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运力不足,26自行车的改进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80年代开始的大国工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TLNM/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副车架30元,20%的点,就是嘉陵厂给每一副车架价是30元,而胜利厂就要拿出6块钱给朱副部长。

经过杨志峰的计算,胜利厂的车架成本价是16元(包括人工),到手的利润不过8块。这己经算是不错的了。

这顿饭朱副部长是吃好了。但是父子俩的心里五味杂陈。杨志峰心里想着,以后最好有办法首接和李厂长接触。

最好能避开这些牛鬼蛇神。

不过下午就传来好消息。摩托车车架的检测顺利通过。

回到厂子后杨父大手一挥,首接开始安排生产。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虽然说厂子里的产能足够,每天可以生产300个车架。但是运输能力不够呀!

每天300个车架,如果用一辆拖拉机拉的话,每天得十几趟了。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杨父肉眼可见的憔悴了起来。王师傅也大吃一惊,这估计从早上开始得拉到凌晨。

这要是一天这样还可以,但架不住每天都得拉300个。人就算是铁打的也架不住这样熬。

于是杨伏开始坐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最终在杨父求爷爷告奶奶的电话中。

最终以每个月1800元的价格从隔壁的纺织厂还有化肥厂借来了三辆拖拉机。

要不是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化肥的大量生产带来了大量利润,化肥厂早就将拖拉机换成了东风大卡车。

化肥厂肯定也是不会出租拖拉机的。

杨父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得赶紧挣钱,挣了钱后咱们也赶紧上一辆东风大卡。”

是啊,东风大卡车装上挡板后一次性可以拉五六十个车架,车速也快。

下午开始送货,估计工人们还没下班儿,货己经送完了。

但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要有钱。现在一切都是空谈。

安排工人们正式开始流水线生产车架后,杨志峰带着张华明开始在厂里转悠。

组织厂里的工人学习3s管理标准。

一条生产线上使用的工人还是太少了。

算上运货的估计也有个十几个20个人就可以玩转那个生产线。剩下的100多人。不可能每天来打扫卫生吧!

于是杨志峰又盯上了自行车。

现在的自行车种类很少。只有28大杠和26女士自行车。

现在厂子里又有了折弯机。只需要简单处理一下。将26女士自行车的两条横杠改成一条,再加粗一下横杠。

最后将26女士自行车的颜色改成大红色或蓝色估计销量会大增。

但厂里生产的自行车有大量的积压库存。如果能清理掉这批库存厂子里的资金压力,估计会减少一部分。

说干就干。杨志峰带着小李和张明华。前往了仓库。

打开大门后,一排排的自行车映入眼帘。

“这里估计有八百辆自行车。”张明华说道。

根据杨富所说的自行车价格,杨志峰算出一辆自行车大概180元。这里800辆就是145000元。

但是想要解决这些自行车可不容易。

现在市面上自行车又多。买得起自行车的人手一辆。买不起自行车的,只能靠两条腿走,自然是买不起。

杨志峰想着可不可以降价销售,先把自行车拉到市区找间门面。以每辆150元的价格先卖。

便宜上30元,能多清理点库存就多清理一点库存。

几人找到杨卫明时,杨卫明正站在生产线旁边,连眼睛都不眨的盯着生产线,生怕出一点差错。

杨志峰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杨父后。

杨父眼睛顿时一亮,觉得这个是个好主意。

随即和杨志峰两人骑着自行车前往市中心。

说是市中心,其实也就是解放碑供销社旁边。

两人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乱转,到处打听哪里有租房的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人快精疲力尽的时候总算打听到一个没有用的门面。

这个门面是住在这儿一户老夫妻,以前是一个放映厅老板是街上的青皮。

自从严打后就销声匿迹。

杨志峰发现这个门面距离繁华的闹市挺近的。只需要在路口做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胜利自行车。

再给门口多放上几辆,人们走到巷子口就能一眼看到。

地理位置属实不错。

随后父子二人找到老两口,说出了来意。

老两口也很和蔼,对二人说道:

“这门面本来没有什么用。自从前面那个人租去做放映厅后,就再也没有人来租了。”

“你们想要的话就拿去,一个月看着给上30元就行。”两口子相视一笑后说。

门面是两间房,大概有个40平。

足够给里边放自行车进行售卖了。

一个月30块钱的租金也不贵。可以说是附近最便宜的门面了。

但是谁来卖呢?又成了一个大难题。

杨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李,小李也是本地人,在部队时是杨父的通讯兵。

杨父退役后,小李过了两年也退役了,杨富得知小李退役的消息后,便把小李安排到了自行车厂。

小李这个人也挺不错的。口齿伶俐,办事认真。

听到杨父这样说杨志峰也觉得小李是一个天生的销售能手。

租到门面后,两人一回到厂里便将小李叫了过来。首接给小李安排了一个销售科科长的职务。(小李看着这两父子也是无语了。啥事都没干呢,先给你画饼。)

第二天一早,杨志峰便拿着新制作的女士自行车图纸找到了杨父。

杨卫明接过图纸一看,这个自行车的造型的确很新,市面上根本没有这种自行车。

杨志峰又叫来了几个师傅。开始商量自行车的生产技术难点。

经过轮番技术讨论后,车工师傅张大宝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要生产女士自行车的弯梁,那么摩托车车架的折弯就会产生冲突。

杨志峰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对众人说,这个新式自行车。不着急上马,等到咱们这边自行车库存清完后,我们找一找领导。看有没有折弯机的销售渠道。

到时候咱们想办法再搞一台折弯机。

众人也是点了点头。

这个新式自行车的确不错。但是现在折弯机的产能有限。只能搁置起来。

随后杨志峰骑着自行车前往了自行车销售点。

赶到销售点后,小李己经将门面打扫的一尘不染。门口也拉起了一块儿挺大的篷布。

小李对杨志峰介绍道:

“我准备给门口的篷布下放点自行车。这样人们走到巷子口就能一眼看到咱们这里卖自行车。”

“到时候在木板上写几个大字。便宜销售自行车。放到巷子口。要保证每个从巷子过去的人都能看到。”杨志峰说道。

小李点了点头说道:

“我己经去找了木匠做一个门牌。到时候连广告牌一起做了吧。”

杨志峰也并没有在这里停留。他相信小李的能力可以处理遇到的问题。

杨志峰推着自行车走在渝市的大街上,开始打量起这个双江城市,现在这个季节天气很是炎热。

走了不一会儿,杨志峰便满头大汗的。

就这样杨志峰推着自行车走到一个废品收购站门口。

刚准备买一根雪糕。就看到废品收购站里面有很多铁疙瘩。

杨志峰定眼一看。这玩意好像是机床呀。

谁家好人把机床卖到废品收购站?

于是杨志峰敲了敲大门。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从80年代开始的大国工业》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TLN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80年代开始的大国工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TLN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