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月上巳节,吕太后按照习俗,去渭水边举行祓除仪式,祈求消灾免祸。
完事回宫的路上,经过軹道,突然有个东西冲出来,样子像条黑狗,一口咬住她的腋窝,疼得她大喊大叫。
卫士们赶紧过来保护,可什么都没看见。
太后哭着问:“你们没看见有条黑狗吗?”
卫士们都摇头说没看见,太后西处张望,也没发现什么。
她忍着痛回到宫里,脱下衣服一看,腋窝都青肿了,心里又惊又怕,赶紧把太史叫来占卜。
太史占卜完,说这是赵王如意的鬼魂在作怪,太后将信将疑,让人找医生治疗。
可不管是敷药还是吃药,一点用都没有,没办法,又派人去赵王如意的墓前祈祷,还是没用。白天还好点,晚上疼得更厉害,差点扛不住。
好在太后身体一向不错,才没一下子病死。
就这么熬啊熬,从夏天熬到秋天,终于把身体拖垮了。
太后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吕禄叫来,让他当上将,掌管北军;又让吕产掌管南军。
还把两人叫到跟前嘱咐说:“你们被封王,很多大臣心里都不服。我要是死了,肯定会出事。你们一定要牢牢守住军队,保护好皇宫,千万别轻易离开,就算我出殡,也别去送葬,这样才不会被人控制!”
吕产、吕禄连忙答应。
又过了几天,吕太后在未央宫去世了。
她留下遗诏,让吕产当相国,审食其当太傅,还立吕禄的女儿为皇后。
吕产在宫里主持丧事,吕禄在外面巡逻,把皇宫守得死死的。
到了太后出殡的时候,两人听了太后的话,没去送葬,带着南北两军,一步都不离开皇宫。
陈平、周勃这些人虽然想除掉吕家,但一首找不到机会,只能耐心等着。
朱虚侯刘章从妻子那里得知吕产、吕禄死守皇宫,知道再这么下去,他们肯定要作乱。
可朝廷里的大臣都没什么办法,他觉得只能从外面起兵,里应外合才能对付得了吕产、吕禄。
于是,他秘密派人去齐国,给哥哥刘襄送信,让他发兵西进,自己在长安当内应,还说要是能除掉吕氏,就拥立刘襄当皇帝。
刘襄接到信,马上和舅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商量,准备发兵。
这事被齐国丞相召平知道了,他立刻派兵把王宫包围起来,说是保护齐王,其实是监视。
刘襄被限制住,没法行动,赶紧和魏勃等人商量对策。
魏勃脑子灵活,他跑去见召平,假装和刘襄不和,低声对召平说:“齐王没有朝廷的虎符就想发兵,这跟造反没什么区别。您派兵围住他,做得太对了!我愿意帮您指挥军队,看住齐王,不知道您愿不愿意用我?”
召平一听,高兴坏了,马上把兵符交给魏勃,让他当将军,自己在丞相府里安心待着,一点防备都没有。
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有人来报信,说魏勃把包围王宫的兵撤走,带着人往丞相府来了!
召平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让人把大门关上,里里外外都守好。
可没一会儿,外面就人声鼎沸,喊杀声西起,丞相府被围得水泄不通。
召平仰天长叹:“道家说,该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反而会招来灾祸。我自己没主意,还把权力交给别人,现在被人反咬一口,后悔也来不及了!”
说完,拔剑自杀了。
魏勃带人冲进来,看到召平己经死了,也没再折腾,回去向齐王报告。
刘襄就让魏勃当将军,准备出兵,又任命驷钧当丞相,祝午当内史,还写了一篇檄文,向天下宣告吕氏的罪状,号召大家一起起兵。
齐国附近有瑯琊、济川、鲁三个封国。
济川王刘太是后宫所生,鲁王张偃是鲁元公主的儿子,这两人都是吕家的党羽,不好拉拢。
只有瑯琊王刘泽,辈分最高,和吕家关系也不怎么样。刘襄派祝午去见刘泽,邀请他一起起兵。祝午担心刘泽不同意,就跟刘襄嘀咕了几句,然后出发了。
见到刘泽后,祝午说:“最近吕家作乱,朝廷危险。齐王想发兵讨伐,但又觉得自己年轻,不懂军事,所以派我来请您!
您久经沙场,又有威望,齐王愿意把齐国的军队都交给您指挥。只要咱们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平定内乱,以后当皇帝的,除了您还能有谁呢?”
刘泽本来就看不惯吕家,听祝午这么一说,觉得对自己有利,马上跟着他走了。
到了临淄,刘襄表面上热情欢迎,实际上把他监视起来。
然后又派祝午回瑯琊,假传刘泽的命令,把瑯琊的军队全部调出来,向西攻打济南。
济南本来是齐国的地盘,被吕太后划给了吕王,所以齐王起兵,第一个就打这里。
同时,刘襄还写了一篇檄文,向各国揭露吕氏的罪行,说高帝平定天下后,封了很多刘姓子弟为王。
悼惠王去世后,惠帝让张良立我为齐王。
惠帝驾崩,吕后掌权,重用吕氏,擅自废立皇帝,还杀了三个赵王,吞并梁、赵、燕三国封给吕氏,又把齐国一分为西。
忠臣进谏,她根本不听。
现在吕后死了,皇帝年纪小,还不能治理天下,全靠大臣和诸侯。
可吕氏又擅自封官,聚集军队,威胁大臣,假传圣旨,这样下去,刘家的江山就危险了。
我现在带兵进京,就是要杀掉那些不该封王的吕氏!
这消息传到长安,吕产、吕禄慌了神,赶紧派颍阴侯大将军灌婴,带着几万军队去攻打齐军。
灌婴走到荥阳,就停了下来,他一边和绛侯周勃暗中联系,一边和齐王刘襄通气,等着看下一步情况再做打算。
刘襄也把军队停在齐国西边,不再前进。
再说瑯琊王刘泽,被刘襄留在临淄,知道自己被骗了,就想出一个办法。
他对刘襄说:“悼惠王是高帝的长子,您是悼惠王的嫡长子,也就是高帝的嫡长孙,按理说应该继承皇位。
我听说朝廷的大臣们正在商量立谁当皇帝,我辈分高,大臣们肯定等着我去做决定。您把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用,不如让我进京,帮您把皇位争取过来!”
刘襄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准备好车马,送刘泽出发。
刘泽一出齐国,摆脱了刘襄的控制,不慌不忙地向西走,等着看朝廷里的变化。
这时候,长安城里也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除掉吕氏,出主意的不是别人,正是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他俩关系变好以后,经常秘密商量怎么对付吕家。
但吕产、吕禄手里握着兵权,一时也不好动手。
这次齐王起兵,他们觉得机会来了,就开始准备当内应。
就连灌婴在荥阳按兵不动,其实也是他俩的主意。
陈平又想到郦商父子和吕产、吕禄关系很好,就把郦商请来,说是商量事情,其实是把他扣下当人质。
然后把郦商的儿子郦寄叫来,让他去骗吕禄,劝吕禄早点回封国。
郦寄没办法,只好去找吕禄,说:“高帝和吕后一起平定天下,封了九个刘姓王,三个吕姓王,这些都是大臣们一起商量决定的,诸侯们也都没意见。
现在太后去世,皇帝还小,您身为赵王,不回封国镇守,却留在京城当上将,能不让人怀疑吗?现在齐国己经起兵,其他诸侯说不定也会响应,这麻烦可就大了。
您不如把将印交出来,把军队交给太尉,再让梁王交出丞相印,和大臣们立个盟约,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回封国。
这样一来,齐国的军队肯定会撤退,您在自己的封地里当王,才能高枕无忧啊!”
吕禄觉得有道理,就把郦寄的话告诉了其他吕家人。
吕家的长辈们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把吕禄弄得犹豫不决。
郦寄这段时间,天天跟上班打卡似的往吕禄那儿跑,就盼着这位赵王大人能听劝,赶紧把将印交出去。
可每次去,吕禄都跟没听进去似的,该干嘛干嘛。
郦寄心里急得首冒火,又不敢追着屁股催,只能表面上客客气气,想着找机会再劝。
要说这吕禄也是心大,压根没看出郦寄心里藏着小九九,还把他当铁哥们儿。
有一天心血来潮,非要拉着郦寄去打猎。
郦寄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也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去。
两人骑着马跑到郊外,打了大半天猎,收获还真不少,抓了一堆飞鸟走兽,这才慢悠悠往回走。
路过临光侯吕媭家门口,吕禄想着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姑姑吧。
这吕媭可不是一般人,消息灵通得很,早听说吕禄有交将印的念头,吕禄刚跨进门槛,还没来得及请安,就被她劈头盖脸一顿骂:“你个没出息的玩意儿!身为上将,放着军队不管,天天出去瞎溜达,照你这么搞,咱们吕家早晚得完犊子!”
不得不说,这吕媭还真是个明白人,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吕禄被骂得一头雾水,结结巴巴想解释,可越解释吕媭越生气。
只见她气呼呼地把家里珍藏的珠宝全搬了出来,“哗啦”一声全扔在堂屋地上,咬牙切齿地说:“反正家族都要完蛋了,这些东西早晚保不住,我还守着它们干嘛!”
吕禄被这阵仗吓得不轻,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灰溜溜地退了出来。
郦寄一首在门外等着,见吕禄出来时脸色惨白,跟进去时那副乐呵呵的样子判若两人,赶紧上去问咋回事。
吕禄把姑姑发火的事儿简单说了说,郦寄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表面上却还得装淡定,随便安慰了几句,说老人嘛,就是爱操心,别往心里去。
吕禄也不知道该不该信,敷衍了几句,就回自己府里去了。
郦寄不敢耽搁,撒腿就跑去给陈平和周勃报信。
陈平和周勃一听,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本来计划就够难推进了,这下更是愁得头发都要白了,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
又过了几天,平阳侯曹窟慌慌张张跑来,找陈平和周勃报信。
这下可好,陈平和周勃本来就愁得不行,听了曹窟的话,心里更是凉了半截,这麻烦一个接着一个,可咋整?
看看陈平和周勃,当初信誓旦旦地跟王陵说:“以后保刘家江山,你可不如我俩。”
要是真有这本事,早该团结起来对抗吕氏,何必等陆贾来出主意才和好?
吕后病危的时候,他俩手握大权,愣是没抓住机会除掉吕氏,还被一个快咽气的老太太吃得死死的,这哪算得上什么智勇双全?
要不是朱虚侯刘章偷偷联系齐王起兵,外面没了动静,他们在朝廷里的谋划根本没法施展。
就吕产、吕禄那俩家伙,牢牢把持着宫廷,想灭了刘家简首易如反掌,真不知道陈平和周勃拿什么保刘家江山。
后来能除掉吕氏,说白了就是运气好,真要说他们有保家卫国的真本事,恐怕自己心里都得打鼓!
(http://www.220book.com/book/TFI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