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月,应天府的梧桐叶在寒风中簌簌飘落,朱元璋新落成的吴王府内却暖意融融。产房外,朱元璋来回踱步,手中把玩的玉佩被捏得发烫。自从去年长子朱标诞生后,他对新生命的降临既满怀期待,又隐隐感到责任的沉重——此刻的他,刚刚攻克集庆路改名应天,正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对峙,每一个子嗣的诞生都关乎着未来基业的传承。
"恭喜王爷!王妃诞下世子!"随着产婆的高呼,朱元璋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产房。只见马氏虚弱地靠在锦被上,怀中襁褓里的婴儿正挥舞着小拳头,响亮的啼哭震得屋梁上的喜字微微晃动。朱元璋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烛光下,幼嫩的小脸皱成一团,粉嘟嘟的嘴唇还在无意识地翕动。"就叫樉吧。"他望着孩子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柔情,"樉者,坚实如金石,愿我儿日后能为大明撑起一片天。"
消息传开,应天城陷入欢庆。李善长连夜撰写贺表,将朱樉的诞生与商汤二子外丙、周文王次子发相提并论;徐达送来一柄精心打造的银锁,上面刻着"长命百岁,社稷之辅";百姓们自发在城门悬挂红灯笼,街边的说书人开始讲述"吴王得双璧"的故事。王府内更是张灯结彩,朱元璋下令大赦应天牢狱,减免三日赋税,整个城池沉浸在喜悦之中。
朱樉的成长与大哥朱标截然不同。他自幼生得虎头虎脑,性格活泼好动,刚会走路就追着侍卫的长枪跑。五岁那年,朱元璋带他去校场观兵,小朱樉竟挣脱乳母的手,跑到战鼓前用力敲打,震耳欲聋的鼓声让在场将士又惊又喜。朱元璋见状哈哈大笑,当场赐他一副小甲胄:"我儿有此胆魄,日后必是将才!"
然而,活泼的性格也让朱樉时常闯祸。八岁时,他因与兄长争执,赌气将书房的《资治通鉴》撕得粉碎。朱元璋勃然大怒,罚他在祠堂跪了整整三个时辰。马氏心疼幼子,深夜送去热汤,却见朱樉倔强地昂着头:"母亲莫要劝我,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马秀英登基》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父亲说男儿当顶天立地,我不服便要争!"这句话让马氏既欣慰又担忧——这份执拗,不知日后是福是祸。
随着朱元璋势力渐盛,朱樉的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朱元璋特意从浙东聘请名师,教授他经史子集;又命常遇春亲自指导骑射。但朱樉对读书兴趣缺缺,偏爱舞枪弄棒。一次,他偷偷溜出王府,与市井少年比武,虽打赢了所有人,却因衣衫褴褛、满脸尘土被侍卫带回。朱元璋正要责罚,朱樉却振振有词:"汉高祖未起事前,亦为布衣游侠!"这句话让朱元璋愣住,最终只是长叹一声,叮嘱他注意身份。
洪武三年(1370年),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在关中要地西安。临行前,朱元璋将他唤至书房,指着墙上的舆图郑重道:"关乃天下形胜,大秦故地,非亲不可守。你此去,当效仿周公旦,以德抚民;如卫武侯,以威镇边。"朱樉跪在地上,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儿臣定不负父王所托!"
然而,现实与期望却渐行渐远。抵达西安后,朱樉被当地奢华的生活迷了眼。他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堪比皇宫的秦王府;强征民女,充实后宫;甚至纵容下属欺压百姓。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雷霆震怒,几次下旨斥责。朱标念及兄弟情谊,亲自前往西安劝说,朱樉表面认错,待兄长一走,又故态复萌。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樉因食用王府内人所进的毒樱桃而死,年仅西十岁。朱元璋接到奏报,悲怒交加,在祭文中痛斥其"蠢而无知,自取灭亡",赐谥号"愍",意为"在国逢难"。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秦王,最终以悲剧收场,成为朱元璋诸多子嗣中命运跌宕的典型。
朱樉的一生,折射出明初藩王制度的复杂与矛盾。他的诞生曾为大明皇室带来喜悦与希望,却因性格、环境等因素,最终走向了与兄长朱标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的故事,也成为后世研究朱元璋家族史与明朝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注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www.220book.com/book/TH7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