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建筑大奖的评选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苏晚站在台上,展示着"新共生"项目的"复合榫卯结构"模型,心中充满了自信和自豪。经过专利诉讼的胜利和文物保护的创新,她对这个融合了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设计充满了信心。
"各位评委,"苏晚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我们的'复合榫卯结构'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还融入了现代工程技术,实现了抗震性能和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
然而,评委席上的一位外国专家却提出了质疑:"苏小姐,我们承认这种结构很有创意,但它的抗震性能真的能达到现代建筑的标准吗?毕竟,传统工艺在科学性和可靠性上还有待验证。"
苏晚微微一笑,早有准备:"这位专家的问题很好。为了证明'复合榫卯结构'的抗震性能,我们进行了严格的BIM模拟测试和实体模型实验。"
苏晚示意助手播放测试视频。屏幕上,全钢结构模型和"复合榫卯结构"模型在模拟7级地震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全钢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形和裂缝,而"复合榫卯结构"则通过榫卯节点的轻微转动吸收了大部分地震能量,整体变形量仅为全钢结构的一半。
"不仅如此,"苏晚继续说道,"我们还进行了实体模型实验。这是我们用传统工艺制作的1:10模型,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其抗震性能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现代建筑的标准。"
评委们纷纷点头,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目光。然而,那位外国专家仍然不依不饶:"就算抗震性能达标,这种传统工艺的成本和施工难度也是个问题。在现代建筑中,它真的具有可行性吗?"
苏晚拿出一本清代工匠的手稿,正是她和陆霆渊在档案室找到的那本:"各位评委,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手稿,上面详细记录了'三才式'榫卯的制作工艺。我们的'复合榫卯结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研发的,虽然工艺复杂,但通过现代加工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苏晚的话引起了评委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传阅着手稿,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己。
最终,评委会主席宣布:"经过我们的认真讨论和评估,决定将本届国际建筑大奖授予'新共生'项目!我们认为,这个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苏晚和陆霆渊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充满了喜悦的泪水。这一刻,他们不仅为自己感到骄傲,更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感到自豪。
颁奖典礼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建筑师走到苏晚面前,眼中充满了敬佩:"苏小姐,恭喜你获得大奖。我是霍普金斯事务所的创始人,之前的专利诉讼,我向你道歉。"
苏晚惊讶地看着老建筑师:"您...您是霍普金斯先生?"
老建筑师点点头,微笑着说:"是的。我看了你们的设计和那些清代手稿,不得不承认,你们的'复合榫卯结构'确实是对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而不是抄袭。我们己经撤回了诉讼,并决定与你们合作,将这种结构推广到全世界。"
苏晚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欣慰。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奖项的胜利,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走向世界的开始。
回到上海,苏晚和陆霆渊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新共生"项目成为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纷纷称赞这是"中国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然而,苏晚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知道,"新共生"项目的建设还没有完成,记忆长廊的布展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她充满了信心,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亲和陆明远的理想,张大爷等老工人的支持,还有无数默默关注和支持这个项目的人们,都是她前进的动力。
"新共生"项目的成功,不仅是一座建筑的胜利,更是一种理念的胜利。它告诉世界,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 的,而是可以和谐共生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THZ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