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托车产业自改革开放以后就进入了井喷式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各家摩托车企业发展出的摩托车,全部都展现出百花齐放的面貌。
从经典的嘉陵CJ70、钱江QJ70、建设CY80、轻骑K90、金城AX100、幸福XF125,到刚从生产线下来以全进口配件组装而成挂着本田标的五羊125A。
这些摩托车不管是合资还是引进还是“自研”,不管排量大还是小,都代表我国在这个领域的逐渐崛起。
五羊125A是本田的知名车型引进,幸福XF125就是仿制于它,高达16800元的售价是这个时代我国摩托车销售当之无愧的王者。
现在杨志峰受限于材料工艺,生产技术等等因素,没有办法开发其他大排量发动机,只能从小排量发动机入手,比如离自己最近的嘉陵CJ70,还有钱江的QJ70这些摩托车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转眼间就快要进入十月了,天气也变得凉爽了起来。在改造完成的仓库里,7个技术员正在埋头啃着发动机的一块块的硬骨头,杨志峰还派人去市里的将嘉陵牌CJ70的发动机买了两个,让研发人员以图纸对照实物,进一步可以摸透cj70发动机的构造。
这段时间杨志峰没有管理厂子里的大小事,一切事务都交由杨父负责,自己则带着研发人员彻底吃透CJ70发动机。
7个技术员虽然是中专毕业学的也是机械类的专业,但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60年代的知识,就连一部分课本都是50年代的俄文翻译而来的。
杨志峰只能说有一定的基础,但不多。
两个月里杨志峰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起,从测绘到制图,从拆解到组合,等等都由杨志峰亲手一步步的教。
但是不错的是,这些技术员们在杨志峰的调教下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这些技术员对杨志峰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从客观因素上来看杨志峰现在的水平绝对要比学校老师的高。
现在研发车间也热闹了起来,在杨志峰的建议下不少老师傅都来到了研发车间,杨父也安排人将机床又安装在了研发车间。
研发车间现在汇集着整个胜利厂的最强大脑和最强技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车间现在己经可以生产CJ70发动机的绝大多数零件了。
现在的生产只能说是试验性的生产,还不足以让整个胜利厂可以生产发动机。
如果想要大规模的生产发动机就得等到后面的厂区盖好,还要购置不少的机器,现在厂子卖自行车后有钱了,杨父又招收了不少的工人,还做起了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链条生产。
厂子里现在每个月的流水都三百五十万了,除去工人工资,和原材料后纯利润也不少足足有100多万,新修的三号车间一修好第二天杨父就将自行车总装车间挪到了三号车间。
看着自行车源源不断的装上拖拉机,杨父脸上的笑容就没有下去过,任谁也想不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胜利厂仿佛经历了脱胎换骨变的陌生了起来。
杨父本来还想扩大自行车的生产规模,杨志峰阻止了杨父。新式自行车的生产工艺本来就比较简单,稍微懂技术的人一眼就可以看透,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盲目的扩张产能的话,等到各个厂子都大肆生产的话,就只能打价格战,到时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就是国情,也是市场规律,我国现阶段对专利的保护和监督还是比较轻的,在国内没有人会为了专利问题去打官司。等到90年代后期,人们的司法观念开始加强,不少产品都注册了专利。
等到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才正式开始注重保护专利和产权。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扩充产能而是尽快的打开外省的市场和打开知名度,渝市还是太小了,人口基数严重不足。
等到以后要是摩托车研发成功的话,整个厂子就全部生产摩托车,将自行车整个外包出去,交给外包厂子去生产,胜利厂则专注摩托车,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
这几天杨志峰抽空将整个厂区进行规划,加大了老厂区绿化面积,将后面400亩地和老厂区划分成五大区块,分别是,最大发动机区块,接下来还有离合器区块和变速箱区块,以及老厂区的附属零件区块和总装区块。
以后老厂区就主要生产摩托车的零件。
杨志峰也将整个行政区块放在了老厂区,到时候将老厂区的二层办公楼推倒重盖,盖成杨父心心念念的六层小楼。
还要再盖一个稍微大点的礼堂,现在开会干啥的都在食堂,特别不方便,,有时候开会开着食堂的饭菜味就传了出来,特别是快到饭点的时候,往往开会老是虎头蛇尾,草草结束。
(说一下杨父就是杨卫明这个人物的塑造)
杨志峰也穿越到这边三个月了,虽然由于和88年的杨志峰记忆融合后继承了杨志峰的所有,包括记忆,行为习惯等等,但自己内心有点接受不了这边的父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原来杨志峰的记忆影响。
渐渐的对杨父杨母还有妹妹有了感情,杨志峰也接受了认真严肃但又不失圆滑的父亲,热心肠不拘小节但又一点也不温柔的母亲,古灵精怪的妹妹。
这些亲情关系无时无刻的关照着杨志峰,逐渐的杨志峰发现自己逐渐的融入了这个社会这个家庭,这个工厂。
父爱如山这句话形容杨父的爱是再合适不过的,就像前面写到虽然杨父干起事来严肃认真,但是又是个极其有尊严的人,在原主的记忆里,杨父刚到胜利厂的时候并不受人待见,和他待过的人都说,他老是还是部队的那一套。
岁月总是不会饶恕任何一个人,在不断的历练下,杨父也变的圆滑了起来,但是杨父又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不会毫无底线的去做一些阳奉阴违的事。
有时候杨父也自嘲道:
“如果我能早十年变的圆滑的话,我现在也是个团长。”
杨父的责任心也很强,就算是厂子里马上就要破产了杨父也没有离开厂子,那一段时间杨父一个月一分钱也没有,他将自己的所有工资全部补贴给那些家境困难的工人。
母亲有时候也埋怨父亲,但从来也没有说过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
这样的结果也就导致了胜利厂在公转私时几乎没有工人走,基本上全都留了下来。这也体现出杨父的人格魅力。
现在厂子里的生产走上了正轨,杨父也挖了不少管理型人才 但无一例外,都是年轻人,用杨父的话来说就是:我找人是来配合我儿子工作的,又不是给我儿子找老汉儿,找年纪大的干什么。
这也就促成了厂子里现在每天都朝气蓬勃,开会的时候一眼望去都是年轻人,杨父现在虽然累了一点但是每天和年轻人待在一起,心态也年轻了不少,还给自己买个摩托车,搞了身黑风衣,果然,男人至死是少年。
作者“天奕橙”推荐阅读《从80年代开始的大国工业》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LN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