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一夜未归。林婉在冰冷的地上坐了许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爬上床。那一夜,她辗转反侧,泪水浸湿了枕头。顾铮冰冷的质问和怀疑的眼神,像噩梦般反复出现。
第二天,林婉顶着红肿的眼睛去了卫生队。她强打起精神,努力像往常一样工作,量体温、整理药材、帮小吴消毒器械。但她的沉默和眼底的黯然,还是被细心的张军医察觉了。
“小林,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昨晚没休息好?”张军医趁着空闲,温和地问道。
林婉勉强笑了笑:“没事,张军医,就是有点累。”
张军医看着她红肿的眼眶,联想到顾铮昨晚离开卫生队时那难看的脸色,心里大致猜到了几分。他叹了口气:“小林啊,两口子过日子,磕磕绊绊是难免的。顾副连长……他压力也大。有什么误会,说开了就好。”
林婉低下头,鼻子发酸。误会?怎么说开?她连自己都无法解释清楚。
“谢谢张军医,我明白。”她只能这样回答。
另一边,顾铮也不好过。在值班室冰冷的硬板床上辗转一夜,腰伤因为情绪和受凉,反而加重了,早上起床时疼得他首抽冷气。训练场上,他强忍着疼痛指挥,脸色铁青,脾气也比平时暴躁许多,把几个动作不到位的兵训得灰头土脸。
赵团长巡视时看到顾铮这副样子,眉头皱得更紧,把他叫到一边:“顾铮!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黑着个脸,跟谁欠你八百吊似的!个人问题处理不好,就带到工作上来?像话吗!再这样,侦察连连长你也别干了!”
赵团长的训斥像火上浇油,让顾铮的心情更加恶劣。他知道自己状态不对,但腰部的剧痛和心里那团乱麻,让他难以平静。
晚上,顾铮依旧没有回家,继续睡值班室。林婉守着空荡荡的屋子,看着桌上冷掉的饭菜,心里一片冰凉。冷战开始了。这比争吵更让人窒息。
这样的僵持持续了两三天。筒子楼里的人也察觉到了异样。顾副连长不回家了?小两口吵架了?联想到林婉在卫生队红着眼圈的样子,各种猜测又开始悄悄流传。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局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这天下午,卫生队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赵团长本人。他不是来看病的,而是陪着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中山装、气质威严的老者。张军医和卫生队所有人都紧张地列队迎接。
“首长好!”张军医敬礼。
老者摆摆手,笑容和蔼:“同志们辛苦了。我就是随便看看,了解了解基层卫生情况,不用紧张。”
林婉站在队伍后面,低着头。她认出这位老者是军区下来视察工作的一位首长,姓方,职位很高。赵团长在一旁陪同,态度恭敬。
方首长在卫生队里转了一圈,问了药品储备、常见病处理等情况。走到药房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林婉整理的那一堆晾晒的草药上。板蓝根、金银花、艾绒、晒干的姜片……摆放得整整齐齐,分门别类。
“哦?你们卫生队还备着中草药?”方首长饶有兴趣地问。
张军医连忙回答:“报告首长!是的!咱们这地方偏远,老乡们信这个,有些小毛病也习惯用草药。我们就备了一些常用、安全的品种,指导老乡们外敷或者煮水代茶饮,效果还不错,也省了西药。”
“嗯,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这个思路好!”方首长赞许地点点头,“中医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里面有很多好东西!不能一棍子打死嘛!关键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和运用!”
首长的话,如同春风拂过,让整个卫生队的人都精神一振!尤其是张军医,激动得脸都红了。赵团长在一旁听着,脸色却有些微妙。
方首长又走到林婉整理草药的案台前,拿起一小束整理得干干净净的艾绒,仔细看了看:“嗯,整理得很细致。谁负责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林婉身上。林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报告首长,是我。”
方首长看着林婉,和蔼地问:“你懂草药?”
林婉紧张得手心冒汗,谨慎地回答:“报告首长,懂一点。是以前在村里跟一位懂草药的老农学的,主要认识一些常见的,知道些简单的用法。”
“哦?实践过吗?效果怎么样?”方首长似乎很感兴趣。
张军医怕林婉紧张说错话,连忙接过话头:“报告首长!小林同志虽然刚来不久,但基础扎实,工作认真!前几天有个战士训练扭伤,她配的草药冷敷包,消肿止痛效果就很好!附近老乡也常来咨询她一些草药用法,反响都不错!”
“好!好!”方首长连连点头,看着林婉的目光带着赞许,“年轻人,肯学肯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这很好!就是要这样!把咱们老祖宗的好东西,用对地方,用在刀刃上!”
首长的话,像一道圣旨,瞬间为林婉和她所做的事情赋予了正当性!赵团长在一旁听着,脸色变了又变,最终也只能挤出笑容附和:“是,首长说得对!我们一定支持!”
方首长又勉励了卫生队几句,便在赵团长等人的陪同下离开了。但他留下的那番关于“中医瑰宝”、“土洋结合”、“服务群众”的肯定,却在小小的卫生队乃至整个营区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压在林婉头上的“封建迷信”阴云,似乎被首长这席话,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TRK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