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月初,深圳己带上初夏的燥热。
林天佑站在“金星招待所”楼顶,望着远处天边的晚霞。十多天来,他过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原始”生活:白天在电子市场打工,晚上看股票讲座、抄行情、背资料,空闲时修家电、跑腿、蹭报纸……像个地道的九十年代“社会青年”。
但他心中无比清醒。
这片看似杂乱无章的城市,正在快速生长。
楼宇一天一变,市场日夜翻新,街头巷尾的招工信息每三天换一次。而所有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发财。
而林天佑,带着三十年后视角的“时间异能者”,还差最后一块拼图。
钱。
开户成功了,但账户里还是空的。
如果不搞到一笔资金,他再懂得多也只是“纸上富贵”。
他摸了摸口袋:总共剩下41元现金,今天刚发工资——40元。加起来也才81块,连一手股票都买不起。
“得找个机会。”
【二】
机会,往往藏在破事里。
这天上午,华强北市场又出事了。
市场南门一带,有人贩卖假电子元件,被工商突击检查,一堆小贩仓皇逃窜,有人当场被扣货、罚款、甚至拘留。林天佑目睹了一切,意识到市场秩序远比他想象中混乱。
下午,老板拍着他肩膀说:“林小子,你机灵,给我盯两天市场。我准备进一批新货,有人找我代售进口随身听,每台110块,你去现场验货,看看值不值。”
“可以。”
第二天早上,他坐上三轮车,奔赴“赛格工业园”。
那里是深圳最早的一批电子装配聚集地,厂房灰白相间,楼下停满了三轮板车。林天佑按照地址来到一间两层矮楼前,见到了那批“货”的卖家——一个卷发青年,穿着牛仔夹克,叼着一根牙签。
“兄弟,新货,韩国产。你们市面见不着。”
林天佑拆开一个,通电试机。
果然外壳新,功能全,甚至带了调频。关键是——芯片是真的!
“你这哪来的?”
“走私的,懂?”
林天佑不动声色:“一共多少台?”
“二十台。你们要的第一批。”
他沉吟片刻,忽然问:“你们收现金?”
“收。”
他心中一动。
这是机会!
随身听在1992年市场价约160元一台,他只要拿下这批机器,稍微修整包装,就能净赚每台50元以上。
20台,一千块利润起步!
他强压激动:“我回去跟老板谈。”
【三】
傍晚回到市场,老板正忙着算账。
林天佑走上前,低声道:“那批货真货,进口原件。您要是信我,进下来一试?”
老板犹豫了一下:“我现在手头紧,要是赔了……”
林天佑咬牙道:“这样,我出一半本钱,我能凑出五百。”
老板抬头:“你有钱?”
“我……可以借。”
“成,只要你出一半,我给你三成利润分红,赔了各认各的。”
“一言为定。”
回到招待所,林天佑开始琢磨——借钱。
1992年的深圳,没有支付宝,没有信用卡。借钱靠的不是征信,而是人情。
他想到了罗叔。
【西】
第二天一早,林天佑找到罗叔,把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罗叔沉默了一会,问:“你确定那批货是真?”
“我敢担保。如果出问题,我退给你本金。”
“你要多少?”
“五百。”
罗叔在一堆报纸后摸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打开,一叠崭新的十元票摆在他面前。
“这是我这半年炒股赚的利。你拿去。别让我后悔。”
林天佑郑重其事地站起身,鞠了一躬:“三天后,我还你本息。”
他带着这笔资金,再次赶到工业园,与那青年签了一个简陋的“货物转让协议”,当场付款提货,连夜运回市场。
他在招待所打扫一间空屋,把随身听擦亮、测试、装袋、贴标签,并在门口写下:
“韩版随身听,全市最低价,限量20台!”
售价:150元。
比市面低十块。
三天内,20台随身听售罄!
净利润:1030元!
他拿出五百加十元利息,送还罗叔。
罗叔接过钱,默默点了点头:“你这小子,真不一样。”
【五】
1992年4月12日。
林天佑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手握开户回执单,走进深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大楼。
柜台那头的女士将一张红色的小册子递给他,上面印着:
林天佑
股东账号:A064821
初始资金:510元
一切手续完成。
他出门,站在交易所楼下,仰望那栋毫不起眼的老楼,眼神中带着久违的光芒。
这一刻,三十年后的金融老手,终于站上了历史的起点。
他终于握住了改变命运的“第一笔筹码”。
【六】
当晚,罗叔请他吃饭。
小店里一盘红烧鲫鱼,两碟花生米,一瓶二锅头。
“林兄弟,接下来你打算怎么走?”
“股市。我研究了一阵子,准备先小额操作,试试水。”
“你不打听内幕?”
“会,但不依赖。我有自己的分析体系。”
罗叔看着他,许久,忽然笑了:“你这人,说不上来,有点像我们厂那会的总工,读书人出身,可心狠。你要真下场,就别回头。”
林天佑举起酒杯:“干了。”
“干!”
两人喝得满脸通红。
而天外的深圳,正灯火通明,远处传来收音机里的女声播报:
“今日深科技报收6.75元,成交量放大,市场有资金入场迹象。”
林天佑眼神一动。
机会,越来越近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TFZ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