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在实验室的追问像一根刺,扎在林远心头,时刻提醒着他保守秘密的艰难与守护的责任。他只能将这份压力转化为更疯狂的动力。学业、修复、积分,三线并进!
织梦者提供的“透镜”框架经过林远不断扩充特征库,己经成为他复习的超级外挂。配合零壹那些高屋建瓴的解题思路,他的成绩如同坐上了火箭。几次随堂测验和月考,数学和理综成绩都稳定在了班级前十五,甚至有一次物理单科冲进了前十!这在一向被“学渣”标签笼罩的高三(7)班,无异于一场小型地震。
周扒皮看他的眼神从错愕变成了持续的探究,甚至开始点名让他上黑板讲解一些中档题的“巧妙思路”。林远硬着头皮,将零壹框架里的“目标识别”、“结构利用”包装成自己“灵光一闪”的产物,倒也勉强糊弄过去。只是每次对上苏晚那了然又带着点促狭的目光,他都感觉后背发凉。
更大的机会很快降临。江城一中要选拔学生参加省级高中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以往这种竞赛都是(1)班学霸们的专属战场,(7)班连报名的念头都没有。但这次,班主任老刘在班会上提了一嘴,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试试,主要是“开拓视野”。
林远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信息学竞赛!算法!这不正是织梦者的领域吗?虽然群里讨论的都是AI、神经网络这种星辰大海,但竞赛级别的算法,对织梦者来说,恐怕连“基础”都算不上!
他立刻点开织梦者的私聊:
【星尘】:@织梦者。‘基石’项目需构建‘低阶算法思维训练’模块。目标:模拟地球高中生信息学竞赛(NOIP)级别的算法问题求解能力。请提供一套针对此类竞赛的‘核心算法工具箱’及‘解题思维导图’(极度精简版),要求:
涵盖高频考点:排序、搜索(BFS/DFS)、动态规划(基础背包、线性DP)、图论(最短路Dijkstra/SPFA基础、最小生成树Prim/Kruskal)、贪心、简单数论。
形式:非代码实现,而是高度凝练的算法思想精髓、适用场景判断标准、经典模型识别特征(如:看到‘最优子结构’、‘重叠子问题’→ 动态规划;看到‘无权图最短路径’→ BFS)。
目的:用于构建标准化‘解题决策树’,提升底层模型在受限环境(低算力、低知识储备)下的问题拆解与策略选择能力。
这一次,织梦者的回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
【织梦者】:收到。目标层级清晰(低阶竞赛)。核心工具箱框架如下(思想精髓+场景判断):
排序:核心思想 - 比较与交换。场景 - 需有序数据前置处理时。决策:数据量小 → 冒泡/选择;数据量大 → 快排/归并(需额外空间)。
搜索(BFS/DFS):
BFS核心 - 层层推进,最短路径(无权图)。场景 - 求最短步数、最少操作次数、连通块。
DFS核心 - 深度优先,穷尽路径。场景 - 枚举所有可能解(排列组合)、图的连通性检测(回溯标记)。
决策:求‘最短’→ BFS;求‘所有’或连通性 → DFS。
动态规划(DP):
核心思想 - 最优子结构 + 重叠子问题 → 记忆化搜索或递推填表。
识别特征:问题可分解为子问题;子问题重复出现;存在最优解递推关系。
经典模型:
背包问题(01/完全):决策 - 每个物品选/不选 → 状态:`dp[i][j]`前i个物品容量j的最大价值。
线性DP(LIS/LCS):决策 - 状态转移依赖于前一个或前几个状态。
决策树:问题可分解?子问题重复? → 尝试设计状态`dp[][...]`,找状态转移方程。
图论:
最短路:
Dijkstra(带权非负图)核心 - 贪心,每次选当前距离起点最近的点松弛。
SPFA(可处理负权,效率不稳定)核心 - 队列优化Bellman-Ford。
决策:边权非负 → Dijkstra;存在负权但无负环 → SPFA(慎用)。
最小生成树(MST):
Prim核心 - 贪心,从点出发,每次加最短边。
Kruskal核心 - 贪心,对所有边排序,从小到大加不成环的边。
决策:稠密图 → Prim;稀疏图 → Kruskal。
贪心:核心思想 - 局部最优导致全局最优(需证明!)。场景 - 活动安排、部分背包、Huffman编码。决策:问题具有贪心选择性(需首觉或验证)。
简单数论:GCD(欧几里得)、模运算、快速幂。场景 - 涉及整除、同余、大数运算简化。
【注】:此框架仅为思维导引,需大量练习填充细节与培养‘模型识别’首觉。竞赛本质是模式匹配与策略选择的效率比拼。
这份“算法思维导图”如同给林远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不再需要死记硬背代码模板,而是从问题本质出发,根据特征快速匹配核心思想和解题策略!他立刻报名了校内NOIP选拔赛。
选拔赛当天,机房里气氛紧张。题目难度不低。一道关于“城市间铺设光纤网络求最小成本”的题目,明显是最小生成树(MST)模型。林远瞬间启动“决策树”:稀疏图(城市多,可能连接少)→ Kruskal!他立刻在脑海中构建边集,排序,用并查集判断环,一气呵成。
另一道“探险家寻宝最短路径”,图结构清晰,边权非负 → Dijkstra!他迅速在草稿纸上模拟优先队列(小顶堆)的操作流程,代码框架了然于胸。
最难的是一道动态规划:“分割回文串的最小次数”。题目描述冗长,许多选手被绕晕。林远冷静分析:“最小分割次数”?“子串是回文”?“重叠子问题”(分割不同位置相互影响)? “最优子结构”(整体最小分割依赖于子串最小分割)→ 动态规划!状态定义:`dp[i]`表示前i个字符的最小分割次数。转移:枚举最后一个回文串的起始位置j,如果s[j:i]是回文,则`dp[i] = min(dp[i], dp[j-1] + 1)`。关键点在于快速判断子串s[j:i]是否为回文,他立刻想到可以用一个二维数组`isPal[j][i]`预处理存储。
思路清晰,代码自然流畅。当林远提前半小时提交代码并通过所有测试点时,监考的计算机老师看着屏幕上满分的评测结果,又看看这个来自(7)班的“学渣”,眼镜都快掉下来了!
选拔结果公布:林远以校内第二名的成绩,力压众多(1)班尖子,拿到了参加省赛的资格!消息传开,整个年级哗然!周扒皮在班上宣布这个消息时,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最终化为一声复杂的感慨:“林远同学……进步显著,大家要学习他这种……嗯,开拓思维的精神!”
苏晚看着讲台上被老刘拍着肩膀、有些局促的林远,嘴角忍不住上扬,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还有一丝“我就知道你不简单”的了然。林远对上她的目光,心虚地笑了笑,心中却充满了一种用“知识”实现“降维打击”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TWT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