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22日的北京,朝阳区五星级酒店的水晶灯把宴会厅照得像白昼。沈诗涵的黑色西装袖口沾着香槟渍,刚和林宁碰过杯的手还带着温度——那是林氏集团的年会,水晶杯里晃着的不仅是酒,还有大连地产界这两年的风云。
“诗涵,你可得敬我这杯。”林宁把波浪卷发别到耳后,宝格丽的蛇形手镯在灯光下闪,“要不是你三年前把大连港的配套住宅项目给我,林氏集团现在还在啃老本呢。”她的指甲涂着正红色,指尖点着桌上的项目册,“你看这KTV的设计图,用的还是启明星辰系统的智能灯光,晚上亮起来跟致一科技的办公楼似的。”
沈诗涵笑着举杯,酒液里映出林宁身后的合影墙。最中间那张是1993年的,林宁穿着工装在工地上搬砖,旁边站着穿警服的林婉清,手里举着致新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合同——那500万,是沈诗涵让银行特批的“姐妹扶持款”,利息按助学贷款算。
“大舅母昨天还说,”沈诗涵抿了口酒,“你把商场的收银系统全换成致新银行的POS机,她的年终奖金够买套大连的海景房了。”
林宁突然压低声音,手镯在沈诗涵的手腕上轻轻一碰:“说真的,王健林那边……你真打算帮?”她的目光扫过宴会厅门口,穿军装的男人刚走进来,肩章的星徽和林宁父亲沈浩华的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颗星。
沈诗涵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王健林正和致新银行的信贷经理握手,军绿色的转业证还别在西装内袋里,露出半截烫金的“光荣”字样。三个月前,这个男人在大连的小饭馆里,用军用水壶给她倒散装白酒,说想搞地产,却连地皮保证金都凑不齐。
“他的项目计划书我看过,”沈诗涵转动酒杯,“比你当年的靠谱,至少知道先盖学校再盖楼。”她想起林宁刚创业时,拿着张画满卡通的图纸找她,说“要在商场里开个儿童乐园”,现在那个乐园己经成了大连孩子的天堂,会员卡系统连着致新银行的储蓄账户。
宴会厅的门被推开,沈雨抱着文件夹跑进来。她的税务局工作证挂在胸前,和姐姐林宁的张扬不同,一身灰色西装素得像张白纸。“姐,诗涵姐,”她把文件拍在桌上,“林氏集团的土地增值税报表我核完了,比去年少缴了300万,全靠你那‘配套学校抵扣’的点子。”
林宁捏了捏妹妹的脸:“就你鬼主意多,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致新银行的卧底。”沈雨的脸腾地红了,手指绞着文件袋——那里面藏着她给王健林改的税务筹划方案,用的是新加坡政企模式的模板,沈诗涵上周刚让致新银行的法务部审核过。
“王经理,这边请。”林宁朝门口招手,王健林的皮鞋踩在地毯上没声音,像他在军营里练的悄步走。他手里的项目模型还沾着胶水,是用硬纸板做的大连新区规划,学校和商场的位置标得格外清楚。
“沈总,林总。”王健林的手在裤腿上蹭了蹭,“致新银行的贷款批下来了,8000万,24小时到账,比部队的紧急集合还快。”他从公文包里掏出本《从黑暗到黎明》,扉页上有铅笔写的批注,“这书我看了三遍,文烈宏那小子能改,我也能。”
沈诗涵翻到他划红线的地方:“‘地产不是盖房子,是盖生活’,说得好。”她指着模型里的幼儿园,“用星畅汉堡的加盟模式,让商户先入驻后交租,致新银行给他们垫启动资金,你试试?”
王健林的眼睛亮了,像当年在部队拿到三等功勋章时。“我这就回去改方案!”他抓起模型要走,又突然转身,“沈总,林总,年后开盘请你们剪彩,就用致一科技的无人机撒彩带,让全大连都看看,转业军人也能搞出点名堂。”
他走后,林宁靠在椅背上笑:“你这是把致新银行、星畅汉堡、林氏集团全绑在他的战车上了。”她突然凑近,“说实话,你是不是早就看出他能成?我听爸说,当年他在部队是‘猛虎连’的连长,跟我爸打演习时,把对方的指挥部端了三次。”
沈诗涵望着窗外的夜色,中关村大厦的灯光在远处亮着。“我帮的不是他,是那些跟他一样想好好过日子的人。”她想起王健林说的,项目里要留50套廉租房,给像文烈宏那样改过自新的人住,“林氏的商场给他免半年租金,就当是‘战友扶持计划’。”
沈雨突然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大连税务局的内部系统:“王健林的公司刚登记,我把‘转业军人税收减免’的政策全加上了,比正常流程快了7天。”她的耳尖红了,“我……我就是觉得他这人挺实在的。”
林宁笑着掐她的脸:“小丫头片子,还学会帮外人了?”她转头对沈诗涵眨眼睛,“我这妹妹,平时在税务局跟个闷葫芦似的,今天话比谁都多。”
宴会厅的时钟敲了十下,林氏集团的员工开始表演节目。星畅汉堡的员工合唱着改编的《致新银行欢迎你》,致一科技的程序员用代码编了段灯光秀,图案是林氏地产的logo和王健林模型里的幼儿园。
“诗涵,你说咱们算不算‘裙带资本主义’?”林宁突然问,手指绕着头发,“外人肯定说,要不是你是我妹妹,林氏集团哪能拿到那么好的项目。”
沈诗涵指着台下的文烈宏——他是作为星畅优秀加盟商代表来的,穿的西装还是林宁送的,正给王健林递名片,上面印着“长沙001号店店长”。“裙带要是能帮到这些人,”她碰了碰林宁的杯,“那就让他们说去。”
离场时,沈诗涵的车停在酒店门口。林宁塞给她个礼盒,里面是林氏地产的新房钥匙,地址在大连的星海广场,和龚小京那套500平的房子隔着条街。“给你留的,”林宁的声音软下来,“以后去大连,别总住酒店,姐家就是你家。”
车过长安街时,沈诗涵的手机响了,是王健林发来的短信:“方案改好了,幼儿园的名字叫‘致新希望’,谢谢你和林总。”后面跟着个敬礼的表情,像他今晚在宴会厅里,悄悄给沈雨敬的那个标准军礼。
后视镜里,酒店的灯光越来越远,林宁和沈雨站在门口挥手,姐妹俩的影子在雪地上挨得很近。沈诗涵突然想起奶奶说的:“亲戚不是用来攀附的,是用来搭梯子的,你帮我一把,我拉你一下,日子才能往上走。”
车窗外的雪开始下了,落在致新银行的广告牌上,把“24小时到账”的字样盖得模糊。但沈诗涵知道,有些东西比字更清楚——比如林宁在工地上晒黑的脸,王健林模型里的幼儿园,还有沈雨藏在文件袋里的税务方案,都在悄悄改写着“资本”这两个字的模样。
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沈门双姝智谋撑起的商业帝国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TJ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