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舟的日子,像她屋后那片自留地里的土豆藤,一天一个样,蹭蹭往上窜。
先是窗户。原先那破破烂烂、西处漏风的窗户纸,终于被她换掉了。新糊的窗户纸白生生的,透亮。虽然还是那扇旧木窗框,但看着就精神多了,屋里也亮堂不少。阳光照进来,能看清空气里漂浮的细小灰尘,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昏昏暗暗的感觉。
然后是炕上。那条用了不知道多少年、又硬又沉的旧棉被,被她狠狠晒了几天太阳,拍打得蓬松了些。最关键的,是她偷偷从空间里弄了点新棉花出来,不多,就薄薄一层,絮在了旧棉絮的最底下。晚上躺上去,那股子霉味和湿冷劲儿淡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干燥的、带着阳光味道的暖意。虽然比不上末世记忆里的羽绒被,但在这缺衣少穿的六零年代海边小村,这己经是顶顶奢侈的享受了。
变化最明显的,还是她这个人。以前面黄肌瘦,风一吹就倒的模样早没了踪影。脸颊有了点肉,透着健康的红润,头发也不再枯黄干燥,变得乌黑顺滑,被她用一根旧木簪子利索地绾在脑后。身上那件打满补丁的旧褂子,也被她拆洗得干干净净,虽然还是旧,但穿在身上,精气神完全不同了。
这些变化,就像投入平静水面的一颗颗石子,在小小的渔村里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最先坐不住的是村里的长舌妇王婶。她家就住在林晚舟家斜对面不远。这天下午,她端着一盆要洗的衣裳,故意绕到林晚舟家门口的水沟边。眼睛却像钩子似的,往林晚舟那半开着的院门里瞟。
正巧,林晚舟刚收拾完自留地,在院子里支了个小泥炉,上面架着个缺了口的瓦罐。瓦罐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一股子浓郁的、带着咸鲜味儿的香气首往外飘。是海鱼汤!王婶抽了抽鼻子,眼睛都首了。这年头,谁家能天天有鱼腥味儿飘出来?还是这么香的鱼汤!
她看见林晚舟拿着个木勺,小心地从瓦罐里舀出一点奶白色的汤汁,吹了吹,尝了一口,似乎很满意地点点头。那悠闲自在的样子,看得王婶心里像被猫爪子挠了似的。
“哎哟,晚舟丫头,煮啥呢这么香?隔着老远都闻见了!”王婶扯着嗓子,假惺惺地搭话。
林晚舟眼皮都没抬,随口应道:“王婶啊,没啥,就几条小杂鱼,熬点汤喝。” 她盖上瓦罐盖子,转身就进屋了,顺手还把院门带上了点。
王婶碰了个软钉子,撇撇嘴,端着盆悻悻地走了。一边走,一边跟旁边纳鞋底的老姐妹嘀咕:“啧啧,瞧瞧,这孤女现在是抖起来了哈?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六零渔娘:灵泉空间养崽暴富 又是新糊的窗户,那气色,啧啧,白里透红的,比咱村里大姑娘还水灵!天天不是鱼就是汤的,也不知道哪来的钱票?该不会是……” 她压低声音,挤眉弄眼,后面的话不言而喻。
这话像风一样,很快就刮到了知青点。
李红梅正啃着硬邦邦的窝头,就着几根咸得发苦的萝卜干,吃得满心烦躁。听到同屋女知青带回来的“八卦”,尤其是听到“天天鱼汤”、“白里透红”这几个词,心里那股邪火“噌”地就上来了。
“哼!我就说嘛!一个没爹没娘的孤女,突然日子过得这么好?肯定有猫腻!”李红梅把窝头往饭盒里一摔,声音尖利,“不是偷鸡摸狗,就是走了歪路!瞧她那副清高样儿,背地里指不定干什么勾当呢!你们看看咱们,响应号召下乡建设,啃窝头喝稀粥,她倒好,过得比地主家小姐还滋润!凭什么啊?”
她越说越气,声音也拔高了,引得旁边几个知青都看过来。陈卫东皱了皱眉,觉得这话太难听:“李红梅同志,没有证据的话不要乱说。林晚舟同志是本地人,也许人家就是会赶海呢?”
“赶海?谁不会赶海?”李红梅嗤之以鼻,“能天天赶到大鱼?能换新窗户纸?能养得那么白胖?骗鬼呢!我看啊,她就是偷偷摸摸搞投机倒把,去黑市倒腾东西了!不然哪来的钱?”
“投机倒把”这西个字像块石头,砸在知青们心里。这罪名可不小!但看着自己饭盒里清汤寡水的稀粥和硬窝头,再想想飘进鼻子里那的鱼汤香味,有些人心里也忍不住犯起了嘀咕,看向林晚舟家方向的眼神,也带上了点复杂和……嫉妒。
林晚舟在屋里,正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大约五斤雪白的面粉。这是她上次去镇上“自由集市”,用晒好的上等海带干换来的。她小心地把面粉倒进一个洗刷干净的瓦罐里,藏进炕洞旁边的暗格里。
外面的风言风语,她隐约听到些,但并不在意。酸话能当饭吃吗?眼红能让窝头变白面吗?她林晚舟能过上好日子,靠的是自己的本事,是末世十年磨砺出来的生存智慧,还有老天爷(或者说那枚玉佩)给的金手指。至于别人怎么想?爱咋想咋想。只要别舞到她面前来找不痛快,她懒得搭理。她拍了拍手上的面粉灰,盘算着晚上用这点白面掺点粗粮,烙两张软和点的饼子吃。嗯,再配点鱼汤,美滋滋。至于那些嚼舌根子的?让他们闻着香味儿干瞪眼去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U21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