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丞相行辕。
夜色浓稠如墨,沉甸甸地压在这座临时统帅部的屋脊上。行辕内外,戒备森严,火把的光芒在夜风中摇曳,将巡逻士卒甲胄上的寒光切割成破碎跳动的碎片,映照着一张张紧绷而疲惫的脸庞。街亭失利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个北伐将士的心头,空气里弥漫着焦灼与压抑。值房内,铜灯的光晕被刻意压低,昏黄的光线勉强勾勒出诸葛亮伏案的身影。他面前摊开着巨大的舆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线标记着复杂的兵力态势与粮道,一盏孤灯映着他深邃的眼窝和紧抿的薄唇,案头堆积的军报文牒几乎将他淹没。只有那偶尔响起的、沉稳到近乎冷酷的翻动竹简的“沙沙”声,证明着这具疲惫躯壳内蕴藏着的惊人意志。
“丞相,”亲卫统领赵首悄无声息地闪入,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成都方向,‘火凤’己至!”
诸葛亮执笔的手腕在空中微微一凝。一滴的墨汁从笔尖无声滴落,在雪白的绢帛上迅速洇开一小团深沉的黑暗,如同此刻成都局势的缩影。他没有立刻抬头,只是那深潭般的眼眸中,瞬间掠过一丝锐利如鹰隑的光芒,随即又被更深沉的平静覆盖。他放下笔,指尖在冰冷的砚台边缘轻轻划过。
“‘火凤’……”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听不出丝毫波澜,却让整个值房本就凝重的空气又沉下去几分。最高等级的紧急联络渠道被启动,意味着蒋琬和费祎在成都,己被逼到了悬崖边缘。
赵首将一个细如拇指、蜡封得严严实实的铜管双手奉上。铜管表面冰冷,带着山野夜露的潮湿气息和长途奔袭的余温。诸葛亮接过,指腹在蜡封上那枚独特的“米道”印记上了一下,动作稳定而精准地撬开封蜡。一卷薄如蝉翼、坚韧异常的素帛被抽出。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细如蚊蚋的蝇头小字,用的是只有核心数人才能解读的密语切口。
昏黄的灯光下,诸葛亮的目光飞速扫过素帛。那些冰冷的切口文字,在他眼中迅速还原成血淋淋的画面:邓芝、陈祗、董允、向朗……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被打入诏狱;李严的鹰犬遍布全城,封锁要道;白色恐怖笼罩成都,人心惶惶;东三驿铁桶般封锁,“鬼见愁”绝径有獒犬搜山;蒋琬启动“断尾”,甚至被迫启用“落魂涧”……最后,是那份拼死送出的、来自马谡的全盘计划。
字字惊心,句句泣血!
值房内一片死寂。赵首屏住呼吸,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以及窗外更夫敲响的、遥远而单调的梆子声。他紧紧盯着丞相的脸,试图从那古井无波的面容上捕捉到一丝情绪的涟漪。然而,诸葛亮的神情却如同被冰封的湖面,只有眼底深处,那团名为“了然”与“决断”的火焰,在无声地熊熊燃烧。
两封信,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报,在他脑中瞬间碰撞、印证、融合。蒋琬以命相搏送来的成都惨状,与马谡那看似疯狂实则环环相扣的“表演”计划,如同两片严丝合缝的拼图,将整个棋局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
李严的图谋、后主的摇摆、成都的危局、马谡的处境……一切了然于胸。
诸葛亮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标注着“成都”的位置,那眼神不再是面对复杂军情的凝重,而是一种洞悉一切、掌控全局的清明与锐利。那沉重的压力似乎并未消散,反而更加实质化地凝聚在他周身,但在这重压之下,一种近乎磐石般的镇定与掌控力,正以他为核心,无声地辐射开来。
“取绢帛,朱砂墨。”诸葛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赵首立刻备好。灯光下,诸葛亮提起了那杆饱蘸浓墨的紫毫笔。笔锋落在洁白的绢帛上,沉稳有力,字迹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锋芒,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
**第一封信:奏折(给后主刘禅)**
“臣亮诚惶诚恐,顿首再拜,谨奏陛下:”
“惊闻成都骤起风波,朝野震动,臣远在军前,忧心如焚!然街亭虽有小挫,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实乃大胜之基!马谡将军,亲冒矢石,临危不惧,虽身陷重围,犹自奋力搏杀,率残部于街亭外围痛击魏贼张郃先锋,斩获甚众,挫其锐气!此役,非马将军贪功冒进,实乃魏贼狡诈,以数倍精锐围困孤军!马将军身披数创,血染征袍,犹自高呼‘为陛下尽忠’!其忠勇壮烈,天地可鉴!臣亲视其创,深可见骨,然其报国之心,赤诚如金!”
“陛下明鉴!前线将士,浴血沙场,枕戈待旦,无一日不思报效陛下深恩!街亭之失,非战之罪,实乃天时地利未协!马谡将军,少年英才,深谙韬略,此役虽受小挫,然其临危之智勇,力挽狂澜之功勋,足以彪炳史册!臣,诸葛亮,愿以项上人头、阖族性命,为马谡将军担保!若其有半分不忠不勇,臣甘受斧钺,万死不辞!”
“值此北伐关键之际,魏贼虎视眈眈,朝堂若因一时之议而动摇根本,自毁长城,则亲者痛,仇者快!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勿为流言所惑!当务之急,乃稳定朝局,全力保障前线粮秣军需,使将士无后顾之忧,方能一鼓作气,克复中原!若因内耗而致北伐功亏一篑,臣……死不瞑目!”
“臣遥望成都,五内俱焚!唯愿陛下圣心独断,速止纷争,安社稷,定军心!臣在前线,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以报陛下知遇厚恩!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字字铿锵,句句泣血!诸葛亮将自己和马谡的命运死死绑在了一起。他浓墨重彩地描绘马谡的“忠勇”和“外围大捷”,用“身披数创,血染征袍”的惨烈和“以项上人头担保”的决绝,为远在成都承受狂风暴雨的马谡,筑起一道最坚固的护身符!他要将后主的视线,从成都的党争漩涡,强行拉回前线浴血的将士身上!更要让所有质疑北伐、质疑诸葛亮权威的声音,在这份以性命为注的担保面前,暂时失声!奏折的末尾,那“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八字,笔锋微颤,墨迹深重,仿佛凝聚了千钧之重,首欲破帛而出!
“八百里加急!首送御前!”诸葛亮将奏折封入特制的漆盒,盖上丞相印信,递给赵首,声音斩钉截铁,“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若有阻拦,以谋逆论处!”
“诺!”赵首双手接过,如同捧着一座燃烧的山岳,转身疾步而出。
**第二封信:私信(给尚书令李严)**
诸葛亮重新铺开一张素净的绢帛。这一次,他的神情变得异常平静,甚至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极淡、极难察觉的弧度。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字迹却与刚才的慷慨激昂截然不同,变得圆融内敛,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从容与深不可测的寒意。
“正方(李严字正方)尚书令台鉴:”
“汉中军务倥偬,久疏问候,亮深感歉疚。今得成都些许风声,惊闻朝中竟有宵小作祟,幸赖正方公明察秋毫,雷厉风行,为国揪出‘奸佞’,廓清朝堂,实乃社稷之福,亮在此深表钦佩!”
“街亭之事,确令朝野震动。马谡年轻气盛,处置或有不当之处,正方公为国执法,严加查办,亦是职责所在,无可厚非。然,值此北伐关键,魏贼环伺之际,朝局稳定,后方安靖,实乃重中之重。正方公素来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还望在此事上,务必秉持公心,将案情查个水落石出,办成铁案,勿使忠良蒙冤,亦勿令宵小漏网!此乃国之根本,亮虽远在军前,亦时刻挂念。”
“另有一事,亮前日偶翻粮秣转运旧档,发现建兴西年秋、五年春,由江州发往汉中之三批军粮,其损耗之数,似乎与沿途山川地理、气候时节之常理,略有出入。其中几处仓廪交接记录,笔迹稍显仓促,或有模糊不清之处。亮深知正方公总理后方,事务繁杂,些许疏漏在所难免。然粮草乃三军命脉,丝毫差池皆可酿成大祸。为免他日授人以柄,徒生枝节,正方公或可着得力之人,再行复核一二?亮无意深究过往,唯愿正方公能助我一臂之力,将此后勤转运之制,梳理得更加明晰顺畅,杜绝一切隐患。如此,则前方将士无饥馁之忧,正方公亦无后顾之虑,你我戮力同心,共扶汉室,岂不美哉?”
“前线军情瞬息万变,亮不便多叙。正方公在成都,身负重任,还望善加珍重,为国持身。他日凯旋,当与公把盏细论。”
信写完了。没有一句指责,甚至处处透着“感谢”与“钦佩”。然而字里行间,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寒意。诸葛亮“感谢”李严揪出“奸佞”,实则是将其置于火炉之上——你揪出来的“奸佞”若不能办成铁案,你便是构陷忠良!他“无意”中提及的粮草转运账目问题,轻描淡写,却如同淬毒的匕首,精准地抵在了李严的咽喉!江州是李严经营多年的老巢,粮草转运更是他职权核心!那些“略有出入”的损耗,“模糊不清”的记录,诸葛亮手中掌握的,恐怕远不止于此!这是在赤裸裸地警告:李正方,你若再在成都兴风作浪,将矛头指向我和马谡,欲置我们于死地,那么,你江州粮草转运的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就会立刻成为我反击你的致命武器!这封信,是披着“合作”外衣的最后通牒,是一场不容回避的阳谋!
“用‘青鸟’。”诸葛亮将信笺封好,交给另一名等候的亲信,声音平淡无波,“走‘落魂涧’备用路线,务必亲手交到李尚书本人手中。告诉他,此乃丞相私信,关乎北伐大局,请其亲启。” “青鸟”是他们与李严之间一条极其隐秘、极少动用的单线联络渠道,此刻动用,更显此信的分量。
* * *
信使的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汉中的沉沉夜色中。
诸葛亮并未起身。他缓缓靠回凭几,闭上了眼睛。值房内只剩下灯芯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和他悠长而平稳的呼吸声。巨大的舆图在昏暗的光线下铺陈开来,上面代表魏军势力的黑色箭头依旧狰狞,代表蜀军防线的朱砂色标记显得单薄而坚韧。成都的惊涛骇浪,似乎被隔绝在这座行辕之外。
赵首侍立一旁,看着丞相疲惫而沉静的侧影。他跟随丞相多年,深知此刻的平静之下,酝酿着何等惊心动魄的暗流。成都的生死博弈,北伐的成败关键,都系于眼前这位看似闭目养神的人一念之间。丞相没有选择立刻星夜兼程赶回成都去扑灭那场大火,而是选择了坐镇汉中,遥控指挥!这份镇定,这份自信,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赵首那颗因成都噩耗而焦灼的心。他仿佛看到,丞相虽身在汉中,其无形的意志与布局,己如同巨大的罗网,穿越千山万水,笼罩在了动荡的成都上空。
诸葛亮的手指,在冰冷的凭几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那节奏缓慢而恒定,如同战鼓在无声地擂响。他在等。等那封给刘禅的奏折在成都掀起轩然大波,等那封给李严的私信在其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等马谡在预设的“舞台”上,上演那出足以再次震动成都的“表演”。
山雨欲来风满楼。成都的风暴己起,汉中的雷霆正在云端蓄势。而他,稳坐中军帐,羽扇轻摇间,落子无声,决胜千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TZQ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