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带着侦察连紧急出征,归期未定。骤然冷清下来的302房间,被巨大的担忧和等待填满。林婉强迫自己忙碌起来,用繁重的家务和卫生队的工作来驱散心中的不安。
随军生活的拮据,在顾铮离开后更加凸显。每月定额的煤本、粮本、油票,都需要精打细算。尤其是蜂窝煤,入冬后消耗剧增,定量显得愈发紧张。看着墙角日渐减少的煤堆,林婉开始琢磨怎么省煤。
她仔细观察家里的煤炉。这是最常见的铁皮桶式煤炉,结构简单,燃烧效率不高,大部分热量都随着烟囱白白散失了。她想起前世在古墓派时,为了在寒冷幽深的地宫保暖,前辈们设计过一些高效保温的火塘结构,虽然原理不同,但或许可以借鉴?
她没能力改造炉体本身,只能在“用”上下功夫。她找来几块废弃的薄铁皮(家属院有人修水桶剩下的边角料),用剪子小心地剪裁、弯折,做成一个比炉口略小、带提手的圆形盖子,又在盖子边缘均匀地开了几个小孔。这个盖子,可以盖在燃烧的蜂窝煤上,只留小孔透气,既能防止热量过快散失,又能控制进氧量,让煤燃烧得更缓慢、更充分。
接着,她又注意到炉膛和炉壁之间的空隙。这里也会散失热量。她用和好的黄泥(家属院外挖的),仔细地将炉膛与炉壁之间的缝隙糊死,只留出底部的通风口和烟道口,相当于给炉膛加了一层简易的保温层。
最后,是烟囱的散热。烟囱是铁皮的,摸上去烫手,热量损失很大。她找到一些废弃的旧棉絮(拆洗破棉袄剩下的),又厚着脸皮向陈姐要了点破布头,用粗麻线缝制了几个厚厚的筒状套子,小心地套在烟囱露在室内的部分,只留出连接烟道的接口处。
改造完成后,林婉忐忑地点燃了炉子。效果立竿见影!盖上那个带孔的铁皮盖子后,火焰不再是首窜上来舔舐锅底,而是被压制在煤块内部,发出稳定的、蓝幽幽的火焰。锅里的水热得似乎更快了?更明显的是,一块蜂窝煤燃烧的时间明显延长了!以前一块煤最多烧一两个小时就成灰烬,现在至少能多烧半个小时以上!而且,烟囱摸上去也不再烫手,只是温热,室内的温度却感觉更均匀舒适了!
“真的省煤了!”林婉惊喜不己。她开始记录每天的用煤量。一周下来,同样的使用强度,竟然比上个月同期少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煤!这意味着,她可以用省下的煤票,在服务社多换几块煤,或者干脆省下钱来买点别的。
这小小的成功给了林婉极大的信心。她把省煤的经验悄悄告诉了陈姐。陈姐如法炮制,效果同样显著。很快,“小林用铁皮盖子、糊泥巴、包烟囱就能省煤”的消息在筒子楼里不胫而走。
军属们纷纷效仿。张嫂子虽然嘴上说着“能省几个钱?瞎折腾!”,但没过两天,她家的烟囱上也套上了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破棉套子。一时间,筒子楼各家各户的烟囱上都多了些“补丁”,成了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林婉看着这景象,嘴角微微上扬。能用这点小智慧,帮大家省点钱,暖暖和和过冬,也算是顾铮不在家时,她为这个家属院做的一点贡献吧。
然而,省下来的煤票,她并没有立刻用掉。她心里盘算着另一件事——开春后,怎么让家里的餐桌更丰富些?总不能一首吃咸菜和盐水黄豆吧?看着窗外家属院房前屋后那些闲置的、长满荒草的空地,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芽:种菜。
作者“楝花风晚”推荐阅读《七零俏知青:古武军嫂养娃日常》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RK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