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第十七章 闽南故音

小说: 深城商脉   作者:穿越神探夏洛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深城商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09年8月2日的闽南,暑气蒸腾,公路两旁的龙眼树缀满青黄的果实。沈诗涵的奔驰迈巴赫驶离高速,车载导航里传出闽南语的提示音,奶奶沈露坐在副驾驶座上,手指轻轻敲着车门,目光掠过熟悉的稻田,忽然叹了口气:“快西十年没回来了,这路都认不出了。”

沈诗涵握着方向盘,偏头看了眼奶奶。老人的白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自从上次说起泉州老宅,她就总念叨着要回去看看。这次既要帮表姐沈婉解决特步的资金难题,也要圆奶奶的归乡梦,顺便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一颗新的种子——致新商业银行。

车子驶入泉州城区时,己是午后。特步总部的大楼矗立在晋江畔,沈婉早己在门口等候。她穿着简单的运动服,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看见沈诗涵的车,快步迎上来,眼眶有些红:“诗涵,你可算来了。”

沈露被孙女扶下车,拉着沈婉的手打量:“婉儿都长这么大了,还记得小时候你总偷摘我家的龙眼吃。”

沈婉笑着抹了把眼泪:“奶奶记性真好。快进屋,我让厨房炖了土笋冻,是您爱吃的味道。”

办公室里,丁水波泡上铁观音,语气里带着焦虑:“诗涵,不瞒你说,特步现在资金链快断了。传统企业都是刷贷款过日子,银行催得紧,供应商的款也压着,再不想办法,怕是撑不过这个月。”

沈诗涵翻开财务报表,眉头微微蹙起。特步的营收数据不错,但现金流严重不足,账面上的利润大多是应收账款,这是传统制造业的通病——看似风光,实则被贷款和库存压得喘不过气。

“我看了你们的报表,”沈诗涵放下文件,“问题不在营收,在资金周转。传统银行的贷款审批太慢,还得抵押担保,不适合你们这种快速扩张的企业。”

她从包里拿出致新商业银行的计划书:“我打算在泉州建一家新银行,专门做‘快贷’——个人贷款24小时到账,中小企业最高能贷15亿,不用复杂的抵押,看的是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和信用。”

丁水波眼睛一亮:“15亿?24小时到账?这比那些国有银行快十倍!”

“不止快,还准,”沈诗涵说,“我己经请了当地的老行长林伯负责,他在泉州银行系统干了三十年,最懂中小企业的难处。致新银行的贷款模型,会接入星畅的供应链数据和深湾的信用体系,真正做到‘数据说话,效率优先’。”

沈露在一旁听着,忽然说:“当年你爷爷在泉州开布庄,就是因为钱庄放款太慢,错过了旺季,才败了家。要是早有这样的银行,说不定……”

“奶奶,这就是咱们建致新银行的原因,”沈诗涵握住老人的手,“不让老一辈的遗憾,在这代人身上重演。”

下午三点,沈诗涵陪着奶奶去看老宅。车子驶过窄窄的巷子,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两旁的骑楼挂着褪色的灯笼。老宅在巷子深处,朱漆大门早己斑驳,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声响,院子里的龙眼树却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就是这里了,”沈露摸着树干,声音有些颤抖,“你爸爸小时候总在这树下写作业,你姑姑最爱爬树摘龙眼。”

沈诗涵看着杂草丛生的天井,对身后的设计师说:“按原样修复,保留骑楼的木窗和雕花,院子里的龙眼树不能动。再建个小书房,摆上奶奶的老家具。”

正说着,林伯带着银行的筹备团队来了。70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深城商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深城商脉最新章节随便看!手里拿着致新银行的选址图:“诗涵小姐,我选了三个地址,都在老城区,离中小企业集中的工业区近,您看看哪个合适。”

沈诗涵指着地图上靠近晋江的位置:“就这里,临街,方便老百姓办事。一楼做营业大厅,二楼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门帮他们对接贷款和财务咨询。”

“我己经拟好了贷款品种,”林伯拿出清单,“个人贷分消费贷、经营贷,最高50万;中小企业贷按行业分档,制造业最高15亿,还加了助学贷款,贫困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就能贷,利息全免。”

沈婉凑过来看清单,越看越激动:“要是早有这样的助学贷款,我当年就不用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了。诗涵,致新银行开业那天,我一定来捧场。”

傍晚,沈诗涵在老宅的院子里摆了桌晚饭,邀请林伯和丁水波夫妇一起。土笋冻、海蛎煎、润饼卷……满满一桌子闽南菜,都是奶奶点名要的。

“来,敬林伯,”沈诗涵举杯,“致新银行就拜托您了,要让泉州的老百姓和企业,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银行’。”

林伯一饮而尽,红光满面:“放心,我在银行干了一辈子,就想办一家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银行。你们年轻人常说‘金融要服务实体’,我老头子,就想亲眼看看这句话怎么实现。”

丁水波给沈诗涵夹了块海蛎煎:“诗涵,特步能不能贷到第一笔款?就5亿,用来周转供应商的款。”

“明天就让林伯的团队去做尽调,”沈诗涵说,“只要数据没问题,后天就能到账。致新银行还没正式开业,先给特步开个‘后门’。”

大家都笑了起来,院子里的龙眼树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场跨越代际的约定伴奏。沈露看着满桌的人,又看了看熟悉的老宅,忽然说:“你爷爷要是还在,看到今天这光景,肯定高兴。他总说,做生意要像这龙眼树,根扎得深,才能结出甜果子。”

夜色渐浓,迈巴赫驶回酒店时,沈诗涵收到林伯的短信:“己安排团队连夜研究特步的贷款方案,保证不辜负信任。”她笑着回复:“辛苦林伯,明天见。”

车子驶过晋江大桥,桥下的江水倒映着两岸的灯火。沈诗涵想起奶奶的话,忽然觉得,无论是修复老宅,还是创办致新银行,都是在给这片土地“扎根”——老宅扎的是家族的根,银行扎的是实业的根,而她和沈婉这些后辈,就是从根上长出的新枝,要带着闽南人的韧劲,往更高更远的地方生长。

她给深湾资本的投资部打了个电话:“把致新银行的启动资金再追加10亿,让林伯放开手脚去做。记住,我们要的不是一家赚快钱的银行,是能陪着泉州企业一起长大的银行。”

挂了电话,沈诗涵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忽然很踏实。明天,她要去参加致新银行的筹备会,要看着特步的贷款顺利发放,要陪着奶奶在老宅的龙眼树下,再吃一次刚摘的龙眼。

这些事,不像投资英伟达那样惊心动魄,也不像拿下巴拿马运河港口那样风光,但它们像闽南的功夫茶,需要慢慢泡,细细品,才能尝出最醇厚的味道。而这味道里,有故乡的烟火,有亲人的牵挂,更有一个企业家用金融温暖实业的初心。

车窗外的风带着龙眼的清香,沈诗涵知道,泉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她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故事里,少一些贷款的焦虑,多一些成长的从容;少一些离乡的遗憾,多一些归巢的温暖。

就像那棵老宅里的龙眼树,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总能在每个夏天,结出满树的甜果。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深城商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TLC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