甲,灰溜溜地败出关外。

这章邯是秦朝的少府,虽说官名听起来不咋起眼,但人家可是智勇双全。

听说周文打进关中,都快打到戏地了,当时就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冲进宫里跟二世皇帝唠唠。

正巧这警报跟雪花似的,不停地往咸阳送,连赵高都慌了神,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向二世汇报。

二世皇帝听到消息,就跟突然被冷水浇头似的,一下子从“昏昏欲睡”模式切换到“惊恐万分”模式,惊出一身冷汗。

赶紧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开会,自己也亲自上朝,急吼吼地问大家怎么御敌。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都跟被点了穴似的,不敢吱声。

关键时刻,章邯站出来了,大声说道:“敌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得赶紧派兵围剿!现在临时征兵肯定来不及,我请求赦免骊山的囚犯,给他们武器,我亲自带队,保证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二世皇帝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听有人主动“接单”解决难题,那叫一个喜出望外,对着章邯就是一顿猛夸。

马上颁布大赦令,任命章邯为将军,让他去召集骊山的役徒组成军队,出城迎敌。

要说这章邯还真有两把刷子,挑了一群身强力壮的当先锋,自己坐镇中军指挥,老弱病残就负责押运粮草。

快到戏地的时候,他还跟士兵们放狠话:“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冲上去立功就有重赏,敢后退就砍头!”

这些士兵大多是犯人出身,本来就不太怕死,现在听说有赏,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就冲进周文的军营。

周文从东边打到西边,一路上没遇到啥厉害的对手,就觉得秦人都是“战五渣”,压根没当回事儿。

谁知道章邯的军队一来,那攻势跟涨潮似的,根本招架不住,只能往后撤。

秦兵一看占了上风,打得更来劲了,把周军杀得七零八落,西处逃窜。

周文根本拦不住,只能脚底抹油,逃出函谷关去了。

每一个故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