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礼现场,穹顶垂下的星灯与沙漠月光交相辉映,当阿海接过最佳人文影像奖时,他举起奖杯对着镜头大喊,我的放映船己经修好啦,下个目的地——南海珊瑚礁台下,来自非洲草原的马赛少年突然起身,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邀请所有人,来我们部落看动物迁徙电影。
林夏和沈清站在侧幕,看着孩子们自发组成的星光翻译团——苗寨姑娘用手语帮听障儿童理解颁奖词,欧洲少年掏出速写本将获奖感言画成漫画,沈清突然拽了拽林夏的衣角,指着大屏幕首播画面里,阿卜杜拉正在喀什老城的千年古巷里架起设备,带着当地孩子给游客放映丝路故事特别场。
影像节闭幕后,星火公益联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提案,南极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发来邮件,我们想在冰川上办一场极光与电影的对话,亚马逊雨林深处的原住民部落寄来树皮信,希望能将他们的传说制成动画,沈清把这些信件贴满房车内壁,笑着说现在我们的放映范围怕是要冲出地球了。
在后续的旅程中,房车不断升级,车顶加装了可拆卸的热气球放映舱,能在高空展开透明幕布车厢改造出移动剪辑室,配备卫星网络和全息投影设备,林夏发起世界声音博物馆项目,收集了非洲鼓点、北极冰裂、亚马逊雨声等上千种自然原声,为每部影片定制独特的环境音轨。
某天在新西兰,她们偶遇了一支由全球青少年组成的流动放映队,这些孩子开着改装的校车帆船甚至骑着骆驼,带着太阳能放映设备穿梭在世界各地,其中一位来自巴西贫民窟的少年展示他拍摄的社区纪录片镜头里,孩子们用废弃轮胎种出的空中花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当房车驶入北极圈,林夏和沈清启动了星火百年计划,她们将所有公益放映数据存入特制的量子存储器,埋在永久冻土层下,存储器外壳刻着一行小字给未来的追光者——无论何时,这里永远有一束等待被点亮的光。
十年后,己经成为国际公益符号的星火房车停在联合国总部前的广场,林夏在全球青少年峰会上展示最新成果——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视障儿童能触摸电影画面,听障群体可以看见音乐旋律,台下白发苍苍的卓玛带着央金的女儿,阿海带着自己的学徒,共同见证这束由两个女孩点燃的光,如何化作照亮世界的星河,而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无数个小星火仍在继续生长。
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结束后,林夏和沈清收到了来自国际宇航局的邀请,人类首个火星殖民基地即将建成,那里的孩子们渴望能看到来自地球的影像,沈清摸着房车斑驳的方向盘笑道看来咱们的放映范围真要冲出大气层了。
三个月后,特制的星火号太空舱发射升空,舱体表面镌刻着全球3276个孩子的手印,其中最小的指纹来自亚马逊雨林一个从未见过现代科技的部落女孩,太空舱搭载的全息放映系统,能将地球的山川湖海、西季更迭投射在火星的红色岩壁上。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星火网络仍在持续生长,在撒哈拉沙漠深处,贝都因少年用骆驼驮着移动放映设备,为游牧部落播放星空纪录片,在太平洋岛国,孩子们将废旧渔船改造成水上影院,用潮汐能发电播放海洋保护主题影片,阿卜杜拉的纪录片工作室培养出了第一批喀什本土导演,他们的作品在威尼斯电影节崭露头角。
某个深秋,林夏和沈清回到最初启程的海边小镇,当年的露营地己经变成星火公益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她们历年来使用过的放映设备、孩子们的信件,还有一面贴满世界地图的点亮墙,每个光点都代表着一场公益放映,当她们走进馆内,惊喜地发现阿海带着自己的学生正在布置新展——未来放映机设计大赛作品巡展。
展厅中央,一个用回收材料制作的球形放映装置吸引了两人的目光,装置表面刻着一行稚嫩的字,给永远在路上的姐姐们。启动开关后,无数细小的光束从球体孔隙中射出,在天花板上交织成浩瀚星河,而星河中央,赫然浮现出二十年前那辆白色房车的轮廓。
暮色降临,林夏和沈清将房车开到当年的老位置,打开车门的瞬间,海风裹挟着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新一代的星火少年们正在沙滩上支起幕布,放映着由全球儿童共同创作的动画《光的旅程》。
沈清突然指着夜空惊呼。只见一道流星划过天际,拖着长长的光轨,恰似她们这些年走过的路,林夏打开房车的星光灯带,温暖的光芒与远处的放映灯光遥相呼应,这一刻,她们终于明白,所谓永恒,不是永不熄灭的光,而是当一束光黯淡时,总有无数新的光芒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生不息地亮起。
而那辆见证了无数故事的房车,依然静静地停在海边,等待着下一次启程,等待着将光带向更远的地方……
闺蜜房车旅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闺蜜房车旅行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TQ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