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0章 病床上的铜钱与未寄出的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奶瓶里的万贯家财 http://www.220book.com/book/TOW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市一医院的特护病房总飘着消毒水与老人味混合的气息,像杯泡了太久的茶,苦涩里透着点沉暮的霉。陈建国的手背上扎着输液针,透明的液体顺着塑料管滴进他的血管,滴答声与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叠在一起,在病房里织成张无形的网。小满坐在床边的折叠椅上,椅面的皮革己经开裂,露出里面泛黄的海绵——这是她十二岁那年陪陈建国住院时买的,当时他说“旧物件用着踏实”,现在才明白,踏实的不是物件,是藏在里面的回忆。

“那三枚铜钱,其实是沈家的传家宝。”陈建国的声音比监护仪的蜂鸣还要轻,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紧紧攥着被单上的碎花图案。那图案是静秋绣的,1950年她蹲在防空洞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把石榴花绣在被单上,说“多子多福”,可谁都知道,沈家的“子”早就被周家埋进了石榴树下。小满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的铁皮盒上,铜钱就躺在里面,边缘的豁口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三枚没愈合的伤口。

监护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护士推门进来时,陈建国正往枕头底下塞什么东西。小满趁护士调整点滴的间隙抽出来看——是张泛黄的信纸,抬头写着“致静秋”,日期是1948年6月16日,也就是她被救下的第二天。“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大概己经把孩子送到安全地方了。”钢笔字的墨水洇透了纸背,“周家的人在搜捕所有见过难民名单的人,莉娜医生临终前把胶片塞进银锁,说只有你能看懂上面的德文……”

“我不是故意瞒着你。”陈建国的呼吸带着痰音,每说三个字就要停顿一下,“1953年你出麻疹,烧得迷迷糊糊喊‘妈妈’,静秋抱着你哭了整夜,说‘这孩子不能再受委屈了’。从那天起,我们就约好,要让你做个普通姑娘,不知道什么犹太难民,什么周家罪行。”他的手指划过小满的手背,那里有块淡褐色的胎记,形状像片枫叶——和莉娜医生襁褓布上的血迹印子一模一样,去年DNA比对时,这个细节让检测中心的老教授红了眼眶。

床头柜的《上海防疫志》里夹着张老照片。穿军装的陈建国站在1948年的霞飞路,面包房的卷闸门半开着,他怀里的婴儿正吮着铜钱,银锁的链子从襁褓里露出来,在阳光下闪着光。照片背面有行铅笔字:“第137个生命”,对应着难民名单的最后编号。小满突然想起陈建国总说“人这辈子要护住三样东西:良心、承诺、还有该保护的人”,现在才知道,这三样他都护了一辈子,用自己的愧疚做代价。

“奉命监视沈家那天,我在兆丰别墅的阁楼外站了整整一夜。”陈建国的输液管里泛起气泡,像串破碎的眼泪,“听见接生婆喊‘是个带把的’,我就知道周家要动手了——他们早就放话,要让沈啸安断子绝孙。”他的喉结动了动,像有什么东西堵着,“后来听见枪声,看见静秋抱着孩子翻后墙,她的旗袍下摆全是血,我就知道,这孩子我必须救。”

特护病房的窗户正对着医院的老槐树,1948年的槐树比现在粗三倍,枝桠能伸到兆丰别墅的后花园。陈建国说,那天他就是躲在槐树上,看见周家的人把死婴埋进石榴树坑,土掩下去时,还能听见襁褓里银锁的轻响——那是静秋的孩子,右脚踝有月牙胎记的沈家血脉,最后却成了犹太婴儿的替身。“静秋后来去挖过三次,每次都被周家的人打出来,最严重的那次断了三根肋骨,躺了整整两个月。”

护士换输液袋时,小满在陈建国的枕头下摸到个硬纸筒。展开来是幅1948年的上海地图,用红笔圈出七个地点:提篮桥收容所、霞飞路面包房、兆丰别墅……每个圈旁边都标着日期,最后一个圈在舟山7号岛,旁边写着“黄金与罪恶”。这正是DNA报告夹页提到的异常样本所在地,也是周家与731部队交易的交货点。“静秋画的,”陈建国的声音带着点骄傲,“她说总有一天要让这些地方的真相见光。”

监护仪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时,陈建国突然抓住小满的手,力道大得像要捏碎她的骨头。“静秋不是我爱的女人……”他的眼泪混着鼻涕流进嘴角,“是我愧对的母亲。”这句话像把生锈的钥匙,突然打开了小满记忆的锁:十岁那年看见陈建国对着静秋的遗像鞠躬,十五岁发现他在清明节往石榴树下摆三碗饭,二十岁撞见他把沈家的铜钱用红布包着供奉——原来那些不是思念,是赎罪。

废墟造梦师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OW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奶瓶里的万贯家财 http://www.220book.com/book/TOW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