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11月6日 - 11月13日
地点:贝加莫、北京、布鲁塞尔
—
【“李骁成为国家形象”引爆全网】
11月6日,央视官方体育频道在《午间新闻》中播出了一段特别报道:
标题:《中国小将意甲发光,助力体育外交新征程》
画面中,李骁身穿亚特兰大球衣,边带球边微笑接受采访。
主持人配音沉稳:
“他,不只是少年逐梦,更是文化的纽带。”
—
这条播报仅有53秒,却在1小时内引发全网热议:
“李骁成外交工具了吗?”
“是不是又开始捧杀?”
“他不配代表中国足球——因为中国足球根本没人能代表。”
—
微博话题 #李骁国家形象#、#又想把李骁毁掉#、#别用体制压留洋# 等词条同时登顶。
—
李骁没有回应。
但亚特兰大的媒体主管私下对他说:
“如果你不发声,你就成了别人剧本里的NPC。”
—
这话点醒了他。
于是,他更新了个人INS动态:
配图:训练结束后独自走在球场边的背影。
文案只有一句:
“我踢球,不演戏。”
这条帖子点赞超12万,转发超过4万。
—
他再次用沉默而锋利的方式,拒绝被消费。
【体制内部的第一道反对声】
11月8日,一名体育局系统资深副主任在一场非公开研讨会上发言,被现场媒体记者转述报道:
“不能因为一个少年踢进几个球,就轻易放松国家队控制力。”
“所谓‘远程国脚’是笑话,一旦效仿成风,中国足球将彻底失控。”
—
虽然发言人并未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李骁。
—
更可怕的是,这场会议之后,足协内部赞成与反对李骁试点的人分裂成两派。
有人认为他是突破口;有人认为他是“危险范例”。
—
而在亚特兰大的李骁,还没被告知这一切。
他依然专注训练,备战下一轮意甲联赛。
—
首到某天晚上,他接到“那个老国脚”的匿名电话:
“小子,别太信任体制。
他们今天夸你,是因为你能用;
明天批你,是因为你太出色。”
“记住一句话:别让他们决定你代表什么。你,只代表你自己。”
李骁没有说话,只在心中默默记下这句话。
【比利时的少年:第一次因为他留洋】
11月10日,布鲁塞尔,标准列日U19训练基地。
一位来自西川的17岁少年,叫周嵘,拖着行李走进了陌生的球场。
他拿到试训邀请函的那天,校队教练曾告诉他:
“是亚特兰大那边帮忙转发的球探资料,说你值得试一试。”
他不知道,这份资料是李骁的经纪人“顺手”帮他推荐的。
—
而现在,他己经站上了另一片绿茵。
训练结束后,周嵘悄悄发了一条微博:
“今天我到了欧洲。谢谢李骁哥。”
“如果我踢得足够好,也许我们能在五大联赛再见。”
这条微博一夜之间冲上热搜#中国又一个少年留洋#。
评论中,大部分是祝福——但也有恶意:
“你以为李骁是榜样?是牺牲品。”
“这些少年又要被资本洗脑了。”
“别回来就行,回来就废。”
—
这,就是网络。
你还没踢球,就有人希望你失败。
你刚起步,就被冠上“旗帜”或“走狗”的称号。
但这一次,李骁私信了周嵘:
“先别看评论。好好踢球。”
“有朝一日,我们在球场再聊。”
这一刻,两个世界的少年,因为梦想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接”。
—
而这正是李骁想要打开的“那扇门”。
他做到了第一步。
【亚特兰大:“他不是商品”】
11月12日,意大利天空体育发布一篇爆料性报道:
“巴塞罗那、勒沃库森、摩纳哥三队对李骁进行潜在考察,或于2026夏天报价。”
—
当天,亚特兰大官方发出罕见声明:
“李骁是球队长期计划核心,任何关于他离队的传闻都不属实。”
“他不是商品。他是亚特兰大的骄傲。”
—
这条公告一出,意大利球迷站出来:
“我们不准他离开。”
“Li stay!”
李骁看到这些评论,内心复杂。
他知道,他想代表中国青训走出去,但也不能辜负真正给过他信任的这座城市。
—
他第一次在日记中写下:
“理想是燃烧,不是漂泊。”
“要为人,也要为城。”
尾声:火种初燃
李骁站在球场,看着远处的天光。
有人正逼他成为榜样;有人正在期待他跌落。
而他知道:
“真正的火,不是点燃别人。
是点燃之后,别被风吹灭。”
他看向远方。
—
不久的将来,他会在欧战赛场第一次登场;
而此刻,远在中国的无数少年,正从电视上看见他——
他们或许并不理解战术、不懂节奏,
但他们会记住:
“有个中国人,在欧洲球场,踢得很好看。”
这是种子,也是火。
作者“华夏区的变型兔”推荐阅读《逆风少年踏入五大联赛的那一天》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TVT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