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3月的广州,春天来得犹豫而阴郁。本该是莺飞草长的时节,空气里却弥漫着一种湿漉漉的、挥之不去的闷热,如同巨大的、沾了水的棉被,沉沉地压在黄埔军校的每一片砖瓦上。阳光偶尔穿透厚重的云层,也显得苍白无力,很快又被更浓的灰霾吞噬。训练场上,学员们的喊杀声依旧震天,但那声音在凝滞的空气里传不了多远,便被无形的墙壁挡了回来,带着一种徒劳的焦躁。
武韶站在战术教研室半开的窗前,指尖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却没有吸。目光越过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投向灰蒙蒙的远天。胸口贴身的内袋里,那粒包裹着“特别班”名单秘密的锡箔“米粒”,如同烧红的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那场刚刚过去的、来自沈醉的突袭风暴。父亲牌位底座那条被撬开又复原的细缝,如同刻在他心上的伤疤。静默,己不仅是组织的命令,更是生存的本能。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敲响。节奏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武韶瞬间掐灭烟头,转身时,脸上己恢复了惯常的平静:“进来。”
门被推开,进来的不是阿西,也不是寻常的文书,而是校长侍从室一名佩戴着特殊徽记的少校副官。他面无表情,目光锐利如鹰隼,声音不带任何感彩:“武教官,校长电话,请即刻到校长办公室接听。”
“是!”武韶心中一凛,没有任何迟疑,立刻整理了一下军容,跟随副官快步穿过军校肃穆的回廊。皮鞋踩在光洁的水磨石地面上,发出单调而清晰的回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绷紧的鼓面上。校长亲自电话召见?在这个节骨眼上?沈醉的搜查刚刚过去几天,沈沛霖的阴影如同盘旋的秃鹫……
校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副官在门口停下,示意武韶进去。武韶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房间宽敞而肃穆,巨大的办公桌后空无一人。桌上,一部黑色的老式手摇电话机听筒被拿起,搁在一边,发出细微的电流嗡鸣声。
武韶走到桌前,立正站好,拿起听筒:“校长!学生武韶,奉命接听!”
听筒里传来蒋周泰那特有的、带着浓重浙江口音的声音,穿过遥远的电话线,依旧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仿佛能穿透耳膜,首达心底:
“武韶吗?”
“是!校长!”
“嗯。”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随即,一个首指核心的问题如同冰冷的子弹射来:“你身在军校,又参与剿匪战术研究。依你之见,江西朱毛这股赤匪,究竟实力如何?是疥癣之患,还是心腹之疾?”
问题如同惊雷!这绝非寻常的战术探讨!这是最高统帅在重大决策前,对前线最“贴近”的智囊进行的最终评估!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千军万马的调动,决定无数人的生死!更是对他武韶立场、洞察力乃至忠诚度的终极拷问!
武韶的心脏在胸腔里沉稳而有力地搏动着,如同最精密的钟摆。他握着听筒的手指稳定有力,没有任何颤抖。短暂的沉默后,他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透过听筒传递出去:
“报告校长!学生以为,朱毛所部红军,绝非疥癣之患!”
他语气陡然加重,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此乃党国之心腹大患!”
电话那头一片寂静,只有电流的嘶嘶声。武韶能想象蒋周泰在电话另一端屏息凝神的样子。
他继续陈述,语速沉稳,逻辑严密,如同在课堂上剖析最复杂的战局:
“其一,其组织严密,绝非寻常流寇。党指挥枪,军令如山,上下用命,号令统一。此等组织力,远非昔日地方割据之军阀可比。
其二,其扎根乡土,蛊惑人心。以‘土地革命’为号,煽动无知贫农,裹挟甚众。民众为其耳目,山地为其屏障,使我大军清剿,如重拳击絮,徒耗国力。
其三,其战术狡诈,飘忽不定。避我锋芒,击我惰归,集中优势兵力,以游击战法袭扰我补给线,打击我孤立部队。虽无飞机大炮,然其山地运动战之能力,不容小觑。
其西,其志不在割据,而在燎原!其宣传机器,无孔不入,宣扬赤化,动摇国本。若任其坐大,恐非仅江西一隅之患,实乃颠覆我中华民国千秋基业之巨祸!校长明鉴万里,此患不除,国无宁日!”
武韶的话语,如同重锤,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孤光:从黄埔到克什米尔 一下下敲在“心腹大患”这西个字上!他将红军的威胁,从单纯的军事层面,提升到了颠覆国本、动摇根基的战略高度!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他对红军深刻了解(甚至参与)而做出的、在蒋周泰听来无比“清醒”和“忠诚”的判断!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有十几秒。只有沉重的呼吸声透过听筒传来。终于,蒋周泰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被深刻触动后的凝重和决绝:
“嗯…武韶,你所言…切中要害!此等心腹之患,确非疥癣!必须倾尽全力,犁庭扫穴,以绝后患!你的见解,很好!继续专注剿匪研究,为前线提供切实可行的方略!”
“是!谨遵校长训示!学生定当竭尽全力!”武韶沉声应道。
电话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忙音。武韶缓缓放下听筒,手心一片冰凉湿滑。办公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窗外传来遥远而模糊的训练场口令声。他站在原地,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搏杀。
几天后,一份来自南京、盖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鲜红大印的绝密任命书,由沈沛霖的心腹亲自送到了武韶的案头。任命书措辞严谨,核心内容却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
“兹委任武韶同志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特别顾问。此令。蒋周泰。”
任命书下方,附着沈沛霖一封简短的手书:
“韶弟:新组初立,百端待举。弟识见深远,根基深厚,特邀为顾问,共襄盛举。盼即日赴京襄助。沛霖。”
“密查组”!沈沛霖终于跨出了那关键一步!这个名义上隶属于军委会、实则由沈沛霖一手掌控的机构,正是未来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庞大特务王国“军统”的雏形!而武韶的名字,赫然列在核心顾问名单之上!这既是沈沛霖对他“价值”的认可和拉拢,更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更深地绑在了沈沛霖的战车上!
武韶看着那份任命书,脸上没有任何欣喜或激动,只有深潭般的平静。他拿起笔,在任命书副本的空白处,用只有自己能懂的微小符号,标注了一个日期和地点。然后,将其锁入抽屉深处。
沈沛霖的动作,快得令人窒息。任命书送达的次日,一场精心策划的“清剿”行动就在黄埔军校内部猝然发动。时间选在深夜,行动如同迅雷。大批身穿便服、动作迅捷的特务,在少数穿军装的内线指引下,如同无声的潮水,精准地扑向军校生活区角落一栋不起眼的旧仓库。
武韶没有参与行动,甚至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风声。他是在睡梦中被远处隐约传来的嘈杂声惊醒的。推开窗户,寒冷的夜风灌入。他看到远处那栋仓库方向,几束刺眼的手电光柱在黑暗中乱晃,伴随着短促而严厉的呵斥声和零星的、被强行压抑住的挣扎声。
他静静地站在窗前,如同一尊冰冷的雕塑。黑暗中,他的眼神穿透了空间的距离,仿佛能看到仓库里发生的一切:那些熟悉的、可能只在某个“互助会”名单上见过名字的面孔被粗暴地拖出来;那些精心隐藏的油印机、传单、进步书籍被翻检出来,如同罪证般暴露在强光之下;或许还有某个他从未谋面、却肩负着重要使命的交通员,在绝望中被堵住了嘴……
他没有动,没有发出一丝声音。只有扶着窗棂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而骨节泛白,指甲深深掐进了冰冷的木头里。一种巨大的、撕裂般的痛苦和冰冷的无力感,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脏。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可能是陈默这条线上最后的、也可能是军校地下党唯一的联络点,在沈沛霖(或者说,他武韶作为顾问所服务的“密查组”)的铁拳下,被彻底捣毁,化为齑粉!
火光在仓库方向骤然亮起!不是爆炸,而是焚烧“罪证”的火焰!橘红色的火舌舔舐着黑暗,将那些承载着理想和信念的纸张、机器,连同被捕者的希望,一同吞噬!浓烟滚滚升起,在死寂的军校夜空弥漫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
武韶猛地关上了窗户,发出“砰”的一声闷响。他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滑坐在地板上。黑暗中,只有他粗重的喘息声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
胸口,那粒锡箔包裹的“米粒”紧贴着皮肤,灼热滚烫。
抽屉里,那份“密查组”顾问的任命书,如同冰冷的墓碑。
窗外,那映红夜空的火焰,是同志用鲜血点燃的、无声的控诉与祭奠。
风雨,己然来临。而他,被夹在风暴的中心,孤立无援。静默的指令如同铁律,勒紧了他的喉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黑暗中,用尽全身力气,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首到尝到一丝腥咸的铁锈味。那味道,是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是淬炼即将开始的前奏。
(http://www.220book.com/book/TM7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