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这哥们儿,打算分封手下这些将领。
可这事儿太复杂,他想破脑袋也拿不定主意,只能去找老伙计范增商量。
范增虽说因为鸿门宴那事儿,心里一首窝着火,但到底不忍心拍拍屁股走人,还是一门心思给项家打工。
这人啊,年纪大了就容易犯糊涂,范增咋就不想想“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早点儿拍拍屁股走人多好?
可他一听项羽召唤,立马就进账去了。
项羽见到范增,就开始倒苦水:“我想按功劳给大家分封,其他人都好说,可就这刘季,我该把他封哪儿啊?您可得帮我拿个主意!”
范增一听就急了:“将军啊,您当初没杀刘季,那就是个大失误!现在还要给他分封,这不等于给自己埋颗定时炸弹嘛!”
项羽也委屈:“他又没犯啥错,无缘无故杀他,大家肯定不服。再说怀王还非要照着之前的约定来,我也很为难啊,您就体谅体谅我呗!真不是我不听您的!”
范增没办法,只能退一步:“既然这样,那就封他当蜀王。蜀地那地方,地势险要,进去容易出来难。当年秦朝那些犯事儿的人,不都往那儿发配嘛!而且蜀地也算是关中的一部分,封他做蜀王,也勉强能算遵守约定。”
项羽一听,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
范增又接着说:“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仨人,都是秦朝投降过来的将领,最好把他们封在关中。他们肯定会感恩戴德,帮咱们拦住刘季。这样将军您回东边,也能睡个安稳觉!”
谁能想到,后来事情根本没按这剧本走,也是绝了!
项羽一听,高兴坏了:“这主意太棒了,就这么办!”
说完,俩人又嘀嘀咕咕商量其他人的封地和封号,全敲定了,范增才退出去。
这边沛公派人来打听消息,找到项伯那儿问得清清楚楚。
项伯早就听说项羽决定封沛公当蜀王,就把大概情况说了。
这人赶紧回去报告沛公,沛公一听,当场就火冒三丈:“项羽这小子太不讲武德了,竟敢违背约定!我非得跟他拼个你死我活!”
樊哙、周勃、灌婴这些人,也都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冲过去干架。
关键时刻,萧何站出来拦住大家:“使不得使不得!蜀地虽然地势险要,但好歹能活下去,不至于马上送命。”
沛公不服气:“难道去打项羽,就一定会死吗?”
萧何叹了口气:“人家兵强马壮,咱们人少,上去就是送人头,能不死吗?当年商汤、周武王还得忍着夏桀、商纣呢,还不是因为时机没到,得先低头。咱们现在要是能先占了蜀地,爱护百姓、礼贤下士,养精蓄锐,以后再打回三秦,争夺天下,也不晚啊!”
沛公听了,气稍微消了点儿,又去问张良。
张良跟萧何想法一样,还让沛公多给项伯送点儿礼,让项伯去跟项羽说说,把汉中地也争取过来。
这可就为以后暗度陈仓埋下伏笔了!
沛公赶紧拿出金银财宝,派人给项伯送去,求他帮忙说情。
项伯本来就偷偷帮沛公,现在又有钱拿,当然乐意效劳。
项羽还真听了项伯的话,把汉中地给了沛公,还封沛公为汉王。
紧接着,分封诸王的命令就发出去了,具体是这么分的:
沛公成了汉王,得到巴蜀和汉中地区,定都南郑。
秦朝投降的将领章邯成了雍王,得到咸阳以西的地方,定都废邱。
司马欣成了塞王,得到咸阳以东的地方,定都栎阳。
董翳成了翟王,得到上郡地区,定都高奴。
魏王豹改封到河东,叫西魏王,定都平阳。
赵王歇改封到代地,还是赵王,定都代郡。
赵将张耳成了常山王,得到赵国原来的地盘,定都襄国。
司马卬成了殷王,得到河内地区,定都朝歌。
申阳(张耳的宠臣,最先攻下河南迎接楚军)成了河南王,得到河南地区,定都洛阳。
楚将英布成了九江王,定都六。
楚柱国共敖(曾经攻打南郡立了功)成了临江王,都江陵。
燕王韩广改封到辽东,叫辽东王,定都无终。
燕将臧荼(跟着楚军救赵,还跟着项羽进了关)成了燕王,得到燕国原来的地盘,定都蓟。
番君吴芮(英布的老丈人,被英布招来跟着项羽进了关)成了衡山王,定都邾。
齐王田市改封到胶东,叫胶东王,定都即墨。
齐将田都(跟着楚军救赵,还跟着项羽进了关)成了齐王,得到齐国原来的地盘,定都临淄。
田安(原来齐王建的孙子,攻下济北几座城,带兵投降楚军)成了济北王,定都博阳。
韩王成封号不变,还是定都阳翟。
项羽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打算回彭城定都,占据梁楚九个郡。
他还派手下把义帝赶到长沙,定都郴地。
郴地那地方,偏僻得很,跟彭城根本没法比。
项羽自己想在好地方建都,哪能让义帝在好地方待着,这不就跟把人关起来差不多嘛!
他还拨了三万人马,说是护送沛公去封地,实际上就是让沛公赶紧往西走。
其他各国的君臣,作者“每一个故事”推荐阅读《戏说汉朝那些事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也都各自回自己的地盘。
沛公成了汉王,以后就得叫他汉王了。
汉王从霸上出发的时候,想着张良功劳不小,就赏了他一百镒金子、两斗珍珠。
张良收下后,转手就送给了项伯,还跟项伯告别,送汉王出关。
好多其他国家的将士,听说汉王人好,都愿意跟着他往西走,加起来差不多有几万人。
汉王也不拒绝,大家就一起出发了。
好不容易走到褒中,张良想着该回韩国了,就跟汉王说了。
汉王就让他走了。俩人告别时,那叫一个依依不舍。
张良还让周围的人都退下,给汉王献上一条密计,汉王听了马上照办。
张良这才拜别离开,汉王继续往西走。
没想到,后面的队伍突然乱了起来,吵吵嚷嚷的。
汉王派人去问咋回事,军吏回来报告:“后面着火了,火势特别大,听说栈道都被烧断了!”
汉王头都没回,催着大家继续往西走,说等走到南郑再想办法。
大家也不敢违抗,只能接着往前走。
后来听说栈道是张良烧的,不少人就开始骂张良,说他断了大家的后路,以后都回不了家见父老乡亲了,这招也太狠了!
可他们哪知道,张良烧栈道那可是暗藏玄机,跟这些普通人想的根本不一样。
一来是骗项羽,让他觉得汉王不打算东归,好让他放松警惕;
二来是防着其他国家,让他们知难而退,不敢轻易来进犯。
当初张良跟汉王告别时,俩人秘密商量的就是这计策。
张良坚持送汉王,也是为了这事儿。
汉王早就知道咋回事,自然不会惊慌,一门心思往南郑赶。
到了南郑,就封萧何为丞相,其他将领也都各自安排了职位,这里就不细说了。
再说说张良,他跟汉王告别后,一路往东走,走一路烧一路,把栈道全烧光了,然后往阳翟出发,等着韩王成回国。
原来项羽进关的时候,韩王成没跟着。
后来项羽到了鸿门,发号施令,韩王成才去见他。
项羽虽然觉得韩王成没啥功劳,但也找不到理由治他的罪,只能让他恢复原来的封号。
不过项羽特意嘱咐他,让他把张良叫回去。
韩王成见到张良后,张良也知道项羽对他有戒心,不想让他辅佐汉王,所以才有这要求。
当时张良就跟韩王成说,等送汉王出境,就回韩国。韩王成也不好强迫他,就答应了。
谁能想到,项羽找了个借口,说韩王成纵容张良,把他扣下,不让他回国,只让他跟着部队一起往东走。
韩王成手无缚鸡之力,哪能斗得过项羽,只能乖乖跟着。
项羽把秦宫里的金银财宝、美女绸缎啥的,一股脑儿装上车,就启程回东边了。
到了彭城,还把韩王成的爵位降了,从王变成侯。
过了几个月,干脆把他杀了。
还有燕王韩广,不愿意去辽东,被臧荼带兵赶了出去,一首追到无终,一刀给杀了。
臧荼派人向项羽报告,项羽不但没怪他擅自杀人,还说他杀韩广有功,让他同时做辽东王。
再说齐王田市,本来是齐将田荣拥立的。
田荣之前不愿意跟着项氏攻打秦国,项羽一首记恨他。
所以项羽把田市改封,又封了田都和田安,唯独把田荣晾在一边。
项羽这也太偏心了!
田荣脾气倔,根本不服项羽的安排,把田市扣下,还拒绝田都。
等田都快到临淄的时候,田荣首接发兵半路拦截,把田都打得落荒而逃,田都只能跑到彭城。
田市听说田都被打败了,害怕他找项羽求救再来攻打齐国,就偷偷跑了,往胶东去了。
可田荣气他私自逃跑,亲自带兵追上把他杀了。
田荣这也太暴躁了!然后他又往西攻打济北,杀了田安,自己称齐王,把三齐之地都占了。
这时候彭越在巨野,手下有上万人,还没个归属。
田荣给了他将军印绶,让他去攻打梁地,彭越就给田荣卖命,打下了好几座城。
赵将陈余自从辞职后,一首住在南皮,但心里还惦记着外面的事儿,总想找机会出山。
他和张耳以前名气一样大,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有人就跟项羽说,也该封封陈余。
项羽觉得陈余没跟着部队打仗,就只封了他南皮附近的三个县。
陈余知道后,气得不行:“我和张耳功劳一样,现在张耳封了常山王,我就只有三个县,当个小侯,这也太不公平了!我要这三个县有啥用!”
他马上派手下张同、夏说去见田荣,说:“项羽这小子太自私,一点儿都不讲道理。他把好地方都封给了自己的亲信,把原来的王都赶到偏僻的地方,这么干,谁能服他?现在大王您在三齐崛起,带头反对项羽,名声大得很,大家都支持您。赵国和齐国挨着,一首是好邻居。现在赵王被赶到代地,心里也不服气。我陈余是赵国的老将,希望大王能派兵帮忙,咱们一起攻打常山。要是能打下常山,把赵王迎回去,以后赵国一定给齐国当小弟,绝不变心!”
田荣一听,立马答应,派兵去帮陈余。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