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推开办公室门,顺手将手机倒扣在桌角。屏幕上还残留着媛媛那幅画的缩略图,但他没再看第二眼。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沓空白草图纸,压在镇纸下,又从笔筒里挑了支削得正好的铅笔。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面上的不是光斑,而是那支铅笔投下的细长影子。他没开电脑,也没叫人,只是坐下来,把媛媛画的“梦幻世界”摊在左手边,右手开始动笔。
第一笔,是桥。
不是钢筋水泥的桥,也不是拱形石桥,而是一道由光织成的弧线。他闭上眼,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昨晚在车里看到的那道虚线——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像呼吸一样微微起伏,仿佛有生命。他睁开眼,顺着感觉画下去,线条越来越流畅,桥身逐渐成形,透明、轻盈,像是从空气中生长出来的。
他停顿了一下,在桥下标注:“动态承重,随人流调节张力。”
接着是屋顶。他把“云朵城堡”拆解成结构语言——不是砖石堆砌,而是多层气膜结构,内部充入轻质惰性气体,外层覆以太阳能活性涂层。他画出剖面图,又在边缘加了一圈可伸缩的遮阳翼,能根据日照角度自动开合。
“滑梯通月”被他转化成垂首交通系统。主楼中央设一条螺旋式空中步道,外壁用反光材料包裹,白天折射阳光,夜晚则通过内置光纤发光。他想了想,又在底部加了个缓冲区,画了个笑脸图案,像极了媛媛画里的窗户。
他越画越快,纸上的建筑不再是一栋楼,而是一个会呼吸、会变化的活体空间。墙体不再是固定的隔断,而是可移动的智能面板;中庭不再是空地,而是一个能随季节调整温湿度的生态核;就连地基,也被他重新设计成“感知式基础”,能根据地下震动和人流分布微调支撑力度。
草图画到第三张时,他忽然停住笔。
脑海里那股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像是有人在他意识深处打开了一扇门,一股庞大的信息流正缓缓涌入。他没抗拒,反而闭上眼,任由那股感觉流淌。
“时空建筑设计”技能,正在苏醒。
他感觉到自己不再只是在画图,而是在“构建”。每一个结构节点都自带力学演算,每一条线条都附带材料参数,甚至连风穿过走廊的角度,都被自动优化到了最舒适的程度。这不是他在设计,而是某种更高维度的逻辑,在通过他的手具象化。
他睁开眼,继续画。
在最后一张草图的角落,他画了一朵旋转的云,云里藏着一架小小的旋转木马。他写了个备注:“动力来源待定,需结合风能与动能回收。”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
助理端着咖啡进来,目光扫过桌面,正要说话,忽然愣住。
“林总……那桥……”
林浩抬头。
助理指着桌上的模型区——那里原本只摆着几块亚克力板和一卷光纤,是他早上随手放的。可现在,几根光纤竟自行弯折成一道弧形,悬在两块板之间,没有支架,也没有粘合,却稳稳地保持着平衡。更奇怪的是,当阳光照上去时,那道光纤桥竟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晕,像是真的在发光。
“我……我没碰它。”助理声音有点发紧,“它刚才自己动了一下,然后就……亮了。”
林浩没说话,走过去,轻轻碰了碰光纤。
没有断,也没有塌,反而像琴弦一样微微震了一下,发出极轻的嗡鸣。
他回头看了眼电脑屏幕,CAD文件还停留在昨天的版本,结构参数密密麻麻,全是传统算法。他点开新建文档,准备把草图转成电子稿,可刚输入第一个坐标,软件就弹出错误提示:“非线性结构超出计算范围,无法生成三维模型。”
小雪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关掉窗口,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旧工具箱,翻出几片微型电机、几根铜线和一块透明树脂板。
“帮我找几根柔性导光条,越细越好。”他对助理说,“再拿个小型稳压电源来。”
助理愣了一下:“您……要做物理模型?”
“图纸说不清楚的东西,模型能。”他拧开螺丝刀,“CAD算不出光桥的受力,但现实能。”
半小时后,办公桌上多了一个手掌大小的中庭模型。树脂板做地面,亚克力柱做支撑,中间那道光纤桥被他用磁悬浮底座托起,两端接入电路。他闭上眼,再次调用脑海中的技能感知,试图还原昨晚那道虚线的运动轨迹。
他“看”到了。
光桥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当有人走上桥面,压力传感器会实时调整内部光束密度,增强承重;当无人通行时,它会自动降低能耗,进入休眠状态。甚至,桥面的颜色也会随天气变化:晴天是淡蓝,雨天变灰,夜晚则转为暖黄。
他睁开眼,手指在模型边缘轻轻一拨。
电路接通。
光纤桥缓缓亮起,光流从两端向中间汇聚,最终形成一道完整的弧光。更惊人的是,桥身竟然微微下沉了一毫米,随即又回弹,像是真的承受了重量。
“这……这不可能。”助理凑近看,“它……它在模拟载重?”
林浩没回答,只是拿起手机,拍了段视频,发进设计部工作群。
群里静了几秒。
主设计师老陈发来语音:“林总,您这模型……是特效吧?”
林浩回了句文字:“下午两点,会议室,带着你们的质疑来。”
他关掉手机,把模型小心移到防尘罩下,又把三张草图钉在白板上。阳光照在纸上,那些线条仿佛活了过来,尤其是那道光桥,边缘竟泛出一丝极淡的银光,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力量勾勒着。
他坐回椅子,盯着白板看了很久。
他知道,这套设计离落地还很远。材料、审批、施工工艺,哪一关都不好过。但他也清楚,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在“依赖”系统,而是在“驾驭”它。
他拿起笔,在白板角落写下一行字:“规范是人写的。未来,由我们来定义。”
两点整,会议室门被推开。
老陈第一个进来,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草图复印件,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后面跟着几个核心设计师,有的抱着笔记本,有的首接打开平板,脸上都写着“我不信”。
林浩没说话,只是起身,走到模型前,轻轻按下开关。
光纤桥亮起,光流缓缓流动,映在天花板上,像一道真实的彩虹。
老陈盯着看了十秒,忽然开口:“这结构……真能落地?”
林浩看着他,语气平静:“等系统冷却结束,就能看见全貌。”
老陈没再说话,只是慢慢把手中的图纸放回桌上。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林浩转身走向白板,拿起记号笔,在“旋转木马云”旁边补了一行小字:“动能回收系统,连接地基储能模块。”
他刚写完最后一笔,办公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助理冲进来,脸色发白:“林总,施工队刚报上来,主楼基坑……监测数据异常!地底震动频率突然升高,和昨天完全不一样!”
林浩猛地回头。
他的目光扫过白板上的草图,最后落在那道光桥上。
桥的虚影,正在图纸边缘微微闪烁。
(http://www.220book.com/book/TLZ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