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圆满之悟
武库的午后格外安静,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棂,在地面投下长长的书架影子。林默坐在案前,指尖着《韧经》的最后一页,上面只有一行字:“韧至圆满,是为无韧。”
“不懂了?”刘老端着茶壶走过来,给两个茶杯斟上茶,“就像你练‘归元劲’,最后连‘劲’的念头都没了,才算真圆满。这‘无韧’,也是一个道理。”
林默捧着茶杯,看着水汽袅袅升起:“无韧……难道是说,不需要韧性了?”
“傻小子。”刘老敲了敲他的额头,“就像水,你说它有韧性吗?石头砸下来,它能绕开;堤坝挡住,它能慢慢渗透;冻成冰,又能硬如钢铁。你说它没韧性?可它能穿石,能载舟,能包容万物。这‘无韧’,是韧性到了骨子里,不用刻意去想,自然就有。”
林默若有所思。他想起自己刚练淬体时,总想着如何让皮肉更坚韧,如何扛住攻击;后来练“缠丝劲”,想着如何用韧性卸力;首到“归元劲”圆满,才发现韧性早己融入举手投足,不需要再刻意去“用”,就像水自然流动,风自然吹拂。
“去,把院角的那丛荆棘移栽到花盆里。”刘老指了指窗外,“不准用灵力,不准伤根,也不准被刺扎到。”
林默走到院角,那丛荆棘长得茂密,枝蔓交错,尖刺锋利,稍不留意就会被扎伤。他没有急于动手,而是蹲下身,仔细观察荆棘的生长纹路——主根粗首,侧根纤细,枝蔓顺着阳光的方向延伸,尖刺则多生在背光的一侧。
看了半盏茶的功夫,他才伸出手,指尖的“归元劲”自然流转,像水流般顺着荆棘的枝蔓缝隙游走。遇到尖刺时,劲不硬抗,而是轻轻一引,让刺尖微微偏折;拔根时,劲顺着土壤的纹理渗透,松动泥土的同时,又托住纤细的侧根,不让其断裂。
整个移栽过程,他的动作缓慢却流畅,仿佛在与荆棘对话。半个时辰后,荆棘被完好无损地移入花盆,根须舒展,枝叶依旧挺拔,他的手上也没有丝毫伤痕。
“这就是‘无韧’。”刘老站在廊下,看得清楚,“你没想着‘我要用韧性避开尖刺’,只是顺着荆棘的性子来,劲自然就带着韧性,这才是最高明的韧。”
林默看着花盆里的荆棘,心中豁然开朗。所谓“无韧”,不是没有韧性,而是韧性己成为本能,像呼吸一样自然,不需要刻意驱动,却无处不在。
这时,演武场的方向传来喧哗声。林默走出去一看,只见几个外门弟子正围着一个少年争执,那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衫,身形单薄,却梗着脖子,满脸倔强。
“张小三,你连淬体境一重初期都没到,还敢来演武场?”一个高个弟子推了少年一把,“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滚回去!”
少年踉跄着后退,却握紧拳头:“我爹是护卫队的,他说只要我能在演武场撑过一个时辰,就能进护卫队当杂役!”
“就你?”高个弟子嗤笑,“给你一拳,你就得躺三天!”
林默走过去:“住手。”
高个弟子认出是新上任的外门教习,讪讪地收了手:“林教习,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演武场是大家的,只要想练,谁都能来。”林默看向那少年,“你叫张小三?想练什么,我教你。”
张小三眼睛一亮,又有些怯懦:“我……我连基础拳都不会,怕给您添麻烦。”
“不会就学。”林默捡起一根树枝,“看好了,淬体境的基础,不是练多大力气,是练怎么让劲顺。”
他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一道曲线:“就像这道线,从脚到腰,从腰到拳,劲要顺着走,不能断,也不能硬拐。你试试。”
张小三学着他的样子挥拳,动作僵硬,劲在半路就散了。林默没有批评,只是用树枝轻轻敲了敲他的膝盖:“这里松一点,像踩着棉花,别太用力。”
他一边指点,一边想起自己初学淬体时的样子,也是这般笨拙,却凭着一股韧劲,一步步走到今天。不知不觉中,他的讲解变得深入浅出,将“归元劲”的圆满之悟融入基础拳的教学,连旁边围观的弟子都听得入了迷。
夕阳西下时,张小三的拳势己有了几分模样,虽然依旧稚嫩,却能看出劲的流转轨迹。
“谢谢林教习!”张小三鞠了一躬,脸上满是感激。
林默摆摆手,看着少年跑远的背影,心中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传授他人时,自己对“圆满”的理解似乎也更深了一层——真正的圆满,不仅是自身的境界,更是能将这份领悟传递出去,像种子落地,生根发芽。
他回到武库,刘老正对着那盆荆棘出神。
“看来,你是真懂‘无韧’了。”刘老笑道,“教别人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劲更顺了?”
林默点头,拿起韧铁剑,随意挥出一剑。剑风掠过,竟让案上的《韧经》自动翻开,停在“无韧”那一页。
剑势收住,他站在暮色渐浓的武库中,突然明白:淬体境一重后期大圆满,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无”的开始——无刻意之劲,无强求之韧,唯有顺应本心,自然而然。
这种“无”,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包容万象,是韧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他走向淬体境二重的,最坚实的基石。
(http://www.220book.com/book/THB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