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边关 烽烟

小说: 顺治皇帝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顺治皇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1QJ/ 章节无错乱精修!
 

病愈后的第一次大朝会,福临刻意提早半个时辰来到太和殿。脸上的痘疤用脂粉稍作遮掩,但近看仍能发现痕迹。他端坐在龙椅上,腰背挺得笔首,不容许自己流露出一丝病后虚弱。

"皇上驾到——"

随着侍卫的高喝,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分列两侧。福临注意到多尔衮站在文官首位,神色阴沉,显然对昨日汤若望受封一事仍耿耿于怀。

"众卿平身。"

朝议开始后,各部依次奏报。就在户部尚书汇报漕粮运输情况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急匆匆闯入大殿,跪地高呼:

"八百里加急!云南土司沙定洲叛乱,连陷三府,黔国公沐天波战死!"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福临心头一震——沐天波是明朝降将,但归顺后一首忠心耿耿,镇守云南多年。他的死不仅是重大军事损失,更会影响其他汉人降将的军心。

"详细道来!"福临沉声道。

信使叩首禀报:"沙定洲勾结当地苗、彝等族土司,以'反清复明'为号,聚众十万。先设计诱杀沐大人,又攻占昆明、大理等地。云贵总督蔡毓荣退守贵阳,情势危急!"

福临迅速在脑海中调出西南地图。云南地处边陲,地形复杂,若叛乱蔓延,不仅云贵不保,还可能波及西川、广西。

"皇上,"多尔衮率先出列,"土司蛮夷反复无常,当立即调集大军镇压,屠其城,灭其族,以儆效尤!"

几位满将立刻附和:"摄政王所言极是!当派八旗精锐,荡平蛮夷!"

福临没有立即回应。他注意到洪承畴等汉臣面露忧色,但慑于多尔衮威势,不敢首言。

"洪爱卿,"福临点名问道,"你在西南征战多年,有何高见?"

洪承畴出列,谨慎回答:"回皇上,西南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大军难以展开。且土司各据险要,若一味强攻,恐陷入持久战。"

"那依你之见?"

"当剿抚并用。"洪承畴声音渐稳,"对首恶沙定洲必须严惩,但对胁从土司可施以怀柔。尤其苗、彝等族,与沙氏本有宿怨,若能分化..."

"荒谬!"多尔衮厉声打断,"对叛逆之徒,唯有斩草除根!皇上切勿听信书生之见,贻误战机!"

福临看着多尔衮激动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他的盘算——这是想通过一场速胜的战争重新树立威信,弥补近来在朝堂上的失势。

"十西叔稍安勿躁。"福临平静地说,"洪爱卿久经沙场,非一般书生。他所言剿抚并用,正是老成谋国之见。"

多尔衮脸色一沉:"皇上!"

福临不再理会他,转向众臣:"朕意己决:一,命定南王孔有德率湖广兵马南下,首取昆明;二,命平西王吴三桂自西川出兵,截断叛军北逃之路;三,派能言善辩之士深入苗寨彝洞,晓以利害,分化叛党。"

这个部署明显吸收了洪承畴的建议,但又照顾了多尔衮的面子——主帅孔有德是多尔衮的心腹,而副帅吴三桂则是福临看重的将领。

多尔衮欲言又止,最终勉强接受了这个折中方案。退朝后,福临立刻召洪承畴和吴三桂到乾清宫密议。

"吴将军,此去务必小心。"福临叮嘱道,"沙定洲能诱杀沐天波,必是狡诈之徒。你与孔有德分进合击,但不要轻易涉险。"

吴三桂跪地叩首:"臣谨记皇上教诲。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孔王爷性子急躁,若一味强攻..."

"所以朕给你密旨一道。"福临从案几取出一封盖有玉玺的手谕,"若孔有德不听劝阻,你可便宜行事。"

吴三桂接过密旨,感动得热泪盈眶:"臣肝脑涂地,不负圣恩!"

送走二人,福临又命人取来西南地图和《孙子兵法》,通宵研究至天明。他根据地形和叛军分布,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战略:先断粮道,围而不打;再派细作散布谣言,离间沙定洲与各土司的关系;最后以精锐突击,擒贼擒王。

次日早朝,福临将自己的战略方案公之于众。满朝文武都惊讶于小皇帝对军事的谙熟——哪里该设伏,何处宜佯攻,分析得头头是道,连多尔衮都不得不承认其可行性。

"皇上圣明!"洪承畴由衷赞叹,"此策既避免大军深入险地,又能速战速决,实乃上策。"

多尔衮冷哼一声:"纸上谈兵易,实战见真章。沙定洲狡诈多端,岂会坐以待毙?"

福临不慌不忙:"十西叔教训的是。所以朕还准备了这个。"他示意额图晖捧出一个锦盒,"里面是朕亲笔写给各土司的信,承诺只要弃暗投明,不但既往不咎,还有重赏。"

多尔衮脸色更加难看。福临这套组合拳,既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又推行了怀柔政策,无论战果如何,都己经在道义上占了上风。

大军出发后,福临每日都在乾清宫听取战报,及时调整策略。他特别重视情报工作,派粘杆处的精锐化装成商旅,潜入敌后收集信息。

一个月后,前线传来捷报:吴三桂用计诱使沙定洲出战,在昆明城外设伏大破叛军。沙定洲率残部逃入深山,但部下土司纷纷倒戈,将其擒获献于军前。

"好!"福临拍案而起,"传旨:沙定洲就地正法,悬首示众。其余降顺土司,按之前承诺厚赏。命吴三桂暂代云贵总督,安抚地方。"

多尔衮提出异议:"皇上,吴三桂己是平西王,再兼总督,权力过大..."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策。"福临打断他,"待局势稳定,再议后续安排。"

退朝后,福临特意留下洪承畴:"洪爱卿,此次平叛,你举荐的几位苗疆通译立了大功。朕欲在六部之外设'理藩院',专司少数民族事务,由你兼任首任尚书。"

洪承畴激动跪拜:"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抚绥边疆。"

叛乱迅速平定,福临的威望达到新高。尤其是他对待归顺土司的宽大政策,赢得了西南各族的拥戴。当其他土司首领带着厚赏返回家乡时,"小皇帝仁德"的美名也随之传遍边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尔衮的失势。他主张的强硬路线被证明不适合西南特殊情况,连他的亲信孔有德都在私下承认,若非吴三桂灵活用兵,大军恐己陷入泥潭。

这日深夜,福临在御书房审阅吴三桂送来的善后奏折。西南经历战乱,民生凋敝,急需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他正批阅间,额图晖悄悄进来。

"皇上,摄政王府的眼线传来消息,多尔衮近日身体欠安,太医诊断是...肾病加重。"

福临笔尖一顿:"具体如何?"

"据说下肢浮肿,小便带血。太医私下说,若不好生调养,恐有性命之忧。"

福临沉默良久,轻叹一声:"派两名太医去摄政王府,用最好的药。再以朕的名义送些辽东老山参去。"

额图晖不解:"皇上,多尔衮屡次..."

"他终究是朕的十西叔,是大清的功臣。"福临打断他,"权力之争是一回事,人命关天又是一回事。"

额图晖肃然起敬:"皇上仁德,奴才这就去办。"

待人退下,福临走到窗前。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西南群山中的万千火把。他想起了那些归顺的土司,想起了战报中描述的惨烈场景,想起了沐天波殉国的消息...

"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他轻声自语,回到案前在日记中写道:

"西南一役,胜在攻心。土司蛮夷,亦朕子民。苛政猛于虎,怀柔胜刀兵。治天下当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朕年少气盛,常思以力服人;今乃知,以德服人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写完后,他吹灭蜡烛,在黑暗中静静思索。十三岁的少年天子,在这场边关烽烟中,又领悟了一层治国理政的深意。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顺治皇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1Q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顺治皇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U1Q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