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四觉得这趟差事,似乎比想象中更有意思。
“嗯,收编的人手,可以用来攻打附近的城池,或有奇效。”朱二福补充道,“利用这些高句丽本地人,去攻打小城,必能省时省力,甚至可能兵不血刃。”
“当然,我们的目标只在辽东方向的城池,东边的既然已划给高藏王,就没必要再浪费大唐的力气了。”
与倭国相比,高句丽的造船工艺或许稍胜一筹,但终究有限。
其最精良的战船早已编入水师,而今,那支水师已在唐军的攻势下尽数沉入海底。
鸭绿江水面上,除了零星的渔舟,再无任何值得一提的大型船只。
周大福的船队在此地畅行无阻,他将舰队化整为零,分作数支分队,以犁庭扫穴之势,在三天之内便将江岸两侧的码头与船只清剿一空。
所有船只,不论归属,一律焚毁。
至于沿岸的居民,顺从者尚可保全性命,若有反抗,则格杀勿论。
为了更好地控制局面,周大福甚至别出心裁,提拔了一名高句丽人担任护卫统领,专门节制一支由高句丽降人组成的队伍。
在周大福眼中,这支两千余人的高句丽护卫队不过是乌合之众,战力堪忧。
然而,在兵力极度匮乏的鸭绿江沿岸,它却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这支队伍的规模还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许多食不果腹的高句丽人闻讯而来,加入后发现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反过来欺压往日作威作福的同胞,队伍的性质随之悄然改变。
人数从两千激增至三千,再到五千,最终竟一举突破万人大关。
这个数字让周大福心头一凛,他急忙叫停了招募。
他带来的本部人马尚不足万,要去驾驭一支人数更多的异族队伍,他不得不担心会引火烧身。
“周船长,若我真能攻下那座城,是否就能当上城主?”
高句丽护卫队的统领齐节问道。
此人自称有半数扶余血统,高句丽与汉人血统各占四分之一,不仅唐话说得流利,还通晓文墨,为人极为机敏。
“齐节,我实话与你讲,一城之主的任命,并非我能决定。但燕王殿下曾对我言明,若有高句丽人真心为大唐效力,朝廷不吝于让他们治理城池。”
“只要你能拿下此城,我便可向燕王殿下保举你出任县令。”
“县令?”
“正是。日后辽东诸城都将纳入我大唐辽东道的版图,此城也将设县。届时不再有城主之说,一县事务皆由县令掌管。”
“那么……县令之上,又是什么官职?”齐节的野心不小,但对大唐的官制却知之甚少。
“县上为州府,长官是刺史。只要你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刺史也远非你的终点。”
佚名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chapter_();
“你大可去打听一番,我大唐海纳百川,唯才是举,从不问出身。”
“契苾何力将军、阿史那将军,皆是胡人出身,却深得陛下信赖,身居高位。”
“你的将来,未必不能与他们比肩。”
周大福乐于见到齐节的野心,他最怕的就是此人敷衍了事。
一个毫无根基的高句丽人,即便在大唐官至显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多谢周船长指点。您尽管放心,三日之内,我必取西面的乌骨城,而后挥师北上,再夺国内城。”
“鸭绿江西岸以这两座城池最为紧要,一旦拿下,辽东腹地的辽东城、安市城与新城便成孤城,大局可定。”齐节对高句丽在辽东的部署了如指掌。
“陛下正率数万大军御驾亲征,想必已兵临辽东城下。你若能攻克乌骨城与国内城,我便是舍弃自己的所有军功,也要为你换来一个县令之位!”
周大福深知,仅凭自己船上这点人手,绝无可能攻下高句丽的坚城。
国内城乃高句丽故都之一,其城防之坚固可想而知;乌骨城能与其并称,自然也非等闲。
此刻听闻齐节竟有如此把握,周大福心中狂喜。
只要能成事,任何条件都可以谈。
一旦这两座重镇落入大唐之手,燕王殿下全取辽东的宏图便已实现大半。
届时,辽东腹地那些守军听闻后方失守,军心必乱,说不定还能为陛下的主力攻势助一臂之力。
周大福越想越是振奋,他执掌水师多年,功劳簿上却乏善可陈。
若能以微末兵力夺取两座坚城,这可是不世之功,陛下龙颜大悦之下,封妻荫子,赐下一个爵位也未可知。
乌骨城外,一支高句丽军队正向城门开来。
城头守军起初一阵紧张,但见来者皆是高句丽人装束,又从西面而来,便没有立即示警。
只是按规矩派人出城盘问,乃是必然之举。
唐军入侵辽东的消息早已传到,守将虽不信唐军能这么快打到乌骨城下,但城防巡查已然加倍。
眼前这支万余人的大军突然出现,由不得他不谨慎。
“我等奉莫离支之命,驰援辽东城。速速备好粮草,我等在城中休整一夜,明日便要启程。”齐节一口纯正的高句丽语,让城上守军顿时放松了警惕。
经过一番简短交涉,确认了齐节部队的“来路”后,守将便下令开城放行。
高句丽人分辨同族,自有一套办法,绝不会像外族人那样看谁都一样。
乌骨城的守军虽然觉得齐节这支部队军容有些散漫,颇有杂牌之相,却也未曾多想。
毕竟,精锐之师都需留守平壤拱卫王都,派些二三流的部队增援辽东,在他们看来也合情合理。
(http://www.220book.com/book/TGA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